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铁证如山的罪行
武则天原本就将薛仁贵当做她执掌大权的绊脚石。
然而发生在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一系列事件,则彻底让武则天对薛仁贵恨之入骨。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李治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之后,在最初的时候,尚且还能做到“屈身忍辱,奉顺上意”。
为了把持后宫,得到李治的专宠,她将自己的姐姐武顺与外甥女贺兰敏月都引荐给了李治。
因为年轻貌美,李治对贺兰敏月极为喜爱,便将她册封为魏国夫人,允许她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在武则天的地位逐渐稳固之后,她却对李治宠爱贺兰敏月妒火中烧。
麟德元年(664年),武则天的两个兄长武元庆与武元爽给贺兰敏月送了一些食物。
武则天为了消除贺兰敏月对于自己皇后地位的威胁,也为了报复当年这两个同父异母的兄长对自己母亲的欺辱,于是想出了一条一箭双雕的毒计。
她命人在武氏兄弟送进宫中的食物里下毒,并诱骗贺兰敏月食用。
贺兰敏月只当是外婆给他送来的食物,最终中毒身亡。
李治知道了此事之后,勃然大怒,再加上武则天此时已经非常的专横跋扈,竟然压制李治,引起了他的不满。
于是李治与宰相上官仪秘密商议,准备将武则天废为庶人。
上官仪早就觉得武则天野心勃勃,他对李治说“皇后专横,海内失望,应废黜以顺人心。”
此时薛仁贵正好随侍在李治的身边,李治便问薛仁贵:“你觉得这件事朕应该怎么办?”
薛仁贵回答李治:“臣是陛下麾下的鹰犬,陛下要做什么,臣都支持你。”
也是因此,让李治下定了决心想要废黜武则天的皇后之位,便让上官仪起草废后的诏书。
可李治没想到的是,此时他的皇宫,到处都是武则天的耳目。
李治与上官仪商量罢黜武则天皇后之位的时候,消息很快便被武则天所知晓。
武则天人果然是能屈能伸,她连忙去找李治哭诉,表达了自己的悔意。
李治与武则天相恋,那是他在做太子的时候,而武则天此时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
虽然此时李治对武则天已经非常不满,但他也不忍心将自己的初恋情人罢黜,这件事便就此作罢。
武则天这个人是睚眦必报的性格,首当其中遭到报复的便是宰相上官仪。
此时高宗李治曾经册立过一名太子李忠,他的母亲刘氏出身低微,只是东宫的一个宫女。
李忠出生之时,那时的王皇后没有子嗣,王皇后的舅舅中书令柳奭替王皇后谋划,因李忠生母刘氏出身卑微,劝说王皇后立李忠为太子,希望他能亲近自己。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正月初六日,在武则天的心腹许礼部尚书敬宗建议之下,唐高宗李治罢黜了李忠,改立他与武则天的儿子李弘为太子。
因为李忠做太子的时候,上官仪曾在李忠的身边担任过谘议参军,因此武则天又指使许敬宗诬陷上官仪与李忠要合谋造反。
最终上官仪与上儿子官庭芝被处死,女儿上官婉儿因为还在襁褓之中,则被囚禁于掖庭,李忠此时虽然已经被贬谪到黔州,仍被武则天下令赐死。
因为薛仁贵支持李治,武则天当然也不愿意放过他,但无奈他在李治心目中太重要了。
因为当年玄武门水灾之事,武则天向李治进献谗言想要治薛仁贵罪的时候,李治曾说:“若非薛仁贵在,朕早已葬身鱼腹了,他一定不会背叛朕。”
武则天虽然当时没能扳倒薛仁贵,但她一直对薛仁贵怀恨在心,终于,在咸亨元年薛仁贵率军征讨吐蕃的时候让她抓住了机会。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武氏宗亲也都跟着她鸡犬升天,其中她的侄子武三思,此时便在兵部任职。
武三思不仅在薛仁贵出征之前便将唐军的计划透露给了当时吐蕃军的主帅钦陵,而且在他随军出征之后,更是将郭待封运送粮草的行军路线泄露给了吐蕃。
武则天与武三思姑侄二人,为了陷害薛仁贵,可以说不惜一切手段。
他们这一系列的操作,不仅将大唐军神薛仁贵拉下神坛,牺牲了数万人唐军的性命,更是让大唐在十余年时间失去了安西四镇,丧失了对西域的控制权。
武三思看到钦陵重提旧事,心中虽然有些慌乱,但也浑然不惧。
毕竟如今朝堂上的局势,已经和二十八年前截然不同。
那时候武则天仅仅是皇后,虽然她已经获得了如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的支持,就连开国元老李勣都态度暧昧,但朝中还是有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的反对。
可如今的大周朝,经过武则天近二十年的统治,一代女皇狠辣的手段,早已经让满朝文武俯首帖耳,百依百顺了。
想明白了这中间的关键,武三思的心安定下来,他冷笑一声看着钦陵。
“吐蕃大相,孤不知道你想说什么,二十八年的时间太久远了,本王如今已经老了,想不起来当年发生过什么事”
钦陵听到武三思的话,知道他不想认账,不过他也不急,面上依然是一副风轻云淡的神色。
“梁王殿下,莫不是忘了你曾经派人给我送来的那一封信?”
“信?”
武三思顿时有些惊慌失措的看着钦陵,他当年的确是给钦陵写过两封信。
不仅写过,而且武三思知道,这两封信如果公诸于世,一定会掀起轩然大波。
毕竟武三思与钦陵此前从无交情,他当年为了让钦陵相信自己,不仅将武则天与薛仁贵之间如何有了恩怨写的一清二楚,更是在信上盖了自己时任兵部侍郎的印玺。
就是因为钦陵从信件中了解到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又看到了武三思的印玺,这才敢下定决心举吐蕃全国之力征召了四十万大军前往大非川与薛仁贵决一死战的。
而第二封信上虽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通过字迹的对比,一眼便能看出是武三思的笔迹。
再加上他当时作为兵部侍郎就在副帅郭待封的军中,而郭待封率军运送粮草时又被钦陵亲率吐蕃军精准的拦截。
以上这些事情联系在一起,武三思勾结吐蕃,出卖大唐的罪行可谓是铁证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