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茶室概要
一般来说,茶室的外观十分卑微,除建筑体量小以外,还经常使用泥墙、茅草等材料。茶道的开创者及集大成者都认为,反映茶道精神的最合适的建筑形象应该是具有“山居”气质的“草庵”。而“山居”“草庵”的直接范本可以推测为两类:一类是中国(特别是宋代)山水画中的茅庐;另一类直接来自于日本关西地区的民居。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主要在气韵方面,后一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材料、构造方面。但茶室并非对范本的直接拷贝,每一幢茶室建筑都不尽相同,都有茶室主人根据自身对茶道的感悟进行创意的痕迹。通常所说的“草庵风”“城市山居”等属于概括性描述。
茶室的另一个共同特征是“小”,主要体现在室内的面积、建筑体量及门窗尺寸上。从面积上来看,最小的茶室是“一帖台目”(大约3.5m2),最大的茶室是“四帖台目”(大约9.5m2)。茶室的室内高度一般低于正规居住建筑的室内高度,门窗的尺寸都比一般建筑小。“贵人口”(可以立姿进入茶室的门口)推拉门的尺寸也小于一般住宅,更不用说匍匐而入的“躙口”了。其实茶室体量和门窗尺寸的“小”,是面积小的必然结果(否则,整个茶室建筑的比例尺度会显得失衡)。有不少茶人对“小”茶室特别偏爱,其中就包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一般来说,对“小”茶室的偏爱是因为可以拉近主、客之间的距离,使客人观察、体会到点茶的每个细节以及茶室在视觉上的细微特征(包括挂轴、材质、纹理等)。
茶室的内部空间是“极简主义”的,除挂轴(绝大多数场合挂轴上只有一两个字)和花瓶(或者花篮)以外,没有其他装饰。茶室的这种“简”,在视觉效果方面与现代设计中的“少就是多”原则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出发点是在精神层面。“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是茶室“简”的根本发端,在此大前提下,不同的茶人对于“简”有不同的诠释,具体手法不尽相同。有的茶室采用“空”的手法:室内空间没有任何可以引起客人关注的特征,从而使“茶”成为茶会自始至终的聚焦点。也有一些茶室的“简”是通过对比的手法达成的:所谓“柴门拴骏马”“陋室置名器”。具体做法可能是通过在重要部位采用有讲究、有来历的材料或者构件,也有可能是独具创意的构造做法等。顺便说,茶室的“简”对后来日本建筑的影响极为深刻:不止体现在桂离宫等传统建筑杰作上,在今天的日本现代建筑上仍有这种“简”的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