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肘后
微信扫描二维码
范读·听书·临摹
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节选)
唐·刘禹锡
案头开缥帙①,
肘后②检③青囊④。
唯有达生⑤理,
应无治老方。
注释
① 缥帙:青白色的书衣,亦指书卷。
② 肘后:此与“案头”对仗,表示部位。
③ 检:查阅。
④ 青囊:指古代医家存放医书的布袋;青囊又与岐黄、杏林、悬壶同为中医的四大别称。
⑤ 达生:超越世俗的欲望而使生命畅达,指精神的存养之道,《庄子》中有《达生》篇。郭庆藩《庄子集释》引《经典释文》:“达,畅也,通也。”
译文
打开书案上的书卷,在肘后存放医书的布袋里查阅医籍。世上只有通达人生的道理,却没有避免老去的药方。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汉代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家世渊源于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永贞革新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诗造精绝,白居易称之为“诗豪”,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中医药文化
刘禹锡擅长中医
《中国医学大辞典》记载:“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唐贞元间举进士,笃好医方,济人甚众。诏修《本草经方》,集有《传信方》行世。”刘禹锡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祖父、父亲都是闻名于世的学者。刘禹锡从小孱弱多病,曾使用针灸和药物治疗,但大多没有效果。出于对健康的渴望,大约17岁时,刘禹锡开始系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读过《小品方》《黄帝内经》等医药书籍,学习脉诊,辨识中药材,日积月累,医技渐长。后来刘禹锡通过科举踏上仕途,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后来因“二王八司马”事件,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先后被贬,仕途坎坷,他被一贬再贬,大半生零落漂泊。政治上的失意和多病的身体,使得刘禹锡投入更多精来研究中医药。刘禹锡常为亲朋好友治病,效果很好。刘禹锡用药重精,主张以药攻疾,不崇参芪补剂,这在服食之风盛行的唐代非常难得。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刘禹锡在46岁时编著《传信方》两卷,因收录的方子都是经验证有效的,故名“传信”,传方守信之意,书中共收录50多个方剂。例如,芦荟治湿痒方是他少年时代从楚州卖药摊上学到的;用大蓝汁加雄黄、麝香治疗蜘蛛咬伤,也是从民间医生传授获得的;“柳州救死三方”是其密友柳宗元所赠。柳宗元在被贬柳州期间患上疔疮、脚气、霍乱等病,他根据亲身治疗体验,编写了《柳州救死三方》,疗效甚好,抄寄给了被贬远州的刘禹锡。《传信方》当时不仅在国内受到普遍重视,苏颂的《本草图经》、沈括的《良方》等医书均引用其中的方剂,而且流传到国外,如日本的《医心方》、朝鲜的《东医宝鉴》,都收录了《传信方》中的方剂。刘禹锡特别喜欢《黄帝内经》里的一句名言——上医治未病,这种重视养生的思想让他一生受益。在《传信方》中,刘禹锡留下一首著名的养生诗:“生疾不必太忧心,三治七养谨而慎。不遵医嘱祸临头,谨于摄养病难存。”这首诗蕴涵了丰富的养生思想,“三分治七分养”也一直沿用至今。
青 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