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诸葛亮,蜀汉?大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7章 北上汉安

一行人赶到了城外布施点,罗宪已经指挥士兵在给灾民搭建草棚,灾民们基本上都在喝粥,秩序井然。

王山眼见现场居然秩序井然,不由暗中佩服。

黄崇急忙喊住了罗宪:“令则兄,思远在哪里?”

罗宪反手一指:“在那儿,你自己去吧,我这儿还忙着。”

黄崇领着王山等人朝着后面在走,只是眼见着身边灾民越来越脏,身上臭气弥漫,黄崇、王山不由得轻轻捂住了鼻子。

随后他们就看到了诸葛瞻,却惊的说不出话来,原来诸葛瞻正在抱着一个脏兮兮的小孩,一勺一勺的给他喂粥。

孩子喝了两勺不满意,于是嚷道:“阿叔,勺子太小了,我饿,我要拿碗喝!”

“不可,要是喝太急会呛着,一勺勺喝,这碗粥都是你的。”诸葛瞻笑着安慰。

“好吧!”

小孩有些失望,不过还是听话的一勺勺喝着米粥。

黄崇和王山对视了一眼,走上前去,王山先开了口:“下官江阳县令王山,参见诸葛太守。”

诸葛瞻抬头打量王山,其眼中满是血丝,衣物褶皱,显然是忙碌多日了,于是笑道:“这段时间辛苦王县令了,不知眼下江阳诸县情势如何?”

王山心中一暖,回答道:“回禀太守,眼下江阳四县,以资水中游的汉安县灾情较为严重,下官这江阳县已经涌入了三千余名江安县灾民,若是您再迟来一天,怕是江阳县也要断粮了。”

诸葛瞻将孩子交给亲兵照管,随后说道:“既如此,本官亲自去走一遭,绍权,江阳县此处,由你全权协助王县令,定要安抚好百姓。”

王山一听急忙拦住:“万万不可!汉安县被洪水所没,官道损毁,江道堰塞,若是再有万一,您的安全……”

黄崇也觉得不妥:“是啊,我看还是先派人探查一下情况再说。”

诸葛瞻摇摇头:“没时间再等了,我刚刚问过了这里的灾民,汉安县还有两千余名百姓,现在恐怕已经要断粮了,要是再不援救,就出大事了。”

黄崇还要再劝,诸葛瞻挥挥手:“绍权,我这不是在与你商量,这是命令,你要听从。”

黄崇无奈,还是说道:“您既然要去,下官也不好阻拦,只是,请务必带上罗将军和李将军,不然恕下官不能从命。”

“嗯……也好,此处那就辛苦你跟王县令了。”

一旁的李球倒是没有意见,江阳灾情紧急,他也想多救些百姓,而罗宪听了诸葛瞻的想法,却有些担忧。

汉安县灾情不明,贸然前往恐有不测,可当地百姓,再等不到救助也一定会饿死。

思来想去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只好同意诸葛瞻的意见,两人拨出三分之一的粮草,装车上船,逆资水而上。

果然,很快他们就遇到了麻烦。

主河道被乱石塌方,无法继续前进。一行人不得不就地停好了船,留了一半人紧急疏通河道,剩余的人,先运送一部分粮食进去,以解燃眉之急。

可没走多远,哐当一声,几辆粮草便陷进了泥坑。

诸葛瞻指挥着众人奋力推车。

在前方探路的罗宪跑了过来:“思远,前面路况太差了,到处都是水坑,恐怕没办法再驱车前进。”

诸葛瞻眉头紧锁,这里距离汉安县还有二十里,一天时间勉强可以赶到。

可根据他从之前灾民的口诉中推断,汉安县百姓恐怕早就断粮,他咬咬牙,喊道:“来五十个人,每人背上一袋粮食,随我出发!”

罗宪大惊:“思远,你干什么!?”

诸葛瞻摇摇头:“灾民恐怕很难再支撑一天了,我先带领一些人去支援,兄长,你将剩余人分为两路,一路砍柴割草,填塞道路,一路推运粮车,慢慢前进!”

“可是你的安全……”

“不能再犹豫了,只有我亲自去安抚人心,才能短时间之内稳定人心,你们一定要在两天之内打通道路,这是命令!”诸葛瞻神色坚定。

罗宪郑重点点头:“是!”

诸葛瞻花了半个时辰组织人手,命令点好的士兵背上粮食,轻装出发,沿途草草清理道路,几十个人赶了三四个时辰,在天色昏暗的时候,终于赶到了汉安县。

“县丞,灾民们已经两天没有吃的了,我们怎么办……”

县卒看着汉安县的县丞周吉,十分无奈,别说是灾民,就是他们几个官吏,口粮也断了。

周吉来回踱步,叹气道:“派去江阳县的人还没有回来吗?没有其他消息?”

县卒摇了摇头:“杳无音讯,恐怕……”

顿了顿,赶紧补充道,“县丞,请您走吧,现在走还来得及!”

周吉当即拒绝:“周某乃汉安县丞,县令身死,便代理县令,岂可抛弃百姓!这样,你们几个先去整修一下城门口的道路,明天一早,组织还能走的动县里百姓,走去江阳县。”

县卒一愣,赶紧问道:“那走不动的呢?”

“我留下来陪他们。”周吉声音十分平静。

“可县丞,这样的话,您恐怕……”

周吉怒道:“不必多言,当年诸葛丞相一手提拔我做了汉安县丞,职责所在,我不能给丞相蒙羞,即便要死,本官要守护百姓到最后一刻!”

县卒看了看周吉,躬身施了一礼,默默离去。

周吉看了看天:“苍天啊,请您看看我汉安县数千子民,他们受的苦已经够多了!”

而在县衙之外,灾民们已经把周围能吃的树皮草根几乎都吃光了,大眼瞪小眼的忍饥挨饿,已经快到了极限。

“爹,这最后一口菜汤你喝了吧,再不吃就坏了。”

“不行,儿子你吃,我已经活了六十岁了,够本了。”

“娘,我们明天一早走吧,去江阳县,不然真要饿死了。”

“我的儿,娘知道你孝顺,可官道早已冲毁,咱们又没有船,还是你从山路离开吧,我老了,走不动,也不想离开家乡……”灾民们情绪低落,似乎望不见未来。

“城外来人了!”突然有人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