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荡:与辽宁结缘的人和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道路宽广,前程辉煌

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

作词:劫夫

作曲:劫夫

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发表于1963年。1992年,被列入124部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名录。2019年,入列中宣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100首优秀歌曲。

1959年7月21日,沈阳至北京的12次特快列车,被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困在绥中县境内,乘坐该车的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李劫夫,同司乘人员和612名旅客一起,与洪水搏斗了三天三夜。这次难忘的经历,让作曲家萌发了歌颂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创作冲动,为《我们走在大路上》的写作铺垫了基础。1962年春,中国刚刚告别“三年困难时期”,这首让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的歌,正是那个时代人民直面经济困难和严峻考验的共情迸射。

歌曲为二段体的分节歌,从主歌到副歌就是一个情感积蓄和爆发的过程。

作曲家用简单、概括的语言,抒发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情怀,歌词凝练,朗朗上口;音乐刚中有柔,朴中见美。先抑后扬即弱拍起唱的方式,将宽广的抒情旋律和铿锵的行进节奏融为一体;承上启下的第三乐句,出其不意接连出的“7(西)”和“4(发)”,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副歌为二部合唱,富有号召性的音调,铿锵的节奏,将人们的情绪一次次推向高潮。半个多世纪过去,劫夫的《我们走在大路上》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历史时期的标志性作品。


⊙闲文逸事答问录

歌名歌词经指点都有修改


:听说这首歌的诞生,与敬爱的周总理的辽宁之行有关,是吗?

:为落实中央“七千人大会”精神,周恩来总理1962年春来辽宁调研,先后在沈阳停留了18天。6月14日晚,他约见了作曲家安波、劫夫,同他俩进行长达数小时的交谈。总理讲述了当前国家严峻的经济形势,并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有力量率领人民战胜困难,继续前进,对此,大家要充满信心。据说,就是在这个不眠之夜,劫夫定下了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的基调,并把共和国总理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等原话写进歌中,直接把总理倡导的不屈精神和战胜一切的钢铁意志表现出来。可以说,是周总理的辽宁之行催生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经典作品的诞生,还留下哪些佳话?

:紧贴时代脉搏的歌,总会引起人民的共鸣和同行的关注。时任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安波,自始至终见证并鼓励劫夫写好这首歌,他还建议把歌名由原先的《我们走在宽广的大路上》精炼成《我们走在大路上》,让歌名和首句直指人心,更加响亮。时任中国音协主席的吕骥,则在《歌曲》杂志刊载前,建议将歌词中的“毛泽东走在队伍的前头”,改为“毛主席领导革命的队伍”。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和同志情谊,是令人感念的时代亮色。

“送瘟神”,既是毛主席词作的标题,也是中国人民战胜瘟疫的坚定信念——“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多么契合当下我们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