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特点和优缺点及提高齿轮泵压力的措施
1.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特点分析
1)困油现象及卸荷槽
保证液压泵正常泵油的条件是高、低压腔不能直接相通。为此,必须保证外啮合齿轮泵运转的任一时刻都有一对以上的齿啮合,即重合度ε>1。因为ε>1,在前一对轮齿还未脱开时,后一对轮齿就已开始啮合,即外啮合齿轮泵在运转过程中有两对轮齿同时啮合的情况。此时,留在两对啮合齿间的液体既不与低压腔相通也不与高压腔相通,这两对啮合齿间所形成的封闭空间称为“闭死容积”,如图3-5所示。在外啮合齿轮泵的运转过程中,闭死容积刚形成时,其值最大,见图3-5(a)中I所示位置。随着齿轮的旋转,闭死容积逐渐减小,直到图3-5(a)中II所示位置,两个啮合点与连心线对称,这时闭死容积最小。继续旋转,则闭死容积增加,直到如图3-5(a)中III所示的位置,闭死容积的变化曲线如图3-5(b)所示。闭死容积由大变小过程中,被困的液体受挤压,压力急剧升高,使齿轮和轴承受到很大的径向力,并且液体从间隙中被强行挤出;在闭死容积由小变大过程中,形成局部真空,使混在液体中的空气分离出来,产生空穴现象。这种在闭死容积中造成油压急剧变化的现象称困油现象。困油现象使外啮合齿轮泵在工作时产生振动和噪声,产生气穴,并影响其工作平稳性和寿命。
由以上分析知,闭死容积的存在是产生困油现象的条件,而闭死容积的变化则是产生困油现象的原因。
图3-5 外啮合齿轮泵的闭死容积
在容积式液压泵中,为了保证液压泵正常泵油,必然存在闭死容积。在齿轮泵中,闭死容积变化就产生困油现象。为消除困油现象,应使闭死容积变化时不全部闭死。具体的结构措施是在外啮合齿轮泵的两侧端盖上各铣出一个卸荷槽,如图3-6所示。该卸荷槽对应齿轮的位置即图中虚线所示,卸荷槽使原来在运转中变化的闭死容积不完全闭死,保证闭死容积在最小时与压油腔和吸油腔都不相通,闭死容积在由大变小的过程中要与压油腔相通,将液体排到压油腔;闭死容积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要与吸油腔相通,可从吸油腔吸油补充增大的体积。
图3-6 外啮合齿轮泵卸荷槽的位置
2)径向不平衡力和吸油口与压油口的特点
外啮合齿轮泵径向受力情况如图3-7所示。图中,作用在齿轮及轴承上的两个径向力:一个是沿齿顶圆周液体压力所产生的径向力,作用在齿轮外圆上的液体压力是不相等的,从吸油腔到压油腔,压力可视为逐渐升高,其合力为F1;另一个是齿轮传递转矩时产生的啮合力F2。作用在齿轮及轴上的力F1、F2合成为一个合力F,油压越高,F力越大,而径向不平衡力越大。啮合力对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作用方向相反,由图3-7可以看出,从动齿轮轴承承受径向力的合力比主动齿轮轴承大得多。因此,从动齿轮轴承常出现早期磨损的现象。当径向不平衡力很大时,能使轴弯曲,齿顶与壳体内表面产生接触,同时加速轴承磨损,降低轴承的寿命。为了减小径向不平衡力的影响,常采用缩小压油口的办法,使压油腔的液压油仅作用在1~2个齿的范围内,同时适当增大径向间隙,使齿顶不和泵体接触。因此,外啮合齿轮泵的另一个结构特点是吸油口大、压油口小。这个特点限制了外啮合齿轮泵只能在一个方向上转动,不能反转。
图3-7 外啮合齿轮泵径向受力情况
3)泄漏和轴向间隙补偿装置
外啮合齿轮泵高压腔的液压油可通过3种途径泄漏到低压腔中:一是通过齿轮啮合线处的间隙;二是通过泵体和齿顶圆间的径向间隙;三是通过齿轮两侧和侧盖板间的端面间隙。其中,通过端面间隙的泄漏量最大,可占总泄漏量的75%~80%。因此,普通外啮合齿轮泵的容积效率较低,输出压力也不容易提高。若要提高外啮合齿轮泵的压力,则应减小端面间隙。
为了减小端面间隙泄漏,一般采用齿轮端面间隙自动补偿,作为提高外啮合齿轮泵压力的措施。图3-8所示为轴向间隙自动补偿装置的工作原理,即把泵内压油腔的液压油引流到轴套外侧,使之作用在(由密封圈分隔构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面积A1上,产生液压作用力Fl=A1pg,使轴套压向齿轮端面,减小端面间隙。这个力必须大于齿轮端面作用在轴套内侧的作用力Ff=A2pg(pm为作用在A2上的平均液体压力),才能保证在各种压力下,轴套始终自动贴紧齿轮端面,以减小泵内通过端面的泄漏量,达到提高压力的目的。这也是提高外啮合齿轮泵压力最重要的措施。
图3-8 轴向间隙自动补偿装置的工作原理
2.齿轮泵的优缺点及其应用
(1)外啮合齿轮泵体积小,质量小,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维修容易,价格低廉。
(2)外啮合齿轮泵可靠性好,因此,可用于飞机。
(3)外啮合齿轮泵对油液污染不敏感,因此,可以用在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外界条件差的地方。
(4)外啮合齿轮泵自吸性能好,转速低至300~400r/min时仍能稳定、可靠地实现自吸。
(5)外啮合齿轮泵流量和压力有脉动,因此,一般不用于加工精度高的精密机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