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技术:教练学演变全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西方哲学

哲学几乎是所有人类探究活动的基础,但其在20世纪对教练学起源学科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而非关键性的。事实上,随着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科学和遗传学)的持续飞速进步,哲学似乎退到了幕后。然而,分析哲学可看作是对自然科学上述进步的回应,它试图将哲学与逻辑和理性联系起来,使其远离形而上学(例如本质、存在、空间和时间)。存在主义(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主观性)的出现,对哲学在一个“似乎一心希望将自身撕裂”且“个体日益疏离传统社会结构”的世界中的有用性提出质疑。20世纪连续两次世界大战违背了哲学的许多基本道德信条,至少在“它们被用于指导人类行为”这个论点上产生了质疑。但话说回来,一个“曾经出现过洲际战争、对平民使用原子弹并试图推进种族灭绝”的世界怎可能遵从任何理性、道德的哲学?

Dianne Stober认为,西方哲学的人文根源是“当今教练学的基本哲学基础”。基于人本哲学,教练学融合了“责任、探索、开放选择、自由、成长与执行能力”等概念。Julio Olalla进而确定了语言哲学的主要贡献,包括“语言具有描述性和创造性”“存在之屋容纳所有交际”和“形成理解的载体”。Jan Austin指出了精神(或新时代)哲学的贡献——它主要关注传统智慧、无任何联系的共时性,以及我们维护世界美好的集体责任的同步发展。

西方哲学其他分支(见图9)也对教练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现象哲学提供了“意向性,意识和第一人称视角”;神学哲学指出导师或精神领袖基于“移情、支持、积极期望、联盟契约、原理、面对和学习”与其追随者建立特殊关系;整合哲学强调“身体—思想—精神”连续统一,认为科学和精神性都是觉悟的必要条件。根据整合哲学原理,上述所有要素均须纳入一个平衡、全面且相互关联的整体(当然,这种方法符合东方哲学的许多古老信条)。本体论哲学假定他人的正当性、语言的本质性、情绪的重要性、情感、生理和身体透明度,认为“实在”必须在一定历史背景下解读,需同时考虑社会—经济—政治层面。

资料来源:摘自Brock的著作

图9 西方哲学分支

西方哲学最近的著作融合了Ken Wilber的整合理论(采用更系统化的整体哲学)和Fernando Flores所提出的“对语言和沟通的本体性理解”。上述哲学原则对教练学的贡献不胜枚举,包括“选择、学习、自我责任、存在、透明性”和“将受教者(客户)视作正当他人”。

西方哲学上述分支,以及本节未详细论述的其他分支对教练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认识论提供了“本性的首要性与知识的来源和范围,以及机械和行为世界观、理性、逻辑和客观性”;伦理学提供了对错研究、价值与习俗系统日常选择、价值澄清、自省和反思;形而上学提供了存在、实在、普遍性、性质、关系、因果、空间、时间、事件、原因、存在性,以及存在事物的种类。最后,政治学提供了社会范围内允许进行的活动。

Engler指出了“解决关于世界和人性的部分西方哲学基本假设”的重要性,认为“这些基本哲学假设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感知世界并建立理论的方式。……这里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具有两极性。部分理论家可看作是认同某种极端情况,而其他人则保持中立或寻求中和”。

大多数教练从业者将存在于下列极端情况和假设之间的连续统一体中,他们所持立场会显著影响其教练风格。表2展示了Engler提出的理论,以及整体论和还原论的最终范畴。

表2 西方哲学假设

(续表)

资料来源:摘自Engler的著作

Rafael Echeverria提出的“语言转向”理论中,语言取代了推理或形而上学的位置。James Flaherty也认为语言在哲学中发挥着更突出的作用,且在教练学出现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本体论和整体论)。Flaherty还认为,“语言是教练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事实上可以说教练从业者的基本任务是为客户提供一种新语言”。

总之,教练学受分析哲学、存在哲学、人本哲学、现象哲学和神学哲学直接影响,而它们都是西方思想的组成部分。大致讲述西方哲学及其分支学科的演变过程之后,本章还将论述其他哲学的贡献。

