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机理与政策路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体多元性、路径多样性决定了创新实践的复杂性和理论研究视野的多维性。本书以武汉市集成电路研究为对象,运用共生原理研究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规律和路径问题,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和研究方式,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 理论意义

第一,构建对创新生态系统现状评估的框架。拓展传统的创新生态系统的定性评估维度,同时结合定量研究对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质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提供新视角和新范式。第二,归纳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共生路径。一方面,基于共生原理对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进行科学归纳,并进一步考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规律,可以突破已有产业创新生态研究仅仅关注系统结构、功能、模式等静态层面的内容,打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内部运行过程的“黑箱”,揭示其构建和实施规律。另一方面,使用共生理论和方法研究创新问题,为解释和认识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提供新的哲学方法论和科学定量分析工具,是管理学领域应用交叉学科方法的新尝试。第三,提炼特定产业生态系统运行的运行机理。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特性,结合各个指标的结构关系挖掘集成电路产业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的机理;同时结合机理设计机制,并找到机制之间的连接属性与相互作用,设计全方位的方案治理体系。

二 实践意义

第一,评估集成电路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采用实地调研结合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的形式来综合把握武汉市集成电路发展状况。设计全方位的指标体系,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全方位解析,把握生态系统发展的状况,解析发展问题,剖析问题原因,综合把握集成电路的发展态势。第二,考察武汉市集成电路生态系统建设的实现机制。促进武汉市生态系统建设主要从三个宏观维度进行归纳。一是动力机制,主要是区分阻力因素与动力因素,找到协同机理,促进系统活力的提升;二是治理机制,主要是找到武汉市集成电路生态系统发展的制约瓶颈,设计综合的、动态的、有针对性的治理机制;三是保障机制,集成硬件与软件条件,为各个机制的实施创造条件。三者协同作用,相辅相成。第三,设计武汉市集成电路生态系统发展的治理方案。借鉴国外典型经验做法,对中国现有机制与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兼顾武汉市集成电路发展的异质性与政策的适用性,基于中国情景从宏观规制、中观互通和微观激励等维度对武汉市集成电路生态系统建设进行综合治理,并为我国其他地方的集成电路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普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