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世界屋脊解密人
青藏高原,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之称。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长期以来,无数双眼睛盯着这片土地,无数的脚步踏入这片土地,多少隐藏其中的奥秘像金子般被挖掘出来,闪耀在阳光下。那一个个勇于探索的灵魂,幻化成熠熠夺目的光彩,照亮后来者的路。
中国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简称“青藏科考”)就是其中最夺目的一颗明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青藏高原艰险的自然环境和封闭的社会环境阻挡了人们探索的脚步,只有极少数外国探险家和传教士曾涉足这片土地,然而,他们脚步所到之处只是极少数地方,收集到的也只是片面和零星的资料。青藏高原,仿若一条古老的巨龙,静卧在中国的苍茫大地上,神秘又巍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敲响了希望的晨钟!党和政府决定要掀开青藏高原神秘的面纱,中国科学工作者迎来了深入青藏的绝佳机会。
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我国科学工作者对青藏高原进行了一系列区域性、专题性的科学考察研究工作。1951年,国家政务院委派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组织随军工作队进入西藏开展科学考察。1959-1960年,1966-1968年,中科院两次组织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科学考察。同时,1959-1960年,中科院组织了对西部地区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科学考察;1960-1961年,中科院西藏综合考察队深入西藏,对局部地区进行了地理、地质、农业、水利、经济等领域的专业考察;1964年,中科院和国家体委共同组成希夏邦马峰科学考察队,对希夏邦马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1966年,中科院西藏综合考察队再次开展以农业资源开发为主题的科学考察工作;等等。这些考察及类似的工作,都是我国对青藏高原早期的现代科学探索。
初来乍到,勇敢的中国科学家顶着高山反应带来的诸多不适,如饥似渴地挖掘着第一手科学资料,争分夺秒,孜孜以求。这些工作,为接下来的大规模科学考察奠定了基础。
1972年,中科院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规划》,明确这次科学考察的中心任务是“阐明高原地质发展的历史及隆升的原因,分析高原隆起后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改造的方向和途径”,规划长达8年。
1973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简称“青藏队”)成立,浩大的青藏高原科学考察正式拉开序幕,来自全国多地,研究领域分属几十个专业的科学工作者组成了一支劲旅,浩浩荡荡进军青藏高原这一世界极地。
孙鸿烈院士是亲历者,更是主要负责人,他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如此描述20世纪70年代规模宏大的青藏科考:
孙院士总结的成绩已是蔚为壮观,但科学探索的脚步却不止于此。
在这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科院又组织了横断山区、南迦巴瓦峰地区、喀喇昆仑—昆仑山地区和可可西里地区的综合科学考察。青藏高原自然地带的划分,第五缝合带的提出,高原生物区系的组成、起源和演化的过程及规律,高原对周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揭示等,都是这一阶段取得的为人所称颂的成就。
从1973年开始,到1992年结束,这20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们提出了诸多重大科学命题,填补了众多领域的空白,进行了广泛服务于青藏高原各地的有益实践。
20世纪90年代,青藏科考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1992年到2003年的12年时间里,青藏科考队的不少单位相继承担了国家三项重大基础科研项目:一为国家“八五”攀登计划、中科院“八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二为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预选、中科院“九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三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孙鸿烈和郑度先后担任了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不断攀登、不断深入、不断求索。如此一来,青藏高原不仅在海拔高度上是世界高地,其科学意义和对人类的价值同样堪称世界高地。
在多年的协同作战中,青藏高原科考队在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驻边军队、当地百姓的支持下深入极地,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1980年中科院组织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我国科学工作者将一个个前所未有、令人瞩目的成果呈现在世人面前,令多位与会的国外知名科学家惊叹和称颂。科学无国界,青藏高原抓住了国际科学界的眼球。自国际会议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寻求与我国合作;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科学界也向世界伸出了橄榄枝。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学者深入青藏腹地,与我国科学家共同探究世界屋脊的奥秘。青藏高原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极地。
我们为这一宏大时代命题所感召,深入其中,深入了解。在震惊世界的丰硕成果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令人感动、令人敬佩的人和故事。几十年峥嵘岁月,在高寒低氧之地、无人之地等人类生存极为艰难的地方,近千名科学工作者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怀着满腔爱国之情,将生死置之度外,忍受着风吹雪打,忍受着日头暴晒,行走在危险的泥沼里,攀登在皑皑的冰川上……他们有的牙齿掉光了,有的头发掉没了,有的甚至年纪轻轻失去了生命……可他们没有后悔,没有畏惧。因为他们要完成的是国家使命,人类使命!
青藏科考团结了一批具有科学献身精神的人,也造就了一批走在科学前沿的科学家。以40余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老青藏”们用生命谱写了关于青藏、关于人类的赞曲。这样的赞曲,延续至今,以至未来。这样的精神流淌进了一批批活跃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第一线的中青年科学家的血液里,流淌进了一个个中国青年的内心深处。
如今,那一批早期活跃在青藏高原地区,揭开青藏高原神秘面纱的科学家,有的已经作古,有的已是耄耋之年,有的疾病缠身。我们来不及一一“抢救”他们记忆深处的关于青藏的故事,只尽力寻访了十几位老青藏,听他们讲那金子般的岁月,讲那行走在生命边缘线上的艰难考察,讲那不分彼此、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每每听得入了神,便以为自己也深入了青藏高原的无人区、茫茫草原、原始森林、巍峨冰川……有无尽的酸楚,亦有无尽的喜悦;有数不清的艰辛,亦有数不清的惊喜。本书只盼能从所见所闻的故事中,还原当时的一二情状,以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致敬伟大的青藏科考,致敬为这片土地、为我们的国家奉献了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的老青藏们,也致敬即将投身这一事业的科学家们!
青藏科考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是一篇壮烈豪迈的华章。我们的使命是尽可能将这段历史记录下来,让这伟大的精神熔铸到人性深处,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