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感染性肝病病理学图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肝脏常见的病理学改变

肝脏疾病尤其是肝脏非肿瘤性疾病常具有共同的组织学改变,认识这些病变,并从中寻找特征性的形态学变化是疾病诊断的基础。肝脏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比较有限,主要表现为以下5种:

1.肝细胞变性和细胞内物质的聚积 变性是肝细胞的一种可逆性损伤,表现为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异常代谢物质或过量生理性物质的聚积,有时胞质内可形成包涵体、色素物质或铁和铜的沉积。

2.肝细胞凋亡和坏死 肝细胞凋亡与坏死是肝细胞死亡的2种基本形式,均不可逆。肝细胞凋亡是肝细胞程序性死亡,表现为肝细胞体积变小、固缩,呈深红色的圆形小体。肝细胞坏死是在外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细胞致命性损伤,细胞功能停止,并在酶类作用下发生不可逆性的病变。根据坏死范围的大小,肝细胞坏死可分为点灶状坏死、融合性坏死、桥接坏死、界面性肝炎(碎屑样坏死)、全小叶和多小叶坏死、亚大块坏死和大块坏死。

3.炎症 肝损伤出现急性或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4.再生 肝细胞再生为肝细胞损伤修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肝脏切除或肝细胞坏死后,肝细胞均可增殖以修复受损的组织。赫令氏管为严重肝实质损伤重建的储备成分,当被激活后,可形成许多细胆管样结构,称细胆管反应。

5.纤维化 肝脏纤维化指过多的纤维组织(细胞外基质)在肝内沉积,是慢性肝损伤的标志,也是肝硬化的必经过程。早期纤维化可沿汇管区周围或中央静脉周围分布或胶原直接沉积于窦周间隙(又称Disse间隙)。随着纤维化进展,肝脏可逐渐被纤维间隔分隔成结节状,最终导致肝硬化。

本章主要图示肝脏常见的病理学改变:肝细胞变性(水样变性、气球样变性、羽毛状变性、脂肪变性等);细胞内色素沉积(铁、铜沉积等);肝细胞内包涵体(Mallory小体、苍白小体、α1-抗胰蛋白酶小球等);肝细胞凋亡和坏死(单个细胞坏死、点灶状坏死、融合性坏死、桥接坏死、界面性肝炎等);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胆管上皮损伤、细胆管增生、胆管缺失,以及肝脏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