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导引作为中医六艺之一,不仅是中医人的锻炼方法和养生宝典,更是临床治疗、康复的有效手段。《中医导引学》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指导思想,厘清导引的传承脉络,将散落于各中医典籍中的导引之理、法、方汇编成册,并将近年来各医院、临床机构运用导引与中药、针灸、推拿、手术及其他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开展临证治疗的思路与经验进行总结,兼具专业性和实用性。
关于导引,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它的定位——导引不仅是中医人的运动方法,更是中医六大技术体系之一,历史上既有分门别类、清晰记载着适用于各种病证导引方的《诸病源候论》,又有以中医经典理论统摄的导引法(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在数千年的传承中被广泛应用于养生、治未病、治已病及疾病康复等各个领域。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第一》云:“主性命者在乎人,去性命者亦在乎人,养性命者亦在乎人。何则?修短寿夭,皆自人为。”导引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经筋系统为抓手,引筋骨以舒展;以经络系统为抓手,导气血以调达。其现实意义有四。
一、丰富临床应用:里应外合,杂合以治
针、灸、砭、药、导引、按跷所谓中医六艺者,各有宜忌,若能审时度势、杂合以治,可得里应外合,事半功倍之效。《素问·异法方宜论》曰:“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临床应用时我们发现肺癌患者在服用中药前,若先以导引疏导脾经,可帮助药物运化吸收;服药后再行导引肺经,可助药之性味顺畅条达。两相和合,功药并进。
又如常见的筋骨损伤,若在针灸、推拿、药物的外助之余,让患者以导引之法舒筋骨、松关节、活气血,可有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又如帕金森病中致死率最高的吞咽障碍,一方面可导引足厥阴肝经,助肝气疏泄;另一方面辅以咽喉部导引法,双管齐下,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和语言功能,亦能防止“面具脸”的产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合力之下,不少“绝症”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让各种“慢性疾病”成为现代社会医疗问题的主要困境。这就给了“绿色安全、自主健康”的导引医学更多的应用空间。
导引充分发挥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由医生单方面帮助患者的模式,倡导医患协同,共同御疾,既提高了疗效,减轻了医生负担,也让患者在心理上更有参与感,生理上更有获得感。
二、助益医生健康: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学不讲病毒细菌,而以正邪之气论之,故疗疾有“扶正祛邪”之理,养生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
中医临床医生常年与患者相处,加上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一旦正气亏虚,则易为病邪之气所侵。我们认为,中医人在工作之余以导引之法舒筋骨、解疲乏、提正气,是重要的自我保护方法。尤其是常年治疗专病的医生,更要注意对自身相应经络、脏腑的调养。
三、提高教学质量:内求内证,身体力行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来自全国乃自世界各地的中医学生日益增多,每年更有不少西医医生参与到“西学中”的培训中来。
但是,中医之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更加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内观、内求、内证。如果学习中医者对自身的身心状况无所觉知,仅靠学习背诵大量理论、定义,是无益于深入理解和掌握的。
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无论是医药学院的国内学生还是国际教育学院的外国学生,乃至“西学中”的中青年西医,在学习导引后,都能更直观地感知和调节自身筋骨、气血的状态,进一步加深对中医基础理论中相关定义的认知和掌握。而坚持练习导引,强健体魄、养气安神,也为今后的从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助力“健康中国”:伸筋行气,自主健康
导引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但它填补了当下健康与医疗问题的一块短板,即“遇事外求”,习惯性地依赖外在帮助,而忽视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着14亿多庞大人口的中国,如果不能发挥每个国人的自主健康意识,赋予其自主健康的技能,将会对我国的医疗和财政造成巨大负担。
多年来,我们通过“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楼宇,在城市和乡村开展知识加技能的健康科普宣教工作,使专业的健康知识、技能能够资源下沉到基层,通过线上教学、线下传习、健康宣教、中医讲座等形式,使参与者“知、信、行合一”,帮助街镇、乡村实现可持续、可推广的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引领带动百万国人积极参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假以时日,当我们全体国人逐渐具备了这种意识,并掌握了安全易行的理论和方法,其所形成的合力必将迸发出强大的活力,有效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实施。
导引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有着璀璨的历史和暗淡的记忆,其回归院校、回归临床之路需要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但我们坚信,在全体中医人的努力下,道阻且长,行则必至,践行不辍,未来可期。
严蔚冰
癸卯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