西方哲学的演变

西方哲学源于苏格拉底及其进行知性对话时提出问题和引导回答的方法,通过引导使人们认识自我。苏格拉底式对话是了解谈话对象思想的一种方法,也是教练学的重要实践方式。他的得意门徒柏拉图认为,知识包括内部和外部认知,以及数学与哲学真理。教练学还涉及认知、真理和现实。跟随柏拉图长达20年的亚里士多德在研究中几乎涉猎了当时所有学科,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和动物学——当然还有哲学。在广泛的哲学范畴内,亚里士多德研究了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和数百年后才正式出现的心理学,同时还撰写了相应的著作。他认为人类灵魂是身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现在称为身心概念),也是宇宙意识的整体组成部分。他还认为,将潜能转化为现实是美好幸福生活的源泉。时至今日,亚里士多德的询问体系仍深刻影响着西方思想。简言之,此种方法涉及考查、学习和论证。因此,亚里士多德曾饱受非议,人们谴责他刻意规避神的力量,和几百年后伽利略的遭遇几乎相同。

随后几个世纪,统治西方的是犹太教思想、基督教思想和伊斯兰教思想,但哲学仍未被遗弃,只是被宗教教条所束缚。随着文艺复兴的出现,黑暗时代穷途末路,哲学随着人文主义的诞生而重现活力。这场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甚至延续到20世纪,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古希腊和古罗马失落文化的复苏,同时肯定了人类思想、情感和经验之美及其力量。此后不久,马丁·路德成功挑战了教会的权威,而“上帝”在不久之后也开始遭到质疑。随着洛克、笛卡尔和霍布斯的涌现,西方开始寻求通过理性、人性和政治手段清除世界弊病。

到了19世纪,理性(至少在西方哲学领域)回归主导地位,康德、黑格尔、克尔凯郭尔、尼采和詹姆斯开始寻求将理性(而非信仰)传播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自然科学正式同哲学分离,为心理学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如上文所述,哲学的出现似乎是水到渠成,至少教练学出现时是这样的。因此,这个学科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20世纪诞生了分析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哲学、神学哲学、本体论哲学、整合哲学和最重要的人本哲学。但我想说的是,当教练从业者不假思索地向前文图9所示哲学分支汲取理论和实践方法时,哲学在教练学出现方面的核心贡献主要是重新回归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前提出的各种原则。

西方哲学的理论贡献包括语言本质、集体思想(即集中的社会和经济控制)、共时性思想和个人成长与实现概念。最后,我所访问的许多人都肯定了东方和西方哲学对教练学的影响,特别是其对宗教或精神领域的贡献。

分析哲学

总之,分析哲学从根本上不相信道德绝对性或普遍真理,而是希望远离主观而追求客观,或者远离形而上学而追求常识。在分析哲学运动影响下,西方哲学在20世纪出现三个社会科学领域分支,即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开始积极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文化和人类思想的神秘运行”。

存在哲学

Bruce Peltier指出,“存在主义将‘存在’视为基本核心概念,强调事物的完全不可预知性(包括我们随时可能死亡这一事实),并对这种不可预知性进行赞扬”。这一哲学运动的特点是注重个人主义、个人自由和主观性。存在主义强调存在先于本质(即:人要生存才能产生意义),并因此认为每个人都有时间进行选择。Peltier还将个性和环境的存在主义价值、选择和强度作为高管教练的核心能力。

Rafael Echeverria将Martin Heidegger和Fritz Perls(详见第三章)视为著名的存在主义者,认为他们分别影响了本体论和完形教练。Heidegger关注对“存在”的理解,认为苏格拉底“浑浑噩噩的生活不值得过”的信条很有道理。基于意向论视角,他还认为“真正的人会经历包括美与丑在内的精彩人生”。Peltier发现Heidegger是将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理论作为依据,而Sieler更指出,Heidegger“使用‘透明’一词描述我们非常熟悉但不知其存在的事物”。同样,我们鼓励教练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保持“透明”状态。Wittgenstein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分析和语言哲学拥护者,认为“语言实际上是一种游戏,只在由语言使用者创造的世界上才有意义”。

Peltier和Skiffington与Zeus都认为,存在主义哲学对学习、选择和自我责任的强调对教练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人本哲学

14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修辞学、文学和历史为核心的文化运动,一种基于希腊语和拉丁语名著的教育潮流”,包含“五个主题:语法、修辞、诗歌、历史和道德哲学”。人文主义在19世纪蜕变为现代学术古典主义,如今已被注入新的内涵。

总体而言,人文主义是热爱生活的人的一种哲学。人文主义者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热衷于投身新发现、寻求新知识和探索新领域。他们不满足于有关人生重大问题的现成答案,重视问题的开放性和自由探索。

