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崇礼方言
各地都有方言,相当多方言听起来可能比外语还难懂!崇礼区的方言也不例外。
如今的普通话原来也是一种方言,河北滦平是中国普通话之乡,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东北方言很多,甚至多为“东北成语”,四字词常从象声词、二字词转化而来,如埋勒古汰(埋汰、不干净)、油渍妈哈(不干净、油腻)、得勒巴搜(嘚瑟、得意忘形)、水裆尿裤(不整齐、不庄严)、吭哧瘪肚(言语不流利)、突鲁反账(工作做得不够好)、水勒巴嚓(没有滋味)、无肌留瘦(因无聊而闲不住)、虚头巴脑(不够实在、不够朴实)、五迷三道(思维另类)、死乞白赖(低三下四)、曲里拐弯(曲折)、扬勒二正(精力不集中、做事不上心)、急头白脸(态度和言语不好)。种类虽多,却比较好理解。
张家口各区县,方言很难听懂,停车问路会深有体会。有一次到尚义县,一连问了几个人也没有打听出来道路如何走,彼此说话听不大懂。
我从网上淘到一本内部版小册子《崇礼方言与普通话辨正》(王志新编,2005),下面结合《崇礼县志》第28编“民情民俗”,简要介绍一下崇礼的地方语言。
崇礼方言属于晋语系统,北方方言区。跟普通话相比,主要差别在语音。细分的话,崇礼区方言分五种腔调:①崇礼话,流行于西湾子周边;②宣化话,流行于四台嘴乡;③赤城话,流行于清三营乡;④张北话,流行于驿马图、山岔、大水泉(以上三地接近草原天路北部中段);⑤万全话,流行于五十家乡。一般提到的“崇礼普通话”指第一种,用它大致代表崇礼方言。
先说语音。声母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点。①舌尖后音(翘舌音)zh、ch、sh全部发音为舌尖前音(平舌音)z、c、s,这个与我们东北老家差不多。比如“山”(shān)读成“三”(sān)。②舌尖后音r,在很多情况下发音为舌尖前音。③零声母e、ai、ao、an、en、ang发音时多出一部分“ng”,比如“爱”(ài)读成了ngài,“安”(ān)读成ngān,“昂”(áng)读成ngáng。
韵母与普通话的差异较多、较细,有6点不同。①前鼻韵母en读成后鼻韵母eng,比如“奔”读成“崩”。②in读成ing,如“宾”读成“冰”。③un读成ong,比如“昆”和“空”,都读成了“空”。④ün读成了iong,比如“群”和“穷”,均读成了“穷”。⑤韵母ang均变成了uang,比如“党”读成了duǎng。⑥改变了一些韵母,比如“脚”(jiǎo)变成了jié,“路”(lù)变成了lǒu。
声调方面,崇礼方言声调多为阴平,基本没有去声。通常降一声,比如一二声不分,均作一声,二声改作一声,三声改作二声,四声改作三声。
崇礼方言与普通话相比也有词汇上的差别。见表1-1。
表1-1 崇礼方言与普通话常用词对照举例
(续表)
崇礼方言还涉及若干口语特征,比如加入“圪”(gē)字缀词,使用重叠词、尾助词、特殊语法等。再扩展开来,还有俗语、谚语等。比如,崇礼方言“揭锅太早”,意思是“行动太快”。游客来到一个新地方,不要嘲笑当地人说话土,而要尽可能欣赏当地语言的有趣、合理之处。
方言,通常涉及大量地方性知识。顺便讲个故事。当年法国传教士巴多明(Dominique Parrenin,1665—1741)神父与康熙的长子胤禔郡王坦率地讨论过不同语言的优劣。狗在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就像雪对于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十分重要一般,因而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也形成了相当细致的分类描述。巴多明生动地记述过满语对不同狗的表达方式,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地方性知识(斯达理、庞,1994:94-95):
taiha:尾巴和耳朵上长有长毛的狗。即“台哈狗”。
yolo:身上和尾巴生有稠密长毛,大耳朵和嘴角下垂的狗。“藏犬”。
peseri(beserei):上述的狗同另一只不同种的狗交配,生下的狗崽子。“二姓子狗”、混血狗。
tourbé(duibe):眉毛上生有两小片白毛或黄毛的狗。“四眼狗”。
couri(kuri):身上有豹子一样的斑点的狗。“黎狗”。
palta(balta):仅在鼻梁上有少许斑点,其他地方没有斑点的狗。“花鼻梁子狗”。
tchacou(cakū):整个颈部为白色的狗。“白脖子狗”。
kalia(kalja):额头上顺着头向后长有一道白毛的狗。“破脸”。
tchikiri(cikiri):瞳孔一半白一半蓝的狗。“玉眼狗”。
capari(kabari):短腿、身材粗胖、稍昂头的狗。“哈巴狗”。
indagon(indahūn):对狗最一般的称呼。通常要16个月以上。“狗”。
nieguen(eniyehe,eniyehen,enihen):对母狗的一般称呼。“母狗”。
niaha(niyaha):7个月以内的狗崽。
nagueré(nuhere):7—11个月的小狗。
这位巴多明神父与宣化、西湾子也有关系,后面3.7节再讲。顺便一提,在蒙古语中,狗称“闹亥”(nohoi),湖称“淖尔”,大海称“达里”,山称“锡林”,富饶称“白音”,没关系称“蛤蟆无怪”,美丽称“赛罕”,弓箭手称“科尔沁”,姑娘称“户很”,县称“旗”,乡称“苏木”,行政村称“嘎查”,自然村称“艾里”。“羊”对蒙古族人来说非常重要,因而称谓划分也十分细致:绵羊统称“好尼”,山羊统称“义玛”,公绵羊“义日格”,小绵羊“胡日嘎”,种公绵羊“胡查”,公山羊“色日格”,种公山羊“乌胡那”,小山羊“义希格”。
蔷薇科美蔷薇密集的针刺。只有接近地表的老枝和地表新生嫩枝,才长有这般密集的针刺,“用意”很明确:“别惹我!”2017年6月20日。
蔷薇科美蔷薇,当地人称“圪针”。老枝密被针刺,植株相对高些,果皮有腺毛。2015年10月5日。
蔷薇科美蔷薇的花。2017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