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针管理与转型升级之路:企业的方针管理与精益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TPM简介

2.1 TPM的发展过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制造业首先推行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PM),PM是以设备专家为中心,通过设备设计制作及维护方式的改善来实现设备效率最大化。PM强调在设备设计制作方面进行改善,使设备不容易出故障;同时强调对设备进行检查,有问题就维修,没有问题就不维修。

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日本电装,在1961年引进了美国的PM,经过一年的推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日本电装为了配合推行自动化,从1969年开始推行“全员参加的PM”(简称TPM),所以我们说,TPM最初诞生于日本电装。

2.1.1 全员生产维护

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Japan Institute of Plant Engineering,JIPE)在美国式PM的基础之上,以美国的PM为蓝本,加入日本的构想与理念,提出TPM的理念。JIPE在1971年给出TPM的定义是“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即“全员生产维护”。此时的TPM主要在生产部门推进实施,可以理解为“生产部门的TPM”。全员生产维护之屋如图2-1所示。

图2-1 全员生产维护之屋

1.地基

全员生产维护之屋最下面的部分是地基,由5S管理和小组活动两部分构成。5S管理和小组活动是全员生产维护的两个基石。两个基石的定义、开展改善活动的目的见表2-1。

表2-1 两个基石的定义、开展改善活动的目的

2.支柱

全员生产维护之屋的中间部分是五个支柱,是在推行全员生产维护时要开展的五个方面的工作,这五个方面的工作,在企业可以分步骤地开展,也可以同时进行。

五个支柱的定义及围绕五个支柱开展改善活动的目的见表2-2。

表2-2 五个支柱的定义、开展改善活动的目的

P、Q、C、S、D、M的含义如下。

➢ P:Productivity,生产效率。

➢ Q:Quality,品质。

➢ C:Cost,运营成本。

➢ S:Safety,安全(包含环境安全)。

➢ D:Delivery,交期。

➢ M:Moral,员工士气。

3.屋檐

全员生产维护之屋的屋檐是零故障,这是企业推行全员生产维护所追求的目标。

4.屋顶

全员生产维护之屋的屋顶是设备综合效率(Overall Equipment Efficiency,OEE)最大化,这是企业推行全员生产维护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2.1.2 全面生产管理

随着TPM在企业推进的深入,人们发现,要想让生产经营系统的效益最大化,必须让行政支援部门一起参与,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所以,日本设备维护协会(Japan Institute of Plant Maintenance,JIPM)于1989年,在全员生产维护的基础上,给TPM重新进行了定义“Total Productive Management”,即“全面生产管理”。全面生产管理强调要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TPM,实施经营改革。所以,可以理解为“全公司的TPM”。全面生产管理之屋如图2-2所示。

1.地基

全面生产管理之屋最下面的部分是地基,由5S管理和小组活动两部分构成。

图2-2 全面生产管理之屋

2.支柱

全面生产管理之屋的中间部分是八个支柱,较全员生产维护多了间接事务、品质维护、安全环境三个支柱。这八个支柱是在推行全面生产管理时要开展的八个方面的工作,这八个方面的工作,在企业可以分步骤地开展,也可以同时进行。

个别改善、自主维护、专业维修、教育训练、初期管理这五个支柱的解释见“表2-2 五个支柱的定义、开展改善活动的目的”。间接事务、品质维护、安全环境三个支柱的解释,见表2-3。

表2-3 三个支柱的定义、开展改善活动的目的

续表

3.屋檐

全面生产管理之屋的屋檐是零故障、零不良、零灾害……零损失,改善企业的P、Q、C、S、D、M,这是企业推行全面生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4.屋顶

全面生产管理之屋的屋顶是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这是企业推行全面生产管理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见,全面生产管理是在全员生产维护的基础上,将全员生产维护的内容与范围进一步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