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1.1 碳排放
碳排放(carbon emission)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包括某个区域、某个群体或者某个生物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依据碳源不同,碳排放可分为两种类型:可再生碳排放和不可再生碳排放。可再生碳排放是指可再生能源的碳排放,包括在地球表面的各种生命体正常的碳循环及消耗可再生能源的碳排放;不可再生碳排放是指不可再生能源的碳排放,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需要开发利用地下矿物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主要是指化石能源的碳排放。相较于可再生碳排放,不可再生碳排放温室效应更大,对环境的影响也更严重,因此,不可再生碳排放是学者们研究碳排放的重点方向。
1.2.1.2 碳排放总量
碳排放总量是对某一时段某一区域进行碳排放量计算,反映碳排放总体效应。按区域尺度的不同,碳排放总量具体分为区域碳排放总量、国家碳排放总量和地方碳排放总量。
1.2.1.3 人均碳排放
人均碳排放是指一国或地区的碳排放总量除以其人口数量得出的碳排放均值,反映碳排放人均效应。人均碳排放的大小体现了居民能源消费水平的高低。按照人均碳排放权公平原则制订减排计划,为人口规模庞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也体现了全球碳排放的人际公平性。
1.2.1.4 碳排放强度
碳排放强度是以GDP 为单元计算碳排放量,也就是单位GDP 的碳排放量,反映碳排放效率。
1.2.2 研究范围
碳排放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比重达60%且对气候变暖影响最大,因此,本书的碳排放仅研究二氧化碳排放,不包括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由于不可再生碳排放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其温室效应更大,对环境恶化影响更大,本书主要选取不可再生碳排放进行研究,不包括可再生碳排放。本书选取了湖南省及其14个市州作为研究区域,从省级及市级两个层面交叉研究湖南省碳排放的现状、趋势、影响因素及碳减排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