人文主义是人本世界观的前提条件,而后者是教练学的原则基础之一。Skiffington和Zeus认为:“教练学具有人文特征,因为它将人类视为一切事物的终极评判标准,认为每个人都有成长与自我实现的能力甚至是渴望。”

现象哲学

作为一种学科,现象学在整个20世纪一直是欧洲大陆哲学文化的核心。D.W. Smith认为:

现象学正式形成于20世纪早期,其理论依据可见于Husserl、Heidegger、Sartre、Merleau-Ponty等人的著作。意向论、意识和第一人称视角等现象学问题已成为精神哲学的重要问题。现象学研究主观或第一人称视角的意识经验,从而区别于并关联至哲学的其他主要领域,包括本体论(存在或本质研究)、认识论(知识研究)、逻辑(有效推理研究)和伦理(正确和错误行为的研究)等。

关于教练学,Flaherty指出:

无论是本体论还是整体论,方法或理论必须保持受指导者的正当性,同时考虑学术严谨性和常识经验。若不考虑上述要素,任何教练理论都将缺乏保证教练从业者和客户积极参与所需的稳定性。该理论……源于现象学——一个关注“现象在人们生活中实际出现方式”的现代哲学学派,其与哲学形而上学学派的区别在于,后者按预先存在的区别对事件和经验进行分类。

神学哲学

哲学区别于神学的地方在于,前者拒绝教条,涉及的是思辨而非信仰。世纪之前的大多数哲学家都为神学问题投入了大量精力。实际上,亚里士多德认为神学是形而上学的一个分支,而形而上学在当时却是哲学的核心领域。Mannion认为:“古代中东地区三大宗教对重塑世界的贡献大于任何苏格拉底式对话或本体论难题。”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主张一神论,只崇拜一位神祇,而这种哲学“几乎在所有层面塑造了当代世界——无论是世俗还是精神层面”。他进一步指出,“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耶和华、上帝和安拉都是指三种宗教以不同方式崇拜的同一神祇”。

以色列人所创立的犹太教将律法(希伯来语意为“教义”)作为犹太宗教、传统与法律的基础。律法部分内容包含基督徒称为《旧约全书》的最早五本著作。犹太传统认为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他们应遵从神的旨意按照《十诫》的要求生活。

作为犹太教的衍生宗教,基督教形成的基础是耶稣关于仁爱和宽恕的教义。此种信仰的核心是相信“耶稣复活”,以及“自身能在天堂与主永生同在”。摩西和耶稣都是上帝的神圣使者。简言之,基督教教条就是“上帝即爱”的基本信念。

跟宗教一样,教练学也随着社会互动和干预呈现一个变化过程(无论是个体还是整体)。因此,Lampropoulos考查了心理治疗的一般变化过程和包括宗教在内的其他七种社会互动。他将与牧师或精神领袖的关系比作“与追随者的特殊关系——他们显然是神的选民或代表”;他们的职责包括同情和支持/净化、积极期望、联盟契约、阐释,以及面对和学习。

1952年,Norman Vincent Peale将基督教原则用于“实现成功生活”这一目标。这些原则包括:相信自我;内心平静创造力量;人们可期待最佳结果并加以实现;每个人都能决定实现幸福的方式。Gary Collins最近根据基督教世界观创建了一个教练模型,其核心为耶稣基督。Collins认为21世纪的教会领袖通过一种典型的教练活动实现领导——他们帮助他人在生活中理解并执行神的旨意。

我的多名受访者证实了宗教哲学对教练学的影响。例如,Ben Dean论述了贵格会“澄清”会议,包括基于群体质疑的陈述和解决问题方式。Linda Miller认为“基督教精神结构关注的是认识自我和自身根源,以及基于此种信息的继续前行”。Jane Creswell认为:

教练学是耶稣所使用的工具,他当时已经能够熟练地针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工具。此外,当教练问题或探索问题经证明是一种适当的工具时,他优先考虑这种工具。他熟练利用引寓和比喻来教化信徒。……此外,耶稣还传递了大量简明的信息。

Creswell和Miller发现,根据《圣经》记录,耶稣共提出150个独特的问题。关于宗教哲学对教练的影响,Jan Austin也曾给出支持意见,认为“精神哲学同时还关注智慧传统的兴起、无任何联系的共时性,以及使世界更加美好的责任”。

