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医:直击临床讲金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切诊法

上一讲讲了《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的望诊,讲了望诊的五色对应关系。一般青色为肝,主疼痛;黑色对应的脏腑是肾,主劳证;赤色主风或者主风火;黄色主脾虚有湿,原文中说主便难。面色鲜明者有留饮,就是人有水饮的时候,脸色有浮肿,显得有些油光发亮,所以叫面色鲜明有留饮。又讲了闻诊,患者突然呻吟一声,或者说尖叫一声,呼叫一声,一般的是骨节病,关节痛。“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就是患者想要叙述,干张着嘴又说不出来,张了张嘴然后又放弃了,这种情况下一般是胸膈间有病,或者患者会比划他心里不舒服,你说不对了他会摇头,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胸膈间有病。头疼的患者喜欢说话,声音又不是很大,不是很大又总是说,这种一般是头痛,头疼的病通过叙说能够缓解或者调整头部的压力。

本节将要逐步进入切诊,因为问诊都掺杂在各篇章中,到时候会讲到。下面进入第五节:“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文字很简练。很多人读到这里就犯迷糊,不知道仲景先师说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其实这段文字细说了四个病名,一个是喘,一个是咳,一个是短气,一个是肺痿,解释了四个病名,也就是相当于做了一个名词解释,把四种疾病加以区分。

首先来谈“息摇肩者”。什么是息?休息的息,呼吸的一呼一吸为一息。其实这块儿是有省文,要么就是缺字,字有缺如。原文应该是这样就顺畅多了:“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曰喘。”大家都知道喘证是呼吸道由于肺泡的张力不足,人们呼吸就变得困难,呼吸困难的时候,只好加上体位配合,加上身体的动作配合以帮助呼吸,这时候肩膀也随着动,一呼一吸运动是为了增加呼吸的力量,所以会“息摇肩”。又解释了“心中坚”,心中坚这个“心”指的是胸,胸中有实,这样的病叫喘。

“息引胸中上气者,咳”,这个倒好理解了。我们都知道咳嗽先干什么,肋间肌舒张,膈肌下降,声门关闭,然后肋间肌收缩,膈肌上抬,声门突然打开,这就叫咳。古人用文字说,“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把这个气猛地托上来叫咳。我们现在管咳叫咳嗽,其实这是两个概念,有声无物者曰咳,有声有物者曰嗽,一般是往外嗽痰。嗽痰就要用到“嗽”这个字了,但我们现在习惯把“咳、嗽”连在一起应用。其实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是要把体内、呼吸道内的痰或者分泌物通过咳嗽这种动作清理出呼吸道。有些医生在治疗上就通过局部镇咳,针对肺部呼吸肌用药,还有针对脑、中枢镇咳。但是这是治疗保护性反应,就相当于小偷进家了,警察来抓小偷,结果你一杠子把警察打蒙了,这样小偷就肆无忌惮了。这种治疗就是强行地镇咳,让这些分泌物出不去,只是表面看着不咳嗽了,其实给将来得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病埋下了隐患。有的人转成了哮喘,本来简单的咳嗽被治疗得更复杂了。中医是对因治疗,治疗咳嗽只要对证,宣肺或者是肃肺,降气化痰或者宣肺止咳,在消除症状的同时把分泌物也清理掉,这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息张口短气者”,其实这后边应该有个词,就是为短气或者为气短。如果患者呼吸的时候,觉得气短不足以息,这种情况一般称为短气。那么如果不仅短气,还并发的一种症状,咳唾涎沫,往出吐那种小泡沫,不是痰,也不是饮,就是一种泡沫,很白的、很小的泡,米粒一样的泡沫,如果大家在临床看到过一次,就不会忘。那么这叫什么病呢?这叫肺痿。有的人说肺痿类似现在的肺癌,有一部分人是,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唾沫,如果是咳唾的沫,这个病就叫肺痿;但是临床发现有些胃病的人也会吐涎沫,就吐这种气泡,像小米粒大小的那种白沫。我前一段时间就治了一个,胃底腺癌并发贲门癌的患者,他就是每天吐这种沫,吃饭吃不合适就会噎。后来我们果断地选用了甘草干姜汤,用下去很快就缓解症状。当然了,这是个肿瘤,还有后续的辨证治疗,这只是治疗过程中的一段。如果是咳唾沫的,那明确的就是肺痿。肺痿主方也是甘草干姜汤,用上去会有效的。

