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宏观经济发展报告2020:面向“十四五”时期的陕西宏观经济](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06/40624106/b_40624106.jpg)
2.2 陕西“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的目标与路径
2.2.1 陕西“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的目标
(1)近期目标
到2020年,陕西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驱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成效,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激发,科技和经济服务体系实现协同优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实现突破发展,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推进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居全国前列,建成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在创新型省份建设方面,到2020年,陕西省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成功引进和培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与高水平团队,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建成一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产业创新能力跻身全国前列。
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到2020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45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5%,带动关联产业规模超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带动高质量就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拉动新消费热点的重要源头。在若干重点领域形成先发优势,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全国领先水平和发展主导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促进产业向航空、航天、软件、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基地、园区聚集,打造集成电路、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产业链较完整、配套体系较完善、产值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
(2)中期目标
到2030年,陕西经济发展初步实现现代化目标,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在人工智能、增材制造、云计算等前沿产业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
在创新型省份建设方面,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并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以保障其有效运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在新兴产业发展层面,到2030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占GDP总量超过25%,带动关联产业超过3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使若干个产业领域在国际上形成知名品牌企业,并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消费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形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2.2 陕西“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的路径
根据陕西省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一方面,传统的增长结构和动力进入了深刻的调整期,而新的增长结构和动力正在加速酝酿。但由于其体量还不够大,持续快速增长的格局还未最终确立。一些行业正在进行深入、持续地调整,而另一些行业则如初升的太阳,生机勃勃。经济运行的复杂多变,给陕西省准确把握经济总体态势增加了难度。如果仅从经济增速入手,容易得到悲观的看法。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从而形成新的“双引擎”,推动陕西省经济跃上新台阶。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通过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持续平稳增长。另一方面,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虽然陕西省传统经济领域存在下行压力,但总体经济调整是温和可控的,因而我们应化急调为慢调,努力实现“软着陆”。具体而言,就是把握重点精准用力,吸收借鉴上述国内外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抓住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带来的“倒逼式”转型时机,全面实施“五新”战略,在变中求进,从而在迈向西部强省的新征途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1)加快产业链条延伸,实现产业有序接续
如果将“新动能”对应“新经济”,那么“旧动能”应该对应传统产业和传统经济模式,既包括“两高一剩”产业,也包括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下降的对外贸易。对于这些“旧动能”,我们要加快产业链条延伸,实现产业有序接续,从而转换为“新动能”。
若想实现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达到追赶超越,培育打造产业链既是其必由之路,也是实现陕西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新时期的产业竞争就是产业链的竞争,当前陕西省的一批产业链正在形成。在当下只有将新经济与传统产业不断加速融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重塑,才能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注入强劲动力。首先,陕西省应强化轿车产业链条,吸引其配套企业来陕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核心产品。同时加强电子信息产业链建设,积极发展芯片设计、封装、测试及下游大数据软硬件装备产业链,重点培育大数据存储装备及配套产业、大数据平台服务和分析产业、智慧建筑应用配套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特种光纤光缆、超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及配套材料、大尺寸蓝宝石晶体衬底、氮化铝功能复合陶瓷基板和光电器件等光通信产品,延伸发展集成电路专用电子化学品及电子浆料制备等关键配套材料。其次,建立智能终端产业链,一方面发展上游机壳、面板等领域配套产业,另一方面继续引进知名手机整机企业,扩大产业规模。此外,支线飞机、钛材料、煤制烯烃、机器人、3D打印等一批产业链也应加快发展,从而为陕西工业实现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总而言之,我们应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智能提升、服务支撑、品牌打造、绿色改造、全球合作”,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陕西省实际、体现跨越赶超的发展道路。通过整合资源拓宽陕西省产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实现产业有序接续,保持陕西省经济的持续发展。
(2)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近年来,陕西省经济发展虽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经济总量与发达省份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这既是发展环境所致,也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动力单一密切相关。因此,强化产业抓手是陕西省本轮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着力点。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从过度依赖资源、劳动力转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
首先,对于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为优势产能留出空间。工业化的调整升级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当前工作的重点应痛下决心,釜底抽薪,淘汰过剩的产能。对于家电、纺织、地方炼化、轮胎、农机、造纸、家具、建筑、陶瓷等传统产业,要加快智能概念和智能技术应用,创新经营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向智慧服务、智能制造拓展,以激发传统产业的新活力。通过相应的税收、会计、折旧等政策,鼓励企业生产新的产品。依靠企业、政府、金融、科技的共同努力,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其次,推动新型产业加快崛起也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对于陕鼓动力、中国西电、宝石机械、比亚迪等陕西省大批龙头企业,应通过产品智能化、生产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推动其从“制造”迈向“智造”。此外,还应布局以科技和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兴工业,从而提振“陕西智造”的信心和软实力。
(3)发挥企业家精神,培育创新主体
新旧动能的转换必须培育并保护创新者和企业家,通过培育创新者带来新的技术与思想,有助于推动经济向低代价增长迈进。我们必须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为科研人员创造安心钻研、潜心创新的良好条件,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把广大科研人员凝聚到陕西省的经济发展建设中。新旧动能的转换正是要通过这些科技创新项目与人才的结合,打造出人才+技术+资本+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
同时,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而市场的活力来自人,特别是来自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经济增长过程中最稀缺也是最重要的要素。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由此足以见得,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要意义。陕西省已经开始重视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要加快打造一批勇于开拓创新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激励企业家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引领和激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活力。政府应以企业家精神为指导,实施政府职能系统再造工程,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坚定不移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厚植企业家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此外,今后还应进一步保护企业家的产权、创新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制环境,建立社会容错和企业家自我纠错“双轨制”。
(4)把握趋势释放信息化能量
当前,孕育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分工体系和竞争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因此,陕西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要把握这一趋势,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首先,我们要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新模式。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积极培育推广制造的模式。其次,应打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新型能力。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最终要落实到企业新旧能力的更替。而培育企业的新型能力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应对新一轮产业变革的竞争中,陕西省企业应把智能装备、工业软件设计、管理变革、流程优化等转化为自身的新型能力。再次,我们要夯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四基”。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的应用与发展,以解决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卡脖子”问题。对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而言,还要解决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等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程度低、研发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最后,还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大企业创新创业平台,从而形成大中小企业联合创新创业新局面。只有这样才能释放信息化能量,促进陕西省新旧动能转换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