本体论哲学

本体论研究的是“存在与实在”,其所探讨的问题包括:存在是什么?我是什么?20世纪后期,哲学和生物学领域重要成果的融合催生了新的本体论学科。其中,维也纳哲学家Ludwig Wittgenstein(1889年-1951年)扩大了语言的范畴,将语言作为完成各种沟通任务的手段。另外,智利生物学家兼哲学家Humberto Maturana(生于1928)提出了生物存在本质相关理论。除Heidegger、Gadamer和Austin的哲学思想之外,Terry Winograd和Fernando Flores建立了一个框架,从理论上阐明语言、人类行为和生物存在对我们所建立的事物及其使用方式有深远影响。

Alan Sieler将本体论哲学描述为:

提供一种对人类,以及相关且适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教练活动的人际互动的新认识……所产生的教练方法和教练实践做法称为本体论教练体系,其同样适用于组织教练和生活教练。

Sieler也将此种沟通和对深层变化的专注视为教练学的特色。

智利哲学家Fernando Flores通过本体论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影响了教练学先驱Julio Olalla、James Flaherty等人。Sieler还指出:

Fernando Flores认为,要想精通人类活动任何专业领域(例如教练学),必须认识并深刻理解存在卓越表现的涵盖更广的历史环境。人类是历史性的存在……“实在”始终发生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组成的历史条件下。本体论教练和接受指导的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生活工作。

Flores的早期工作并未涉及影响教练学的起源学科,他无疑是教练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在伯克利完成的论文集中探讨了语言对行为协调的巨大作用,直接催生了“语义教练”这一概念,又称“语言教练”或“语言本体论”——这是一种会话分析和沟通设计体系,颠覆了“语言并非用于描述一个预先存在的世界,而是创造其所描述的世界”这一论断。Flores将沟通视作“讲话者对倾听者做出承诺”的行为。这种方法“另辟蹊径地帮助人们避免误解并实现更高效的合作”。Sieler是将沟通与根本变化之间的联系视为教练学特色的众多学者之一。

本体论教练方法的关键要素来源于Heidegger、Wittgenstein、Habermas、Gadamer和Searle的众多著作,以及哈达瑜伽、灵气疗法、Lowen和罗尔夫按摩疗法等身体治疗方式。本体论教练方法的五大核心相关要素包括:

·将受教者视为正当的他人;

·找出问题(教练学的关键问题);

·语言;

·情绪和情感;

·生理/身体。

Sieler认为:

Flores曾受Maturana……关于感知、认知、语言和沟通、基于生物学的新思想影响……能够通过融合Maturana、Heidegger和Searle的思想实现对语言和沟通的新认识,并创建一个新学科。Flores提出“本体论教练”概念,致力于将这种对语言和沟通的新认识以商业化方式应用于组织机构设置;与他同行的还有另外两位智利学者,即Julio Olalla和Rafael Echeverria。

整合哲学

整合哲学是寻求“涵盖身体、思想、灵魂和精神等各种真理”的一系列理论和学说。这一新运动目前仍处于发展期,其依据是相信科学与神秘主义或精神性是全面了解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必要条件。印度教作家兼导师Sri Aurobindo第一次将“整合”一词用于描述他所教授的瑜伽课程,假设其涉及整个存在的转换。Spiral Dynamics的Claire Graves,Esalen的Mike Murphy和George Leonard、Ken Wilber,以及Robert Kegan等认为这种精神遗产最早源自Aurobindo。其他人未在其理论中使用“整合”一词,但仍被视为这个群体的成员,其中包括Habermas、Shelldrake、Emerson和Gandhi。

整合理论是指最初由Wilber创立的超越个人的系统性整体哲学,主要涉及身体、思想、心灵和灵魂。这种全方位演变理论对所有观点兼容并包,并将其带入更广阔的背景条件。Flaherty全面定义了这一理论:“Wilber的著作表明,整合理论是涉及人类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一项前卫工程,它无所不包。”整体思想所研究的是“世间万物如何才能和谐共存”。

对于Wilber而言,“整合”仅仅是指更加均衡、全面、互联和完整。我们可以通过整合方法(无论是商业、个人成长、艺术、教育、精神性还是其他任何一种领域)涵盖现实和人性的更多方面,以便更加清醒地认识并更加有效地实现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

由于整合理论旨在涵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整合教练无所不包且逐渐演变,在准确把握大局的同时包容所有观点。Flaherty认为整合教练的哲学基础涵盖整体论、实用主义、语言学、成人发展理论、生物学和整合理论。使用这一概念就意味着在教练学发展史研究中采用了整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