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用词法:四个经典方法,写出文案标题金句
用词法就是借助动词、形容词、名词等词语,增加文案标题的画面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提高卖货的效率。以下就是通过用词法写出文案标题金句的具体方法。
2.3.1 用动词,吸引目光
文案标题往往只有一句话,那应如何通过一句话彰显产品的价值,并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呢?你可以借助一个动词来解决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具体阐述动词在文案中的应用。
《把激情燃烧的岁月灌进喉咙》《用子弹放倒敌人,用二锅头放倒兄弟》这是红星二锅头的文案标题,其中用“灌”“放倒”这两个动词,向消费者传递出一种真实而细致入微的兄弟情,给红星二锅头完完全全地贴上了“铁汉”
与“兄弟情”的标签,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你在创作文案标题时,也可以加入适当的动词来提升标题的魅力,但要注意把握分寸,坚守道德底线,否则你的文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例如,某内衣品牌在公交站广告位投放的文案标题为:
《玩美,玩出你的美丽》这一个“玩”字,让人觉得这个广告过于低俗,后来该企业迫于压力,不得不撤下该广告。由此可知,使用动词创作文案标题,也应该把握分寸,坚守“清、正、美”的原则。
不同产品的文案需要用不同的动词,动词用得好,你的产品就被赋予了生命,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而且还能带来好的宣传效益。相反,用得不好,不仅不能凸显产品的价值,还会让它的口碑一落千丈,给消费者留下的坏印象。
2.3.2 用具象名词代替抽象名词
如果一个名词能在你的脑中迅速形成视觉画面,那便是具象名词;相反,如果你无法通过这个名词联想到具体的画面,则该词是抽象名词。
在文案标题创作中如果使用抽象名词,无法让消费者对产品形成具体而深刻的印象,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而自带画面感的具象名词,可以让消费者自主联想,激起消费者的某种情绪,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由抽象名词构成的文案标题存在的问题。例如,某一化妆品的文案标题为:
《人美心更美》其中“美”是抽象名词,“心”代表着人的品格与精神,也属于抽象名词。
当你看见这个文案标题之后,你无法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具体的画面,只能对这款化妆品形成“用了很美”的模糊认知,但具体怎样个美法也不得而知。
由此可见,由抽象名词构成的文案标题不仅让消费者记不住,还会对该产品产生模糊性认知,显然是一个败笔。你在创作文案时,应该尽量避免抽象名词的使用。
与抽象名词相反,具象名词不仅让诉求对象很快了解你产品的内容,更能提升他们对产品的兴趣,从而促进成交量。例如,德芙巧克力的文案标题:
《下雨天,音乐和巧克力更配哦》通过“雨天”“音乐”“巧克力”这三个具象名词,在消费者脑海中勾勒出下雨天边听音乐边吃巧克力的画面,营造浪漫的氛围,让消费者将德芙与“浪漫”画上等号,从而吸引有相关需求的消费者购买。
又如,某房地产的卖房文案标题为:
《山雾、叶落、溪涧、飞鸟,应有尽有》这一文案标题通过四个具象名词的叠加,让消费者自动在脑海中描绘该小区的绿化风光,引起有买房需求的消费者的注意。
你在创作文案标题时,也可以通过具象名词的叠加,提升文案标题的画面感,提升标题的魅力。
2.3.3 用感官形容词,激起消费者联想
何为感官性形容词?就是能被消费者五官感知的词语。例如,形容色彩的明暗、气味的香臭、质量的好坏等的词语。将感官性形容词放入文案的标题之中,可以让消费者与产品产生感官上的联系,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注意的目的。
例如,某牛排店新开业,推出的广告文案标题为:
《牛排色香味俱全,吃过的人都说好》但这一文案标题并未引起更多消费者的注意,于是牛排店老板集思广益,将文案标题改为:
《牛排吱吱作响,闻着阵阵肉香,看得直吞口水》标题修改后,牛排店的生意变得非常火爆。修改后的文案标题不再是直接阐述牛排的色香味,而是通过煎牛排发出的“滋滋声”,构建相关画面,唤醒消费者脑海中的对牛排香味的印象,再通过“直吞口水”,让消费者瞬间感知到牛排的美味,从心动变为行动,进店消费。
又如,香奈儿香水的某一文案标题为:
《我只穿香奈儿5号入睡》虽然这一文案标题看似很普通,但是这句话出于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之口,传递给消费者一个这样的信息:如果我拥有了这样的一瓶香水,也可以变得和玛丽莲·梦露一样性感、优雅。这一文案让消费者感受到香奈儿5号香水性感与优雅的特质,从而提升了文案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你在进行文案标题创作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感官性形容词来凸显产品的特质,吸引消费者。在选择感官性形容词时,可以从产品“看起来、问起来、听起来、摸起来怎么样?”这四个层面思考,找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起消费者五官感知与联想的词语。
