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朱毛”走
1927年“马日事变”后,由于党的关系已经暴露,邓华在长沙无法安身。经党组织同意,他与两个郴县籍共产党员一道,返回郴县,继续坚持革命活动。在躲避反动派反扑的日子里,他思念着往日的战友,他想念着党的组织……
宜章暴动发生后,由朱德、陈毅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1师,于1928年2月4日占领郴州,郴县起义农民立即组建工农革命军第7师。邓华获息,立即连夜追赶部队,先在该师2团工作,不久被调到7师政治部任组织干事。从此,邓华便踏上了革命武装斗争的征途。
1927年10月中旬,毛泽东同志率领部队全途经湖南酃县水口村时,深入连队发展了一批新党员。这是连队建党旧址内景
1928年5月,邓华随同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参加了朱,毛两军会师。他所在的工农革命军第7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师第33团。
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时,只有2个营7个连,不到1000人,经过1年的边界割据和两军会师,井冈山地区的红军一下子猛增到12000余人。而他们立足的地方,只是周围550华里的井冈山。这里人口不满5千,产谷不足万担,粮食供给发生了很大的问题。因此,红军决定:由永兴、资兴、郴县、耒阳来的农军返回湘南开展游击战争,创造革命根据地。邓华所在的33团奉命开往桂东山区打游击。
在开往桂东的途中,水口镇附近大路两边分岔,向西南通往郴州,向东南则去桂东。就在这个岔路口,邓华面临着当时他也许未意识到的关系他今后一生道路的决定时刻。
主要由农民组成的33团,由于远离家乡,加之生活极其困苦,部队又是新组建不久,在这个时刻,一些人便产生动摇情绪,想回家乡去。有的干部也吵吵嚷嚷说,到桂东打游击,不如回郴县打游击。一位副团长一声吼,拉着他家乡的两个连,径往西南走去,谁也制止不住,其他连队也纷纷自由行动,形成一个各散八方的局面。
井冈山
这时,同在33团工作的表弟首培之也劝邓华一起回乡打游击,说是家乡群众条件好,情况熟悉,有枪有人有组织,能干出名堂。
邓华回答:“不能回去,农民同志家乡观念重,回去会散伙的。”并毫不含糊地说:“湘南暴动时,我们的人枪还少吗?党的组织还不强大吗?要不是跟着朱毛撤到井冈山,恐怕是全军覆没呵!我看还是跟朱毛走吧!”
邓华未能说服表弟,首培之跟着大队人马往西南方向去了。
邓华回过头一看,岔路口上空荡荡的,除了朱德派来的军事干部和少数地方上来的政工干部,千把人的队伍一下子走光了。大伙儿一商议,桂东去不成了,还是回井冈山去。
不久,从湘南方面传来消息,散回家乡的农军,大部分走散,一部分同志也确实组织了一些战斗,但是很快被敌人打散。许多共产党员和干部,不是遇害就是被关押,或者流落他乡。首培之和那位副团长则被敌人抓住残酷杀害,陈尸街头示众。
邓华他们从水口回到井冈山,毛泽东得知后,不但没有批评他们,反而派出31团3营8连连长李天柱前来迎接他们,并且立即编队,军事干部到28团,政治干部则到31团。邓华被编入31团一营,任营委干事,不久,调任31团党委组织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