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生涯,革命一生
1930年,王必成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四方面军任连长、营长、团长、团政治委员、副师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反“围攻”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到陕北后,王必成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初期,王必成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参谋长、团长,率部在苏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参加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1938年春,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奉命进入茅山地区,他们以自己的严明纪律、政治宣传鼓动和战斗胜利,树立了威信,取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支持。不久,团长张正坤调走,王必成升任团长,他指挥第2团打了许多漂亮仗。
王必成指挥作战时,计划周密,战斗作风过硬。
2团是1938年初由湘赣边、赣粤边、桂东游击队等四省部分游击战士组建而成的。组建之初,王必成任参谋长。由于部队成员是从各个根据地汇合而来,虽然政治基础好,能吃苦耐劳,有一定的战斗力,但部队建制不整,武器装备匮乏,有的还扛着长矛大刀,并且缺乏严格、正规的军事训练。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把部队整编为一个强有力的战斗集体,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王必成身为参谋长,积极协助团长张正坤工作。一方面要接受国民党3战区的检验,对国民党克扣军饷等种种限制行为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最大限度地保证部队齐装满员;一方面要加紧进行部队的组编,充实部队的武器装备,加强部队的军事训练,使部队尽快适应新形势下对敌斗争的需要。
在这期间,王必成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项工作的落实。2团经过整训后,情绪高昂,士气旺盛,战斗力空前提高,为日后挺进江南对日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挺进江南后,王必成每次指挥战斗都力求敌情明、地形明、打法明,避免打莽撞战和得不偿失的消耗战,强调速战速决,快打快撤。
1938年8月,王必成率领2团夜袭句容县城,这是新四军首次袭击县城。为打好这一仗,给京镇、京杭国道上的守敌以巨大震慑,王必成全力投入战前准备工作。他找来几位熟悉城内情况的内线人员座谈,了解敌人城防部署情况,而后又化装亲自到句容城郊作抵近观察。为保证万无一失,又命3连连长带两名战士潜入句容城内,进一步摸清敌伪设防的确切位置和兵力部署。在掌握日伪军城防情况后,王必成拿出了攻城计划详细方案。
在王必成周密部署和具体指挥下,部队一举攻进县城,毙敌40余人,摧毁了县维持会。首开在江南敌后战场我军以较小代价打下日军团守城池之先例,得到了新四军军部的通报表彰。
1939年在苏南与二团部分干部合影(前排左一王必成,左二刘培善,左三郭猛,后排左二张铚秀)
1940年起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司令员,曾参加黄桥战役。
1941年皖南事变后,王必成先后任新四军第1师2旅、16旅旅长,苏浙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参与创建和发展苏中、苏浙皖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必成任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第6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4军军长,第7兵团兼浙江军区副司令员,先后参加苏中、莱芜、淮海、渡江等战役。曾在1947年孟良崮战役中,指挥所部勇登孟良崮峰顶,击毙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
新中国成立后,王必成于1951年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次年任浙江军区司令员。1953年4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回国后,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武汉军区司令员。1980~1987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