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就已生根发芽的无意识的爱
小孩子都离不开人,和身边的人关系都很亲密,尤其和母亲最亲,因为母亲不仅给予我们身体成长的滋养,还带给我们智慧的启蒙。如果有人在很小的时候没能和身边的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那么长大后他在与人相处时就会麻烦不断。我记得有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找到我们寻求帮助。他说自己从来没和女人有过亲密的关系,他已经有十四年没碰过女人了,连拉拉手的机会都没有。我们问他小时候和母亲关系如何,他说不记得了,只这简单的一句,他便匆忙转换了话题。我们觉得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稍后又把话题转到了他的童年生活上。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原来是个弃婴,出生没几天,他母亲就把他扔在医院里,自己偷偷跑了,自那以后,他再也没见过自己的母亲。所以别说别的女人,就连他自己的亲生母亲都没有抚摸过他。他被母亲拋弃的几个星期后,他的一个亲戚来到医院把他抱走了,后来这个亲戚又把他扔给另一位亲戚抚养,他就是这么长大的。
虽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遭逢这样的身世,但很多人还是在童年生活中留下了或大或小的创伤,让他们从小就难以与人亲近。
童年创伤的影响
盖伊六个月大时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一直影响他与人交往的方式,直到三十几岁他才真正明白如何与人相处。他记录道:
我在和异性相处时,总有一道坎儿过不去,这道坎儿在我十七岁初恋的时候就出现了。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到底怎么了,直到三十几岁我才突然明白问题所在。我和女孩子交往的时候,一开始总是很甜蜜、很幸福,对这份感情也很有安全感,可不久之后,我就担心自己会被对方抛弃。一旦有了这种担心,我就变得古怪起来,甚至不可理喻。有时候我会无端地指责对方要离开我;有时候我会先发制人抛弃对方,这样她就没机会抛弃我了。
尽管有很多人都指出我身上的问题,可我依然我行我素,不愿意思考自己到底怎么了,自己的行为是否和过去的生活经历有关。我把责任都推到交往对象身上:都是她们的错!女人就是这样!现在我成了一名治疗师,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我的这些所作所为并不是因为我有多倒霉,这些事就单单发生在我身上,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过去生活经历的一种条件反射。从这件事上我明白了一点:千万不要低估人下意识的力量,尤其是自己下意识产生的力量。
发现问题的根源后,我也释然了。其实故事是这样的:我出生后母亲一直在照顾我,我猜当时我们应该是形影不离了。后来父亲突然去世,我家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迫于生活的压力,母亲在我六个月大时突然又开始上班了。于是我不得不待在外婆家,成了“留守儿童”。我吃的也不再是母乳,换成了奶瓶和奶粉。显然,母亲突然不再每天守护我,我肯定伤心极了,于是一连几天都哭个不停。外婆为了不让我哭,就往我的奶瓶里加糖和香草。就这样过了半年,我彻底吃成了个小胖子,从那以后体重问题就是我挥之不去的痛苦了,直到我三十多岁才渐渐好转。其实我以前要比现在胖一百斤左右。一难过伤心,我就开吃,而且总是毫无顾忌地吃香草味的冰淇淋。
现在重新看这件事,我发现自己小时候在和母亲的相处中,就产生了一种被抛弃的焦虑。长大后每当我和异性相处,这种焦虑就会冒出来,不过显然那个时候我对自己还不够了解,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是缘于这种焦虑。所以我才总疑神疑鬼,觉得对方总想着离我而去。即使有些女人一点想离开我的意思都没有(直到我没完没了地用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把她们逼疯),我也会这样担心。也是出于这种担心,我开始注意选择约会对象,专挑那些依赖感很强,需要别人呵护而不会主动甩人的女生。但无论与什么样的女生交往,我还是担心,还是不快乐,这给我和他人带来了无尽的苦恼。直到我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意识到内心深处的焦虑,才不再与异性交往时胡乱猜忌了。这个问题解决后,我遇到了凯瑟琳,之前的焦虑也再没有出现过。
过度依赖就是下意识地答应对方出演彼此在生活中需要的那个角色。这种关系的潜台词就是:如果你不要求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那么我也不要求你改变;如果你同意我把童年的生活影射到你的身上,那么你也可以把你的经历投放到我的身上。这样做看似公平,但两个人并不会感到幸福,过不了多久问题就出现了,相处的双方也开始互相埋怨,纷纷指责是对方的错。
要亲密有间
