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3章 四合院
“许朝!哎,你个子高,帮我一把,好嘞…成了!”
许朝帮着张华讯把包袱塞进铁质网格状的行李架上,另几件大宗行李再塞进卧铺最下方。
“嘿,这还是我头一回坐卧铺呢。”
葛优趴在卧铺床位上铺自个儿带的毛毯被单,许朝拍了拍手,躬着身子坐进最下面的铺位。
“这年头卧铺列车一般人可坐不上。”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八十年代买卧铺票有身份门槛,普通市民乘坐硬卧必须有盖了公章的单位介绍信和身份证明。
软卧就更别想了,必须处级干部才有资格拿票,要么就是外宾、华侨,或者有军婚证明的孕妇。
买卧铺票就更是麻烦了,因为放票时间不大固定,通常买票三天前就得在车站窗口排队,这么一来,票贩子就多了。
举个例子,有一年从上海到广州的卧铺票曾经炒到100元+20斤粮票的价格,可谓极其夸张。
许朝一行人的卧铺票都是北影厂里发的,这时候大单位会与铁路局签合同,比如他们北影,还有首都钢铁厂,天津织造厂这类国企单位。
首钢每月还固定分配20张京沪线卧铺票给需要出差的职工。
许朝也拿了毛毯被单出来更换铺盖,列车自带的床具大多泛黄又有异味,一看就是反复使用过的。
你想啊,现在从京城到上海的火车都得两天时间,他们从BJ站出发抵达四川乐山,那不得四五天时间?
卧铺床具只有到终点站才会清洗,这时候你通知乘务员也不会给你更换。
这年头的乘务员态度可是相当严肃的,别说乘务员这种光荣工作了,有的百货商场的销售员、国营饭店的服务员都能拽的二五八万似的,京爷更加。
葛优换好了铺盖,话匣子便收不住了,低下身子对几人道:
“欸,你们知不知道,听说张自忠路有一套四合院,有个大老板想把整套院子买下来,好像要开成什么…个体餐馆?”
几天前葛优过了剧组试镜,在大佛里演一个叫郑翰的反派警察。
这人在剧情里专帮沙舵爷杀人敛财,张华讯认为葛优长得尖嘴猴腮,相当适合出演这个角色,一看就是反派人物。
何况出演沙舵爷的本就是葛存壮,父子之间演上下级有天然的默契,省得磨合不了。
这头许朝听是四合院,立马来了精神:“多少平的四合院?”
现在大伙对四合院都不感兴趣,也没料到几十年后一套简简单单的院子能身价飞涨。
这时候大伙感兴趣的是楼房,八十年代的BJ市民相当乐意用四合院换楼房单元。
比如,1987年京城日报上报道过一个事例,西单灵境胡同某户有人就用两间西厢房换得劲松一居室。
别说普通市民了,就连最开始的四合院保护意见的报告都得等到两年后才提。
提出这个意见的是罗哲文,罗哲文是梁思成的学生。
梁思成就不多做介绍了,就是当年极力反对拆除BJ古城墙但未果的那位。
葛优想了想:“可不小呢,我估摸着张自忠路那套有个四百平。现在一套普通小院的价钱差不多在五千多,有的八千多,要是二三进的估计更贵点儿,那大老板最少要出几万。”
张华讯坐在许朝对面,抬一抬头,很是好奇笑道:“你们说,现在这些万元户怎么尽想着开饭馆了?今年我在报纸上就读到好几个宣传个体饭馆的事例。”
许朝笑道:“因为个体饭馆菜色多,菜品好,才能和国营饭馆竞争;而且能得到工商局批准开饭馆的,在票证上多半有补贴,最重要的是人服务态度好;
你想啊,一边是尖酸刻薄的国营饭店服务员,一边是个体饭馆如同春天般温暖的体贴,你会去哪边?
总结起来,就是产品质量好,服务态度也好,大伙每月发工资了,都乐意去个体饭馆搓两顿。”
葛优指着许朝乐:“许朝同志,没想到你还有做生意的头脑啊。哎,我要是有一套四合院就好了,也高低换两间楼房去!”
说时迟那时快,隔壁上铺的葛大爷探出一个脑袋来:“想买楼房啊?自个儿努力挣钱!”
众人哄笑,乐不可支,这时传来了刘小庆的声音。
“要是我,我就不换。”
大佛剧组里的主演就刘小庆一位女同志,她和男同志们分开,单独在下一个车厢住。
葛优问道:“这话怎么说?”
刘小庆坐在车窗边的小椅子上:“你想想,四合院好歹也是多少年前传下来的风格建筑,指不定哪天也成文物了呢?那些用四合院换楼房的人指定要后悔。”
葛优更乐了:“照你这么说,日后全京城不都得成文物景点?这不瞎说嘛!”
刘小庆不理葛优,看向许朝:“许朝,你怎么看?”
许朝本来不打算多嘴了:“怎么忽然问我?”
“你一向比较有想法,你觉得我说的对还是葛优说得对?”
“我觉得…你俩说的都对!”
这让他怎么分析?他总不能说几十年后四合院身价飞涨,一套下来动辄八九位数,人问你怎么知道,他总不能说自个儿先知先觉吧?
葛优指了指他,恨铁不成钢似的:“你这和稀泥的本事,真是深得马厂长真传啊!”
晚饭时候,大伙吃的是乘务员推车售卖的5毛钱盒饭,一盒白菜豆腐加米饭,另送一点小咸菜。
到了夜里熄灯时间,许朝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热是真热,狭小的舱间里睡着六个大男人,这时候又没空调,顶棚上只有一个小风扇嘎吱嘎吱转,吹出来的都是热气。
许朝夜半无眠,独自起身,走到车厢连接处。
这里漏风,半夜熄灯了,橡胶门粘之间吹出来的凉风像吹空调似的。
许朝趁着机会,整理整理思绪。
一是小说方面,他最初投稿是为了稿费,这没得说,但他也是真喜欢写武侠,大环境限制,大伙儿都活在框架里,他就更想尝试突破;
尤其是《武林》上的反响挺好,看书的大伙们都很支持许朝,这愈发坚定他暂时不过问严肃文学的念头。
二是电影方面,这是许朝现在主要的赚钱手段,但万事不能一蹴而就,他得先学习,看人家剧组怎么安排人员,导演怎么拍戏,自个儿有了经验,才能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
拍什么呢?许朝现在有了一点想法,但还没有特别成熟。
三是关于四合院、商业方面。
无论是写小说也好,拍电影也好,都属于一种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真想赚大钱,一定是建立一个大集团。
这就是后话,现在太早了。
正想着,熄灯的阴影里突然冒出个人影来,把许朝吓了一跳。
“同志,要不要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