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导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导引法逐渐趋于民间传承

因为历史的原因和外来文化技术的冲击,清代以后中医药文化和技术在官方层面逐渐遭受冷落。清代早期编撰的《医宗金鉴》一书中将所引用的中医古籍里的内容做了删减,对导引法只字不提;至道光年间,太医院也渐渐弃用针灸之法。虽然中医药在官方遭受冷落,但其在民间的传承却显示出其活力。清代名医叶天士对导引学至为推崇。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指出:“导引、运功,本养生家修炼要诀,但欲长生,必先却病,其所导所运,皆属却病之法。”

流行于明清时期的“易筋经十二势”是当时盛行的经典导引法。清末洋务运动中所办的天津水师学堂以“泰西易筋经”命名西洋体操,泰西者极西之地,欧洲之所谓也。1874年来华的英国人Paul Henry King(庆丕)与燕京翟汝粥合著的青少年健康读物《幼学操身》中也以“西国易筋经”命名西洋锻炼之法。至清末、民国,国人家中常备的皇历中也多附有易筋经十二势。由此可见,当时易筋经在中国之盛行尤胜如今之瑜伽、太极。

《易筋经》内载“总论”“膜论”“内壮论”等三论为其理论,易筋经十二势是其实修、实践之法。“易”者,改变也;“筋”者,指经筋,也就是人体十二经筋;“经”者,通“径”,方法也,亦指经典。导引学的精髓是天人合一,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十二势导引法内应人体十二经筋、十二经络,外应一天十二时辰。通过对十二经筋的逐筋导引,从而促进气血循行,疏导经络,濡养脏腑,达到固本内壮、扶正祛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