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2章 打破宁静
时至今日,京都夜集所引发的三和组织在京都动乱已有接近十日的时间。
新泰殿对于世情院处理的颇有微词,好在近几日恢复了平静,朝堂之上也没人就此事做文章。
京都城,太子别院。
李焕臣接到了雍成帝亲自下到东宫的密旨,密旨中提及了要他重点监视二皇子李焕宁。
至于原因却是一个字都没有写。
敖奕尘此刻正被三和的事弄得焦头烂额,闲来无事找李焕臣散散心,未曾想又碰到这件事。
“奕尘院长,对于陛下的心思可有独到的见解?”
“莫要玩笑,太子殿下,我手中京都夜集的事情还没能给陛下妥善的答复,我都害怕哪天事情败露。”
李焕臣手中紧紧攥着密旨,绝不能让李焕宁看到。
敖奕尘担忧二皇子是因为三和京都的事被新泰殿所怀疑,但无奈手中没有足够的证据。
“奕尘院长心事重重,可是知道些内幕消息?”
敖奕尘起身将房门紧紧关上,关门之前还特意看向了二皇子的房间,烛光微弱的亮着。
“实不相瞒,近几日,世情院也有诸多的烦忧之事,我还想着给陛下递个奏折,为我指点迷津。”
李焕臣了解敖奕尘是什么样的人,倘若无关,他是不会谈及此事。
敖奕尘将自己早就撰写好的奏折给到了李焕臣,并说道:“这是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归根结底,敖奕尘的疑点始终都在三和组织的本身上。
他不知道三和对于大雍究竟是何种存在,更不能准确的估量三和在京都的影响力。
倘若三和早已深入京都、深入大雍,雍成帝和国事府不可能一概不知。
如果在众目睽睽之下,三和仍就能茁壮发展,只能说明这是雍成帝默许的事情。
李焕臣仔细看了看世情院的奏折,极力的在自己的脑海中搜罗关于“三和”的一切内容。
“奕尘院长,你说你曾遇见过与焕宁极为相似的人,是三和组织的吗?”
“按照我当前的猜测,与二皇子相似的人应该是京都一片的首领。”
如果想要将事情同雍成帝说得清楚,就先要打消雍成帝对于李焕宁本身的疑虑。
新泰殿之所以会怀疑,也是因为国事府曾在诸多场合看到了假“二皇子”出没。
“近几日,二皇子可曾出过别院?”
“未曾,自打昏迷之后,我始终派人跟在皇弟左右。”
按照太子殿下所说,敖奕尘那一日碰到的就肯定不是二皇子。
从太子别院出来后,敖奕尘对于是否上奏还有所摇摆。
只见眼前多了些京事府的守卫,步伐匆忙的朝着东城区方向行进。
敖奕尘第一反应便是三和又在京都动手了,长叹了一口气,随后跟了上去一探究竟。
虚惊一场,好在是虚惊一场。
这些京事府守卫只是正常轮值罢了,所谓匆忙想必也只是敖奕尘过于紧张的心理所导致的认知错误。
禄波从安北城执行任务归来,恰巧碰到了准备回到院里的敖奕尘。
二人同乘一架马车,朝着世情院走去。
世情院前几日以谷瑶和那五个黑衣人为罪魁祸首发布了公告,百姓们褒奖有加。
事实上,案件远未结束,只是为了让百姓安心罢了。
为了维持京都城的稳定,连世情院内知道实情的都少之又少。
坊间传闻,世情院并未真正抓到京都夜集一案的幕后之人,只是应付了事,平息了风波。
传闻出现的第二日,御政部便登门抓走了说这句话的人。
京都城又恢复了宁静,唯一难以平静的只有敖奕尘的内心。
世情院对于京都夜集各个店家的周围都布下了天罗地网,一旦有人胆敢袭击,定会命丧于此。
京都城,世情院。
尹乐涵最近沉迷于提升厨艺,做了几个拿手好菜等待着敖奕尘的归来。
“院长,你尝尝,我做的。”
明夜在一旁表情冷漠的看着,从她的角度来说,对于尹乐涵如此谄媚的行为,她是嗤之以鼻的。
但碍于她这张脸,明夜从不好说些什么。
明夜坐到了敖奕尘的对面,尹乐涵十分及时的送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饭。
明夜先是一愣,随后说道:“谢谢。”
敖奕尘仔细地看着每一道菜,味道应该还是不错的,敖奕尘频频点头。
“奕尘院长,三和的事算就此告一段落吗?”
明夜突如其来的问话打断了敖奕尘正蓬勃的食欲,敖奕尘放下碗筷,双手放到膝盖之上。
“我也在思考,准备上奏新泰殿,现在掌握的线索不足以推算出任何内容。”
“在那夜五名黑衣人之后,可又出现过三和组织袭击的事情?”
说有,那便是三和京都首领假借二皇子容貌围剿敖奕尘一事。
说没有,确实也是没有袭击百姓的事件发生。
“算没有吧,如果三和之后不再闹出动静,就此沉寂也就算了。”
“关押的那些怎么办呢?”
敖奕尘低着头,他确实从未想过该如何处置他们。
倘若放虎归山,对于京都百姓将是肉眼可见的危险因素。
可要是长久关押,那便要上公堂,至少也要安上一个罪名,敖奕尘还不想这样。
“我也拿不定主意,不如一切都等我从新泰殿回来后再商议。”
明夜安静地点了点头,给敖奕尘夹了些菜,尹乐涵只是看着两人大快朵颐,开心的笑着。
忽然,世情院的大门突然有了两声重物落地的巨响,敖奕尘很快便感觉到情况不对。
起身后,径直朝向大门的方向跑去,一同跑出来的还有禄波。
推开大门,两名守卫的暗星卫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明显是刚刚被杀害的,杀害的手法也完全一致。
敖奕尘走出世情院,绕着世情院走了一整圈,并未发现蛛丝马迹,这只能说明杀手功夫了得。
“院长,这有两张纸条。”
敖奕尘从禄波手中接过来,果不其然,还是熟悉的三和标志。
“沉寂了一段时间,又要卷土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