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内容框架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有关SNM与前孵化器的文献资料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很快,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文献,对它们进行分类、比较、总结与综合,总体上理清了其理论脉络,不仅为本书的选题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书正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以SNM理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并在原有理论的支撑下尝试新的研究突破。
2.理论分析方法
运用SNM理论阐释前孵化器、生态位等内涵,探索基于SNM理论的前孵化器发展路径和全程孵化管理等运行机理,并构建了基于SNM理论的前孵化器发展和开放式创新模型。主要使用了归纳、分类、演绎、推导等多重逻辑分析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3.系统论方法
以系统论为指导,以系统的眼光观察战略生态位及其与前孵化器的互动影响。社会系统是自然系统的子系统,经济系统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前孵化器系统是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各系统的进化是同步的。因此,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可以给前孵化器的发展研究提供思路指导。
4.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是作为本书理论分析的辅助和补充,检验和支持理论研究,诠释和佐证概念化的理论分析。由于SNM理论与前孵化器的发展机理相对抽象化,实证需要大量历史数据的积累,而前孵化器也是刚刚出现的新生事物,数据的累积在短时间内有一定难度,因此本书选取了2016年广东省前孵化器发展的横截面数据,以便更清楚地解释理论模型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同时在横截面数据分析基础上,对具影响的调节因素投融资合作,进行了微分博弈的分析。此外,在构建前孵化器SNM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也选取了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应用分析,并对基于前孵化器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实证评价。
二、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
前孵化器具有如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特点一:前孵化器的在孵团队的创新创业活动,将技术予以创新转化,对相应的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支撑,但创新创业活动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既有创业不成功的可能性,而且技术不断创新的浪潮,也容易使前孵化器的某一团队的创新创业活动被遗忘。
特点二:前孵化器的发展需要融合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前孵化器运行是一个技术的“选择、研发—培育、孵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客观上需要一种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兼顾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发展利益,具有动态变化、审时度势特点的创新管理方法来加以规范。
特点三:前孵化器的技术创新跨越“死亡之谷”,需要政府制定保护性政策措施为前孵化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保护空间”,以此来强化社会公众对前孵化器创新成效的期望,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的社会网络,加深前孵化器各参与创新主体对市场的了解,不断改善前孵化器的绩效。
SNM理论是在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主旋律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既是一种管理理论,又是一种技术创新管理工具。SNM理论中生态位跃迁的反复性与“特点一”不谋而合,SNM理论的全过程性、动态性特征与“特点二”不谋而合,SNM理论中的“保护空间”与“特点三”不谋而合,由此引发出对前孵化器绩效评价的思考。
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技术创新管理工具,SNM理论既可以细化对前孵化器培育的新技术成长过程的分析,打通创新发展及成果转化各个环节间的障碍,成功跨越研发到市场的“死亡之谷”,又可以进一步推动创新孵化理论的发展。前孵化器创新实践的发展,也将为SNM理论的运用与检验提供真实的素材,促进SNM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可以说,SNM理论就是为前孵化器运行而生的。SNM理论将为前孵化器运行机制创新提供崭新的管理理念及思路,指导前孵化器的发展和评价。本书基于SNM理论设计前孵化器运行的研究框架,分别从前孵化器发展路径、前孵化器全程孵化管理、前孵化器参与主体三个视角对前孵化器运行及实践评价展开研究。本书的总体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研究架构如图1-2所示。
图1-1 总体技术路线图
图1-2 基于SNM的前孵化器运行机制研究框架设计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阐释了商业群落和研究群落之间“死亡之谷”的跨越重要性和关键问题,提出了本书的研究边界——前孵化器发展相关问题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相关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析。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从企业孵化器等视角系统梳理了前孵化器产生与发展的研究现状,评述了本书研究对象现有相关研究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对SNM理论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角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丰富了SNM理论,为本书后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SNM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分析了SNM理论的起源、内涵、步骤和应用。
第四章“基于SNM理论的前孵化器发展路径研究”,以SNM理论的视角,从生态位实施、生态位成长和前孵化器培育等方面构建前孵化器发展模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前孵化器发展路径。
第五章“基于SNM理论的前孵化器全程孵化管理”。从管理模式契合、促进孵化和重心前移等方面研究基于SNM的全程管理对前孵化的作用,从SNM过程出发,研究前孵化器全程孵化管理设计,提出以SNM理论规划全程孵化管理战略路径的方法。
第六章“基于SNM理论的多主体参与前孵化器开放式创新”,以博弈论的方法,构建基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中介及用户的多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分析在不同开放程度下前孵化器各参与创新主体的收益变化情况。
第七章“基于SNM理论的前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索SNM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SNM评价的程序、指标选择原则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SNM的前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为SNM效果测量和前孵化器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第八章“基于SNM理论的前孵化器运行效率实证分析”,运用SFA方法,选取2016年广东省前孵化器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其功能目标,探究孵化行为及形态,了解前孵化器的投入对于前孵化器的收入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作用,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并对本书的相关理论研究结论进行验证。
第九章“风险投资对前孵化器与初创企业孵化网络的影响分析”,在第八章研究揭示风险投融资调节效应显著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前孵化器和风险投资合作的机理,研究前孵化器和初创企业如何通过自身努力积极提升前孵化器网络声誉以更好地吸引风险投资的问题,运用随机微分博弈理论,分别考虑两者在合作和非合作博弈情况下的最优努力水平及最大收益。
第十章“基于前孵化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证研究及关键因素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运行机制研究、平台建设研究、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实践探索、评价体系研究、对策建议等内容。
第十一章“结论及展望”,提出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及相应的政策建议,并表达了对未来深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