我们临床中还见到什么人有唾沫呢?我们在妇产科常会见到这样的小孩。现在医院接生,产房的温度不是很高,小孩在子宫里、在妈妈的肚子里,三十七八度的温度,在那里生活习惯了,一旦离开了妈妈的母体,来到正常人生活的空间,由胎儿变成了婴儿,室温一般到二十五六度、二十七八度,温度相对来说较低。我们经常听护士、产科大夫告诉说,不要给孩子多盖,尤其夏天出生的不让给多盖。小孩冻得口唇发紫,顺着嘴角往出唾这种白沫。因为最近正好是儿媳妇生小孩,我去医院看到这种情况,我就告诉家长们,该给孩子保暖就要保暖。因为孩子在母体里面的环境是37℃左右,而房间是25~26℃,10℃的温差,孩子是很不适应的。因此新生儿一定要保暖,如果新生儿不保暖,经过寒冷的刺激,皮肤毛孔收缩,水液代谢失常,孩子就会唾沫,肺部就会有炎症,然后医院就会输液,送进保温箱;还会出现一种情况是什么呢,当皮肤遇到寒冷一收缩的时候,新生儿就容易产生黄疸,又会被送到保温箱,采取照蓝光、保温等措施,这样就人为地给孩子造成了疾病。因此对于新生儿,坐月子的妈妈有必要掌握一些真正的育儿知识。

想想我的大孙子出生的时候,当时因为儿媳妇学的是西医,她坚持西医那套育儿方法,给小孩子穿得很少,生下来就盖一个纱布,盖肚子上了,我说他肚子会受凉,孩子会腹泻。然后给孩子开口,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开口。生下来之后第一口喝的是什么很重要,我们产科的护士就让喝奶粉,早点喝奶粉,说孩子吃奶吃晚了就不会吃奶了。这怎么可能,其实孩子生下来要把胎粪排尽,第一天不进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母体给孩子备了很多的营养,孩子的胎粪要排出来。再一个开口非常重要,新生儿开口一定不要给奶粉,一旦他接触了异体蛋白,那么孩子很容易对蛋白过敏,轻则会得湿疹,这是最轻的,重的会得很多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那么开口最好给什么,实际最好就是淡淡的黄芪煮一点水,给孩子开口;再者就是给糖水,或者干脆就是白开水,让孩子的消化道适应一下;然后再给母乳或者奶粉,就不会存在异体蛋白过敏这个现象了。

好不容易孩子要吃母乳了,妈妈也来了乳汁了,他们又想出一个招了,说乳房不干净,用消毒纸巾擦拭乳头,消完毒让孩子吃。我们想想,湿湿的消毒纸巾里面掺了少量的杀菌剂,这些杀菌剂不会很快地挥发,小孩吃进肚子,会破坏他胃肠道的菌群,然后小孩就开始腹泻。因为我几天才去一趟,看到他们这种习惯之后,我就非常生气地批评她了。我说一个妈妈还能有多脏,那种杀菌剂、化学的东西对孩子损害有多大。我说如果擦拭,可以用纱布蘸点温水擦拭一下,不要用消毒剂了。

没想到过几天发现孩子还是腹泻,我就觉得很奇怪。这些人学科学的,咱们学中医都是老传统、老办法,两者不能很好地融合。后来正好我有一次去,一看孩子拉完大便,他们用消毒纸巾给擦屁股,我一看就很着急,我说为什么用这么湿冷的纸巾给孩子擦屁股。下三阴我们知道,前阴,后阴就指着肛门,还有会阴,为什么长在人体最犄角旮旯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最需要保暖,所以长在肌肉肥厚的地方。用消毒的纸巾、湿纸巾一擦,人会激灵一下子,很寒冷。我说:“你们大人试一试,如果你们解完手,然后用湿纸巾擦一下屁股,试试这感觉,如果要感觉很凉爽,你们就给孩子接着用。”后来我的儿子就同意了我这种观点,不再用湿纸巾了,孩子的腹泻不用药也就好了。

所以说现在的年轻人学了很多的科学,却让孩子遭了很多的罪。我们有很多传统的办法育儿,既有道理,孩子又少受罪。不必要说家里有条件,一些孩子的介子布非得买新的、买高档的,我的小孙女出生的时候,所有的介子布都是用的旧的,因为旧的棉布一些布毛已经被多次洗涤洗掉了,还有在染色过程中固色剂、一些化学物质也挥发得差不多了。用这样传统的东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更有好处。因此小孙女出生就完完全全地按传统的办法来育儿了,孩子没有什么毛病,也不闹,很健康,很好地生长了。所以说不要过度地相信所谓的科学。什么是迷信?你过度地迷信科学,迷信现代的研究也是迷信。传统的中医经过了几千年人类历史的验证,是我们祖祖辈辈亲身经历,总结出的经验,怎么就不科学了呢?

