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捞钱
许新年有些懵。
不是,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也不管许新年是否懵圈,许玲月说着便将窗前桌案上将那一叠写满文字的宣纸,隔着窗户递到许新年面前。
《西厢记》第一回......
许新年接过宣纸,心中默念。
然后......傻了!
不是......来真的?
这个《西厢记》是许新年昨日讲与她的《红楼梦》,只不过许新年胡诌了一个名。
至于为何《红楼梦》会被喊成《西厢记》。
只能说......当时嘴瓢了。
一句嘴瓢,直接将前世两位‘大先生’给冒犯了!
至于这个所谓的将红楼梦,在大奉世界撰写出来。
这真的就是因为当时倒灶系统胡乱发布的任务,许新年这才出此下策,胡诌了一句。
没曾想......许玲月当真了。
而且,看这样子......似乎还是真的准备将整本《红楼梦》写出来。
啊...这这这!
那是红楼梦啊!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红楼在许新年前世,可是一部在整个世界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人情小说,更是被称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此书若是于大奉问世,许新年都不敢想象会对大奉文坛造成怎样的轰动!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如果许玲月真的能将红楼复刻,那是不是就是说,许新年可以通过她的手,将自己脑海中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都一一演现?
咳咳......这个扯远了。
“哥?”
许玲月轻灵的嗓音中带着些许紧张。
窗外的许新年在看到书稿后便变得古怪起来。
双目炯炯的盯着书稿上的文字,既不点评也不批评,这一点都不像他。
“啊?!”
茫茫然被许玲月喊回神的许新年错愕抬头,惊诧的望着窗前的少女。
“目前写到多少回?”
“三十五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许玲月紧张回答。
她从对面亲哥哥眼中看到了些许诧异,以及半分错愕,但她还是不能准确分析出眼前二哥的内心。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许新年呢喃一声,而后释然,“剧情做了删减选择?”
许新年记得很清楚,自己给这位天仙大妹子讲红楼梦原著时,是完全按照原著章回,并没有跳章。
所以,许新年记得很清楚,‘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这是四十一回的故事。
也多亏当时小丫鬟绿娥特意询问了一句,栊翠庵和怡红院是什么地方。
许新年这才记得这般清晰。
栊翠庵是大观园中的一座寺庙,虽说在整本《红楼梦》中出现次数只有寥寥几次,但栊翠庵的先后两位主人妙玉和惜春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因而地位不容忽视。
说来也是讽刺,栊翠庵本为佛门清净之地,却难逃世俗的羁绊,妙玉在此被强盗劫走,惜春看破红尘入住此地修行。
了却凡尘入空门。
空门可入何来空?
至于怡红院。
咳咳...
此怡红院却并不是韦小宝中的那个怡红院。
这里的怡红院,只不过是宝玉的住所。
......
小半个时辰后。
许新年摇了摇头,将手中书稿递还给了许玲月。
见许新年看完后直摇头,许玲月心头一凉:“哥?可是不妥?”
许新年再次摇头:“不,你写的极好,写出了红...《西厢记》的精髓,以吾拙见,此文若是装订成书,必定爆火。”
许新年话锋一转:“但......”
“什么?”许玲月杏眼眨巴,身体下意识前倾。
初秋的夜风微微凉,将少女身上特有的淡雅清香扩散、弥漫。
许新年望着眼前精美绝伦的天仙少女,喉结咕噜跳动两下,强行将自己视线移开。、
“但...但不可署自己的名。”
许玲月眉眼一怔,旋即反应过来:“那我署二哥大名。”
许新年:“......”
“在你心里,我就这般不堪?”
许新年哭笑不得!
“读书人好名声,我知道到的。”许玲月轻哦一声,“二哥是读书人!”
许新年:“???”
我......我......
“那二哥要署谁名?”
许玲月见许新年似乎真的有些被气到了,当即不再继续打趣。
“曹雪芹,曹先生。”许新年一字一句。
大奉读书人确实将名声看做比生命还重要。
许新年当然也是读书人,也好名声。
甚至还是个不要脸的读书人。
毕竟能说出‘读书人的事,能叫偷’这样的话,但凡要点脸,做得到?
但是......不要脸的读书人,有些底线还是要的。
都已经借曹先生的巨作在大奉世界捞钱了,还要偷人家名声。
这不初生不如吗?
......
是的,许新年决定用改名叫《西厢记》的《红楼梦》,在这大奉世界捞钱。
前世看小说,别人家穿越者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富商独子,最差也是个衣食无忧。
到了许新年这里。
好家伙......主角弟弟!
众所周知,主角亲人是个高危职业。
果然网文诚不欺人,如今的许家便是危在旦夕。
所以......
事已至此,还是先搞钱吧!
文抄公怎么了?
只要没有道德,便永远不会被道德绑架!
再说了。
赚钱嘛,不寒碜!
......
翌日清晨。
许新年起了个大早。
今日是与院长兼师长的赵守,赵院长,赵老师约好一同前往国子监‘诗谈’之日。
许新年不是个喜欢让别人,尤其还是长辈等自己之人,于是便早早洗漱出了门。
虽说国子监与云鹿书院作为互相看不对眼的两大书院,但有一点,许新年也不得不承认。
就当今大奉朝堂与儒林而言。
国子监,确实是儒生迈入仕途的最佳途径。
国子监诗会与大奉的两场入闱科考,是整个京都最受文人看中三件大事。
与春闱、秋闱每年举办一次不同,国子监诗会每季举办一次,分别以春、夏、秋、冬为主题。
不知多少贫门才子、寒门子弟削尖了脑袋想往里面钻,想借一诗一辞一句名动天下,求个晋身的阶梯。
毕竟天下之大,不是所有寒门学子都能像云鹿书院中的那群儒生那般视权贵如腐鼠。
终究是会有许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与自己和解,为碎银几两,收起自己的锋芒。
云鹿书院掌握儒道修行法门,但国子监却是掌握着儒生仕途命脉。
两者相比,那些有明确想要登堂入室,步步高升的儒生,自然更愿意去国子监。
即便进院时,他们必须跪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