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如何面对死亡
世间也许有很多不公,但是有一件事是公平的,那就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这是无法逃脱的。正是因为我们都必须面对这个死亡,所以我们无法回避,才会有了各种临终关怀,才有了终极关怀。
佛教一直讲究一个往生,修行就是为了很好的往生,解脱。而中国本土的儒家却讲究一个天命,要知天命。关于这个知天命,很多人不能理解,特别是现代人,对生命缺乏敬畏,对大自然缺乏敬畏,已经到了狂妄的境地。
几年前,我祖父得了中风,他第一次中风时,我给祖父开了小续命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他一个礼拜就恢复了正常,但是祖父说自己只能活到那个时候,该禁口的东西也不禁,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也不太吃药了。后来几个月,又中风了一次,这次中风之后就不吃药了,在床上待了三个月,走了。
其实,对于一个医生来说,生病吃药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祖父并不喜欢折腾,觉得命该如此,都已经活了八十多岁了,生命就差不多了吧,没有什么太多可以留恋的了。
如果是其他的家庭,特别是现代城市家庭,老人生病了,肯定要在医院住院几个月,至少得进医院,不然子孙就是不孝了。而所谓的生死其实用中医的五行是很容易推断的,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人如果不知天命,就容易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
现代人因为观念不同,或者被舆论所限,很难理解孔夫子当年所说的深邃的话。孔夫子也注定不被理解,但是在古代有如此境界的人还是存在的,比如那个流氓起家的皇帝刘邦,他虽然有点流里流气,但是格局却非常高。
刘邦在平定陈稀、彭越造反之后,身体状况就急剧直下,自己也知道快死了。但是吕后非得给他找医生治病,刘邦就不乐意了,说乃公以布衣提三尺剑而取天下,此非天命也?有天命在,扁鹊岂能为哉?
要明白了这个天命,患者就不会因为要面对死亡而恐惧,而乱折腾,家属则不会因为有一个绝症病人而备受社会舆论或者内心的谴责。
现在得癌症或者心脏病的人那么多,如果按照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放疗、化疗或者心脏安放支架,动不动就是十几万、几十万,对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辛辛苦苦几十年,为的就是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但是只要一场大病,很快就回去了。而且,对于癌症来说,绝大多数都是不能治愈的。现代医学的癌症治疗存活时间并不理想,病人也得受很多苦,有时候,选择中医慢性调理,放松心情,放下一切,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对于大多数大病的治疗,不仅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多的是经济和伦理问题,而我们面对死亡的态度将决定我们能否获得最好的结果。
中医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成长,其临终关怀是很人文的,一方面强调每个疾病都有治疗痊愈的可能,人不能放弃治疗,不能放弃生存的意念。另一方面,中医在面对死亡时,有一个天命观,有一个终极关怀在,很多高手断出病人的死期,就会吩咐家属好吃好喝对待病人,也不再开药。
每一个人都是向死而生的存在,但是每一个人都要有积极求生的意念,同时也要有一个面对死亡的心理准备,按照孔子的说法,我们必须“知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