好,我们把话题拉回来,接着讲。第六节:“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我们来分析一下原文。口字和及字组合的吸,“吸而微数”是指着在吸气的过程中,脉变得微微得快一些,数是指的快,那么这个病在中焦。如果是实的,当下之即愈;如果是虚的,这个病就不好治了。这里的不治不是说不给人家治了。为什么吸而微数,在中焦有实或者虚,就会吸气脉快呢?如果中焦气变得实了,那么吸气就不畅、受阻,一受阻呢,就要加大呼吸肌的力量,一用力,心脏供血就要增加,这时候心动就会变快,脉率也就变快了。如果是虚的,吸气的力量不足,就要加大力量吸气,所以说脉也会变快。但是(中焦)实的脉肯定会沉实;如果是中焦虚,关脉应该变得微或者弱而数。

“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病在上焦,那么吸气的过程中,脉就会变得急促,这就不是数了。在中焦是微微的数,如果在上焦,吸气的时候,脉就变得急促,促比数在程度上就要加大,促还有短促的意思。如果病在下焦,吸气就显得比较深、远。《难经》里边讲了,呼出的时候是心与肺,吸入的时候是靠的肾与肝,肾与肝的位置在下焦,所以吸气就比较远一些。如果病在上焦,吸气会变得短促,脉率也会变得快;在下焦的呢,吸气路径比较远,那么呼吸也变得比较深,但是这样的病都比较难治。在下焦就相当于肝肾两虚,或者肾精虚。那么假设这种病是喘证,我们就会用到陈士铎老先生的定喘神奇丹;如果在上焦的,属于上焦虚证的,就会用到麦门冬汤;如果上焦是实,宣肺的方子就很多了,比如麻黄汤、麻黄加知母汤、小青龙汤等,来宣一下上焦,把实宣开,有的外寒内热的实证可以用到大青龙汤。虽然说难治,我们也要治,不能说病难治就不治了。

“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这种情况临床比较少见。我见到过一个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是我一个好朋友的妹妹。她有个对象,本来医生一般都不建议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生小孩,因为生小孩心肺的负荷过重,特别容易诱发心衰。因为这个女孩子比较爱他的对象,所以坚持拼死也要为她的先生生个小孩,也是爱情所致。结果生了小孩之后导致心衰,我去给她看病的时候,她一呼一吸,头、身上都随着呼吸在振动,可以想象一下那种节律。当时我们也看到了,这就是个绝症,一般来说就很难治愈了,中西医都很少有办法。以后大家见到这种情况,也要告知患者家属这个病的风险。

下面进入第七节,切诊。“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我们先谈一下,《金匮》和《伤寒》里面描写的寸口脉,有时候说趺阳脉、人迎脉,还有时候说关上、尺中等。那么寸口究竟指哪儿呢?这两部医书,凡是说寸口,后面与关上、尺中对举者,一般指的是两手的寸部;如果书中单说了寸口,或者说了寸口,又与人迎、趺阳并举者,一般这个寸口指的是寸关尺三部。大家都知道,在四季因为天时的不同,脉象应天时也有些许变化,春天偏弦一些;夏天由于天气炎热,血管扩张,血流的速度也比较快,脉偏洪一些;秋天由于天气逐渐地变寒,变得有一点点收,但是气血又在里面鼓动,这种脉象叫毛;到了冬天,阳气内收到机体里面,这时候的脉比较沉实。因此《黄帝内经》举四时之平脉说到: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我们明白了脉理,再来讲一下仲景在原文里说了什么。

“寸口脉动,因其王时而动”,这个不念wánɡ,念wànɡ。寸口脉动应该随着四时的节令不同而动,也就是刚才讲的,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假设在春季,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那么这就是顺。我们到了春天,摸着脉有点弦,看看脸色,微微泛青,但不能是像胆红素高那种青,那是不对的,就是微微泛青。四时各随其色就是正常的脉象、正常的脸色,这个人就是无病状态。假设春季脉是微弦的,那么脸色不是微微青的,而是白色,是秋之色,是金之色。春天是木,其色青,如果见到了相克的色,那么不是应时的脉、应时的色,这个时候人就是有病了,或者是要进入疾病状态,就需要药物进行治疗。或者是见到了肝病,脸色应当青,而变成面色煞白,这也是相克的脸色,或者是见到这个脉是毛的,不是弦的,也应该是病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