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成长书(套装三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小故事----还有五里

古时候有一个人,从小被家里娇宠,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可惜后来家道中落,不得不自己谋生,但仍旧不改自己的毛病,吃了不少亏。有一天,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是去一座寺庙做小工。他紧赶慢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走着走着,他迷路了,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时,他身边刚好有一个老伯伯走过。他二话不说,挡在老伯伯的身前,大声吼道:“喂,老头儿!快告诉我感恩寺在哪里!还有多远啊?累死我了!”态度十分蛮横、粗鲁。

老伯伯望了望他,倒也不生气,只是平静地说:“还有五里(无礼)。”他听后连句感谢的话也不说,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了五里,可是还是看不到感恩寺。这时候,想着老伯伯的话,他幡然醒悟:老人家这是说我无礼啊!他明白了自己之前的言行是多么让人厌恶。他痛下决心,终于改掉了无礼的毛病。

无规矩不成方圆,如何管教孩子懂礼仪

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成长过程就是给这张白纸着色的过程。我们花费精力对孩子进行正面、积极的教育,但任何教育都离不开管教,礼仪教育也同样需要管教。当代人一说管教,就以为是类似古代老师拿着戒尺进行惩罚,其实并非如此。在儿童教育问题上,管教永远都不过时,而且十分必要。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不但要管,更要教,尤其是在培养礼仪素养上,更要及时纠正孩子错误的态度、言语和行为,教孩子懂得什么是正确的。有很多家长将孩子的教育简单地归结为一个“管”字,往往忽略了“教”。这就像在工作中,你发现了问题,但从来不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是不行的。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有着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年轻的家长,对“权威”中的“权”字极度反感和抵触。结果,一些家长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放任,不想让孩子受到一点挫折和委屈。教育毕竟是个长期的、需要耐心的过程,但一些家长往往因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缺乏耐心,有时难以控制地对孩子发泄情绪,过后又感到内疚。这会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能量。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会使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为了“取悦”父母,往往会衍生出一种能力—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要求去应对父母的情绪,这样一来,造成孩子价值观偏离。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懂得怎样管教,或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教,这其实就是在纵容孩子的错误;在应该受到约束和指导的年纪缺乏来自父母、社会、学校的正确引导,会使孩子长大以后欠缺分辨是非的能力。

此外,管教其实是个系统工程,并非简单的对与错,而是在家长的欣赏、关爱和长期陪伴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唯有如此,孩子长大后才能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情商智商双高的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那么,到底什么是管教?全球公认最聪明的民族—犹太人有句箴言:“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这样的话就是到老他也不会偏离。”具体到礼仪养成的问题上,管教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时刻观察和感受孩子的成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给他与年龄相符的自由,以及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勇气和担当。

管教的前提是建立一个亲密的关系,而且需要父母的主动性,是在事情发生以前,培养孩子未来该有的正确的回应和行为;而惩罚则相反,是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追究孩子犯错的根源和后果。因此,管教给孩子带来的是更多的安全感,让孩子明白做人做事的规矩与边界。

管教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千万不能一刀切。它需要循序渐进和一定的逻辑,更不能威胁、妥协、镇压,或无谓地消耗。管教的前提是事先约定原则,早早让孩子明白要承担违反约定的后果。这其实也是对他的一个约束和警示,成功的管教不会让孩子轻易越雷池半步。

研究表明,管教孩子的最佳时间是在孩子六岁以前,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角色要逐渐从老师变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也就是说,管教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及时做出调整,而不是按照一个方法一成不变。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一定要避免“刻舟求剑”的惰性思维。

管教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父母付出巨大的努力。中国有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决定让孩子学习礼仪之前,父母一定要“立规矩”,并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规矩不能极端,要以品格培养为目标,是教育孩子拥有做人做事的原则,一定要与学习分离开来。

★父母的意见一定要先统一,否则不能体现在规矩中。

★不能口头约束,一定要实地可对照,比如把规矩写下来或打印出来,最好贴在墙上。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地实施。

有个词叫“赏罚分明”,既然立了规矩,就要做到这一点。

据调查发现,近八成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赏罚分明有度”。心理学家也认为,奖励与惩罚都可以用于良好行为的形成或不良行为的消除,不过用什么作为奖励物与惩罚物,奖励与惩罚的时机如何选择等,还是大有讲究的。

在孩子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的养成过程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表扬与惩罚也是一门学问。表扬并不一定纯粹使人的行为进一步得到增强,惩罚也不一定收到抑制不良行为的结果。表扬和奖励的适度运用能够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愿望。适当的奖励有利于孩子良好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也有助于孩子能力的发展、知识的积累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表扬最根本的目的是使孩子确立起一种内部激励机制,即当孩子做了好事、完成某项任务时,不需要外部表扬就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也是孩子成年后从事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原动力。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闹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家长可以跟孩子事先商量好:在15分钟内吃完饭,然后我们可以一起去玩耍半小时,否则只能减少玩耍的时间。当孩子看着闹钟,时间在流逝,会给他一个很明显的提醒。这种方法也最容易操作,不会有时间长短的争执,能够相对公平地执行赏罚制度。

当然,在执行惩罚之前,首先要明确不照做的后果。比如孩子不愿意吃饭,那么后果就是饿肚子,而不是想吃了随时给做—到社会上,没人给你这样的机会。如果我们不忍心看到孩子哭闹,没有让孩子受到“饿肚子”的惩罚,那么,他就失去了“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后果”的学习机会。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自然成长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成为对家人、社会负责任的人。只有倾注了精力,让孩子获得良好的家庭管教,他们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让我们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开始,引导孩子的思想,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行为,建立良好的习惯,获得最大的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