
第4章 危机四伏
陈长生将账本秘密送回咸阳后,心中便隐隐不安。他深知嫪毐睚眦必报,绝不会善罢甘休。果不其然,刚从上党郡班师回朝,还未及休整,一道调令便至——秦王命他即刻前往陇西,抵御匈奴侵扰。这本是寻常军务,但陈长生却敏锐察觉出异常:按惯例,抵御匈奴应由常驻边境的蒙恬部负责,此番突然调他这个刚结束平叛的将领,背后必有蹊跷。
陈长生虽心怀疑虑,却也不敢违抗王命。他匆匆整顿部队,踏上了前往陇西的征途。一路上,他不断派人打探消息,得知嫪毐近日在咸阳广结党羽,朝堂之上对他的弹劾奏章也多了起来,矛头直指他与吕不韦争权之事。陈长生心中暗叹,自己不过是卷入这场权力斗争的棋子,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抵达陇西后,陈长生发现情况比想象中更为棘手。匈奴骑兵神出鬼没,时常骚扰边境村落,而当地守军士气低落,军备松弛。更糟糕的是,军中粮草供应竟频频出现问题,本该半月一运的粮草,如今已拖延了十日。陈长生派人追查,发现是嫪毐安插在粮草转运站的亲信故意刁难,企图以此削弱他的战斗力。
面对困境,陈长生决定先稳定军心。他亲自巡视军营,查看士兵的食宿情况,还拿出自己的赏赐,为受伤的士兵请医问药。同时,他仔细研究匈奴的作战特点,发现匈奴骑兵擅长突袭,却不擅阵地战。于是,他下令在边境要道设下埋伏,挖掘壕沟,打造拒马,准备以逸待劳。
一日深夜,探马来报,一支千余人的匈奴骑兵正向陇西方向逼近。陈长生立即点齐八百精锐,悄悄埋伏在必经之路的山谷两侧。当匈奴骑兵进入埋伏圈后,陈长生一声令下,箭矢如蝗,巨石滚落。匈奴骑兵顿时大乱,陈长生率军乘胜追击,斩杀敌军三百余人,缴获战马百余匹。此役大获全胜,陇西守军士气大振。
然而,嫪毐并未就此罢手。他暗中勾结匈奴贵族,许诺事成之后给予大量金银财宝,怂恿匈奴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不久,匈奴集结了五千骑兵,直扑陇西。陈长生兵力不足,且粮草短缺,形势岌岌可危。
危急时刻,陈长生想到了一个险计。他命人在城中虚张声势,竖起无数军旗,制造大军压境的假象。同时,他挑选出五十名敢死队员,趁着夜色,携带硫磺、硝石等物,绕道前往匈奴营地后方的草场。敢死队员们将易燃物洒在草地上,点燃大火。风助火势,熊熊烈火瞬间蔓延,匈奴营地陷入一片火海。
匈奴骑兵见营地起火,顿时阵脚大乱。陈长生趁机率军出击,喊杀声震天。匈奴骑兵以为中了秦军埋伏,慌忙撤退。陈长生率军追击十余里,斩杀敌军数百人,成功化解了危机。
但嫪毐的阴谋并未结束。他在咸阳散布谣言,称陈长生与匈奴勾结,故意放走敌军,以此谋取私利。谣言愈演愈烈,不少不明真相的官员纷纷上奏,请求秦王彻查陈长生。陈长生得知消息后,心中悲愤交加,他明白,这是嫪毐要将他置于死地。
就在陈长生陷入绝境之时,秦王政突然下旨,命他即刻返回咸阳述职。陈长生心中忐忑,不知这是福是祸。他将部队托付给副将,只带了少数亲信,踏上了回咸阳的路。一路上,他反复思索着应对之策,深知此次回咸阳,将是一场生死较量。
回到咸阳后,陈长生被直接带入王宫。大殿之上,嫪毐及其党羽早已等候多时,他们言辞激烈,罗列了陈长生诸多“罪状”。陈长生不卑不亢,一一反驳,并将嫪毐勾结匈奴、陷害忠良的证据呈上。秦王政接过证据,脸色阴沉,目光在陈长生和嫪毐之间来回扫视。一场决定陈长生命运的较量,在这王宫殿堂之上,悄然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