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1972年 30岁
春 由西安市郊区革委会政工组安排,郊区文化馆美术工作者郑征担任组长,毛西公社借调干部陈忠实、洪庆公社田王村业余作者王韶之、西安市第四十八中学语文教师罗春生为组员,组成一个写作班子,进驻洪庆公社车丈沟村,编写以车丈沟、郭李村群众的血泪史和阶级斗争反抗史为内容的村史。1965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期,原洪庆公社党委、公社管理委员会与车丈沟生产大队、西安市第六十三中学联合在地主张宝书(张宝书为洪庆地区民国时期巨富,人称“张百万”)的庄园内组织地主罪证展览,供群众参观,接受“阶级斗争教育”。1971年6月,西安市郊区革命委员会将其改名为展览馆,系统地介绍了张宝书“罪恶的发家史”、财产和土地的占有量及车丈沟、郭李村群众的“反抗斗争史”,共展出实物400余件。展览馆1971年6月开馆,1981年6月闭馆,1981年7月4日撤销。村史写作班子于1973年春天完成初稿,几经修改,陈忠实写了其中的一部分并为该书统稿,起名《灞河怒潮》,署名《灞河怒潮》编写组。该书1975年9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印数25000册,定价0.44元。
7月 短篇小说《老班长》刊陕西省工农兵艺术馆编的《工农兵文艺》第7期小说栏目头条。此文原题为《寄生》,陈忠实是作为散文写的,写好后寄给《西安日报》文艺部编辑张月赓,张月赓已经编好并排版,审稿人认为此文观念上有问题,未发表。张月赓将此文转给《工农兵文艺》,《工农兵文艺》将原题改为《老班长》,发在小说栏目(网上有些资料还记载陈忠实有散文《寄生》,发表于1972年的《西安日报》,不确。陈忠实在后来的各种文集、选集中未收此文。2011年9月15日,笔者查原始资料发现此文,询以陈忠实,陈忠实也只记得有散文《寄生》而不知有小说《老班长》,而且不知道此文当年在《工农兵文艺》刊出——笔者注)。
8月27日 在《西安日报》发表革命故事《配合问题》。《配合问题》又刊陕西省工农兵艺术馆编的第9、10期合刊的《工农兵文艺》。
10月22日 在《西安日报》发表散文《雨中》。
11月6日 陕西省文艺创作研究室成立,属省文化局领导的县级事业单位。原下放劳动或在“五七干校”的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领导干部、作家、编辑陆续调入。
12月27日 鱼讯(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党的核心小组成员、文化局领导小组成员)任文艺创作研究室主任,作家王汶石任副主任。
冬 西安市工人作者徐剑铭把陈忠实在《郊区文艺》创刊号上发表的散文《水库情深》推荐给《陕西文艺》编辑路萌、董得理,此文于次年的《陕西文艺》创刊号发表,陈忠实由此走进了《陕西文艺》的“门槛”。
本年 借调立新(原毛西)公社工作,任公社卫生院革命领导小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