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学本领
为期8个月的中医理论学习结束后,1976年11月,我回到淄川区医院中医科进行临床实习。
在淄川区医院,我先是被安排在了中药房。在中药房,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抓取中药,这使书本上学习到的中药理论知识变成了实践。当时,医院的中药房比较小,仅有几架中药橱,药房的工作人员再加上我们几个实习的同学都在里面,空间便显得有些拥挤。面对几百种中药材,我望而生畏,但看到老师们娴熟地抓中药时又羡慕不已。我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与同学们在一起比抓药的速度和准确性。由于每味中药的密度各不相同,如桑叶、菊花很轻,代赭石、磁石很重,我们将准确称好重量的药材用手反复掂量,反复体验,一直练到看着处方上的数字,不用称量,只用手就能感觉个“八九不离十”,最后达到在为患者取药时可以“一称准”的程度。
另一项实践,是品尝几百种中药材的辛、甘、酸、苦、咸。
从理论上讲,辛(辣)味药多发散解表,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全身疼痛;甘(甜)味药多补益脾肺,用于身体虚弱及肿瘤患者放化疗后服用;酸味药多入肝经,可缓急止痛;苦味药多清热泻下,用于解毒抗癌;咸味药多软坚散结,用于消除肿瘤。我在品尝白芍时发现并不怎么酸,为什么还要归入肝经呢?我请教老师之后,知道了中药之味并不是完全按照其实际品尝到的味道,而是根据药物的作用进行中药药性理论的归纳。白芍的作用是补血、缓急止痛,中医理论讲“肝藏血”,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讲木、火、土、金、水,根据五行之中五味、五脏的归类,酸入肝、火归心、土主脾、金为肺、水入肾。因为白芍属于补血药,味苦、酸,性微寒,就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懂得了这套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甚至在深山老林采药的过程中,根据各种植物的味道,就知道这种药物大概有什么作用。实际味道与性味不同的中药则需要强记。
我在书中了解到,华佗在研制麻沸散的过程中,华佗的儿子沸儿因误吃生半夏而中毒身亡。为了纪念孩子,华佗把这个世界首创的麻醉剂定名为“麻沸散”。出于年轻人的好奇心和作为医生的责任心,我决定以身试药。为了增加安全性,我查找有关书籍,发现生姜能够解生半夏的毒性。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把生半夏咀嚼之后,慢慢下咽,随着生半夏成为糊状沿着食管到达胃中,我感觉半夏走到哪里我的疼痛就跟到哪里,那种火辣灼热刺痛的感觉令我终生难忘。这时候我不慌不忙地拿出准备好的生姜片,一口一口地吃着,随着不断地下咽,生姜汁到达的地方疼痛马上消失,这种神奇微妙的感觉,令我对中药的作用更加深信不疑。
目前,我创办的淄博延强医院已经发展到上百人,今年,在一次每周例行的读书会上,我要求中医团队骨干成员嚼食生半夏,再食生姜解毒,体验中药的药性,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实验课。多名大学生讲,在这样纯正的中医医院,不仅耳闻目染,更能亲身感受中药的作用,庆幸得到这样好的学习、工作氛围。他们从毕业时的迷茫,到现在脚踏实地爱上中医,大家不是对内、妇、儿科常见病研究深厚,就是对血液病、癌症患者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孩子们对我以身示教、悉心引导、精心指导、耐心教导表示感谢。
实习中,为了能把中药橱中几百种中药材记在脑海里,我画了一张图表,利于业余时间背诵,如此,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就能自己抓药了。
因为实习的时间短暂,等我能够在中药房单独值班的时候,我又被安排到了其他科室轮转。每当回忆到此,我都非常感谢药房的各位同仁,更感恩一位年龄较大的老师,他在给我带教期间因食道时有阻塞感经钡餐透视确诊为食道癌,经过手术治疗,几十年过去仍然身体状况良好,这让我对癌症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其实癌症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早诊断、早治疗。我虽然从事中医行业,但仍虚心向其他同道学习,中西互参,在临床实践中减少失误,提高有效率和治愈率。
在中医门诊实习时,我与王风池老师接触较多。王老师特别睿智,精通经方,善用时方,对内科、妇科疗效特好。我的一位同学,其妻婚后几年不能怀孕,找到王老师看后,按清利湿热为主的方法治疗,经过几个月的调理就有了身孕。王老师除了坐诊,还经常应患者邀请出诊。另一位同学的父亲患有精神抑郁症加冠心病,服药众多不见效,王老师看后除了辨证开方,另在病历上写得特别详细,大意是此病容易康复,除了按时服药,还需要配合学练太极拳或其他健身项目。在返回医院的路上,王老师对我们讲,医生在病历上写下的内容,患者一定会反复看,越看心越宽。并说学练太极拳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即修心,也可以说是情志转移,治疗这样的病不能单纯地服药。经过几个月的调理,患者的精神抑郁症及冠心病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可见心病还需心药医,情绪调理在临床中非常重要。
在这以后,我又跟随程光照、马绪军等十几位老师进行临床学习,从他们身上都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结束中医培训班的学习之后,我于1977年初回到淄川区淄城镇菜园村,正式成为一名赤脚医生。
衍强荐方
无力,心慌,动则汗出,此为气虚所致,可用生脉饮;如果心前区刺痛牵及背部,为血瘀所致,可用血府逐瘀汤、失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