2.3.4 用比拟的修辞,活用词语
除了活用动词、形容词,还可以试着引导消费者联想,用修辞手法提升你的文案魅力,留给消费者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想象你的产品使用场景,从而提升消费者对你的产品的关注度。以下是创作文案标题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
1. 比喻
比喻,就是“通过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类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使用比喻创作文案的标题就是要用更生动且消费者更熟悉的事物来替代产品的某些特质,激发消费者的想象,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其中明喻就是比喻本体与喻体同时出现。例如,某护肤品牌曾经推出了一款黄瓜美容面膜,其文案标题为:
《使用×××,肌肤如同剥了壳的鸡蛋》其中,“肌肤”就是本体,“剥了壳的鸡蛋”是喻体,通过明喻,将产品使用后的功效及消费者体验完完全全地呈现了出来,不仅获得了消费者的好感,也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暗喻就是将与你的产品有相似关系的另一熟悉事物,比喻成你的产品,从而加深消费者对你的产品的认知程度。例如,某丝袜品牌的文案标题为:
《××丝袜,您的第二层肌肤》
通过将丝袜暗喻为“第二层肌肤”,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告诉消费者我们的丝袜不仅质量好,还能保护好你的肌肤,可谓一举两得。任何好的比喻都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喻就是直接用喻体替代本体,即将产品换成被比喻的事物,从而凸显产品优势。例如,某家电暖气企业的文案标题为:
《冬天里的一把火》
通过将电暖器直接替代为冬天里的一把火,来凸显电暖气的制热功效,让消费者对产品有很直观的了解。
由此可见,在创作文案标题时,适当的使用比喻,不仅能拉近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还能让消费者更加清楚你卖的产品是什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如果消费者在第一时间获取了他们想要了解的信息,那么距离成交也就不远了。
2. 比拟
比拟就是将人的一些特质赋予你的产品。你在卖货文案的标题中可以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让产品“活”起来,并与消费者产生互动,从而吸引消费者。比拟包括拟人与拟物两种,都是创作文案标题时可以使用的有效修辞手法。
其中,拟人就是将产品人格化,赋予产品人的外在特征、内在情感等。
赋予产品人的外在特征,包括动作、语言、外貌、身份等。例如,某吸尘器公司推出的文案标题为:
《有了它,你的地毯将不再愁眉苦脸》
大家都知道地毯易脏不易清洁,而且清洁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弄坏地毯。
但是这个文案标题通过将人的外在表情特征——愁眉苦脸赋予地毯,告诉消费者这款吸尘器不仅可以让地毯变得干净,还能让你用得开心,从而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你在进行文案标题创作时,可以适当地赋予产品一些人的外在特征,让产品更加人性化,除了向消费者生动形象地展示自身的功效,还能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提升消费者对文案的接受程度。
将人的内在感情赋予产品,例如,雷诺汽车的文案标题:
《您会和“雷诺”一见钟情》
通过“一见钟情”这一情感的赋予,让消费者形成“雷诺是一辆颜值与才华并存的车”的认知,从而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你在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创作文案标题时,一定要将人的特质融入产品中,才能直击人心,实现卖货目的。
把人当作物,也可以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这就是拟物。例如,某家酿酒公司曾推出的文案标题:
《在加利福尼亚酿造出全人类的快乐》
通过将“酒”比拟为“全人类的快乐”,向消费者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无论你是不是来自美国,只要你购买了这瓶酒,你就能享受到同样的快乐。
就是如此精简的几个字,再加一点修辞,足以让你的文案变得有趣。
通过以上这几种用词法创作文案标题,可以帮助消费者构建画面,不仅可以消除消费者对广告的排斥感,也能将产品植入消费者的大脑,形成情绪的共振、心理的价值认同,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读者挑战】假设你的产品是雨伞,你可以联想到哪些场景呢?请试着将你自己联想到的场景描述出来,筛选出能让消费者记忆深刻的场景,并用文案表现出来。随后请朋友阅读,看他们能够联想到什么,与你的创作联想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