在亲密的两性关系中,我们有两种本能的需求:亲密性和独立性。这两种需求在携手共进的关系模式中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男女双方因爱而彼此没有芥蒂,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可有时他们也要保持一定距离,给彼此独处的空间,这样才能越来越亲密而不至于慢慢生厌。所以,良好的两性关系其实就是亲密性和空间性的完美结合。这两者缺一不可,如果相处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而致使这两个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那么恋爱双方就要坐下来好好谈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过度依赖的模式中,人们并没有亲密和独立的概念。两个人互有好感,正要建立亲密的两性关系时,却总对过去情感经历中的挫折不能释怀。这么说吧,由于他们在情感上受过伤害,再次建立亲密的两性关系对他们而言其实是有顾虑的。这种顾虑也许早在童年时期和父母相处时就埋下了种子,成为一种创伤。所以一旦与他人亲密交往,他们就开始担心,这种担心又导致对痛苦的预期,而一想到痛苦,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他们就开始打退堂鼓,不想再和谁亲密了。通常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也是互相指责:“本来我一个人挺好,后来认识你感觉就不好了,这肯定是你的问题啊!”
其实这些问题产生后,真正要做的是沟通,诚恳地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给予彼此空间进行修复、放松、找回自己。携手共进的双方就是这么做的。可是在过度依赖的模式中,有了问题大家都视而不见,更不用说要沟通了。他们整天忙的是让对方意识不到问题所在,因为一旦有谁意识到了,游戏就结束了。
敞开心扉带来的问题
很多人在与他人建立起亲密的两性关系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我配不上他/她。
·我还没彻底走出上一段感情的阴影,还有些耿耿于怀。
·我这个人就是有问题。
·一旦对别人敞开心扉,我就会失去自我。
在这些想法的支配下,人们往往会做出如下破坏性的举动:
·不告诉对方真实原因就单方面退出。
·无中生有,编造一些对方身上或感情中的问题,借以堂而皇之地退出。
·变得麻木了,对什么都没有感觉。
·逃避现实,满脑子都是依恋过去或幻想未来,不切实际。
·生病了。
·出了意外。
·开始争论不休。
以上列举的只是最普通最常见的表现,当然还可能有其他表现。
保持距离也会产生问题
我们说处于过度依赖关系中的两个人在慢慢敞开心扉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其实如果让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样会产生很多问题。我们姑且用跳舞来打个比方。跳舞时两个人要搭肩搂腰,靠得很近,一曲终了就要暂时分开,休息片刻。这个过程中靠近彼此和保持距离都很重要。换做人与人相处,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和保持独立的自我空间就很重要了。因为人既是群居动物也是独立的个体。如果说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至关重要,那么个人的独立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但通常,我们在自我发展、保持独立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
·伴侣离开我,我总有被抛弃的感觉。
·我觉得无力照顾自己。
·我不敢自己冒险。
·他/她如果真的爱我,就肯定想时时刻刻和我厮守在一起。
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我们同样会做出如前文所述的破坏性举动。有时候,两个人相处就是要有自己的空间,学会独立自主。可我们却在问题出现的时候自暴自弃,生病、出意外或者开始毫无意义的争论,然后再用这些借口来掩饰对独立的恐惧。
大梦初醒的震惊
有时候我们会突然意识到,自己总是在用某种特定的方式与人交往。一旦这么清醒地认识自己,就会陡然生出对自己的失望和不知所措。这就好比打开一个已经用了二三十年的柜子,乍一看觉得天啊怎么会这样。等把灯打开可以看得更清楚的时候,你就不只是惊讶了,郁闷、烦躁通通都跑了出来。所以很多人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第一反应都是:“我能假装没看见吗?”答案是:不能,因为这样做是危险的。一旦我们认清了状况,再假装视而不见就很难。但也不要绝望,只要有一颗学习的心,我们还是有办法来改变这种现状的。改变的过程可能很有趣很愉快,也可能会痛苦,但我们不希望你痛苦。这本书就是想带你走上一条充满爱的温馨小路,如果你习惯荆棘密布,习惯只有遭受痛苦才能进步,那对不起了,你还是看看别的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