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做HR必备的行业知识
男女都怕入错行—确定行业的重要性
为什么说确定行业很重要
(1)只有先确定行业,才能找到这个行业中的企业。
(2)招聘经理喜欢录取热爱本行业的毕业生,作为HR的我们会通过面试问题考察应聘者:第一,你在大学四年中有没有确定自己未来最想从事的行业;第二,你在大学四年中为了自己热爱的行业做过哪些准备工作?如何准备的?结果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背后,体现了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视野格局、目标管理、行动力等。
(3)确定了自己喜欢的行业后,在简历撰写和面试准备方面会更有针对性,这也可以避免海投简历,并能花更少的时间准备面试。
(4)假如你毕业后随便选择一个行业,两三年后你很可能发觉自己不喜欢这个行业。这时候想转行,不是说不可以,但从时间成本上看不划算。
选行业的几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1.这个行业的现有和未来规模有多大?吴晓波老师曾说,只有水大鱼大,你的机会才会跟着增多。
2.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比如,有了支付宝、网银,我们几乎再也不用去银行柜台排队拿号办业务了;中国在2017年出境旅行人次已经高达1.72亿人次;K12教育一直是资本市场追逐的行业;养老产业将迎来大爆发;等等。
3.行业特征会带来不同的工作状态。比如,在上海陆家嘴金融公司的豪华办公楼里的员工,每天必须西装革履,即使在39℃的高温天气也要穿着正装去见客户。而在北京中关村的一家互联网公司里,可能T恤大裤衩双肩包就是很多人的标配。你喜欢在什么环境下工作?我在毕业前去国企实习了3个月后,毕业后果断放弃了国企的稳定工作,一个人跑出去面试。因为我不喜欢工厂那昏暗空旷的厂房,不喜欢机关里一张报纸一杯茶坐一天的闲散状态;我喜欢电视剧里面“高大上”的写字楼,喜欢办公室的人走路带风、说话干净利落直接的样子,喜欢面试我的老板穿着得体高档的西装,喜欢每天都有点不一样,喜欢节奏有点快的快消行业,因此我在职场12年,一直在快消和零售行业里工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只有30~40年的时间,在不喜欢的行业做不喜欢的工作,是人生的悲哀。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好行业?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需要大家多多探索。一般来说,对人力资源要求高且能给较高人力资本溢价的行业是好行业。这样的行业有两点好处:一是入行就能拿到不错的收入。不啃老是美德,我们需要更多的钱让我们先在大都市里生存下来,然后再追求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二是人均收入高的行业,一般给人的机会会比较多—公司会希望你尽快成长,有能力帮公司挣更多钱,这使从业者在就业初期便能获得很多机会。在这样的行业里面,付出同样多的努力,个人收获的知识更有价,挣的也更多。
中国17个行业清单
目前中国有20多个行业,95大类,细分成913小类,我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信息,列出下面17个行业,按照工资由高到低排序。大家可以借此清晰地了解各个行业工资的水平,希望这对大家选择行业起到一个参考作用。
中国17个行业清单
(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金融保险业;
(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卫生和社会工作;
(9)房地产业;
(10)批发和零售业;
(11)教育;
(12)采矿业;
(13)制造业;
(14)建筑业;
(1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6)居民服务、维修和其他服务业;
(17)住宿和餐饮业。
我在快消行业和零售行业工作过,对比发现,快消行业的工资明显高于零售行业。在“在行”App上曾有一位找我做职业规划咨询的男生,他是加拿大金融本科“海归”,回到武汉,进了一家股份制银行,月薪6000元,这跟他付出的100多万元的学费相比,实在太低了。而另一位英国硕士“海归”,回国后收到武汉一家五星酒店的offer,税前月薪4500元,包吃住。是他们所选择的行业决定了他们的薪水,有时这跟能力无关。在我看来,在我国,餐饮业工资水平可能是倒数第一,酒店业工资水平可能是倒数第二。大家看上面的行业排序可能会发现,这个排序里没有包括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如果硬要排序,估计他们大约排第3位或第4位。当然,我们一般讲职业时,是不太提它们的,因为它们跟企业的“玩法”不一样。
快速了解行业的十大途径
在了解一个行业前,你要搞清楚一个根本问题:这个行业的链条是如何运转起来的?
这个根本问题里面包含这样几个问题:这个行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提供了什么价值?这个行业从源头到终点都有哪些环节?这个行业的终端产品售价都由谁制订?每个环节凭借什么关键因素、创造了什么价值获得它应得的利益?谁掌握产业链的定价权?这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
对此,我总结了快速了解行业的十大途径:
(1)浏览专门做市场研究的网站,了解行业趋势;
(2)研究金融投资机构的行业分析报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
(3)一、二线的大城市有非常多的细分行业的管理咨询公司,上这些公司的官网、公众号查阅咨询师们写的相关文章、咨询报告及出版的相关书籍,查阅公司的内部刊物;
(4)浏览行业交流网站或论坛的相关精华帖子;
(5)阅读行业内知名大公司CEO写的自传、演讲稿和内部培训课件;
(6)参加行业展会或论坛;
(7)读几本相关行业的综述性书籍;
(8)确定行业内TOP10企业名单,并上网查询其官网和所有相关信息,还要关注名单排序的标准,以及近几年排名的变化;
(9)利用现在的一些知识付费约见平台,约见某个行业或领域的专家,面对面咨询,同时结交高端人脉,他们很可能就是你的职场贵人;
(10)上类似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猎聘网这样的综合性招聘网站,利用职位筛选功能,查看行业介绍、行业的薪资范围。
快速了解一个行业的相关情况,能够使自己更好、更快速地在这个行业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这里的关键在于你要把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经验和这个行业的情况相结合,提出别人没有提过的见解。所以,在做好前面的功课之后,你至少应该给自己留出时间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并可以在面试时寻找适当的时机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展示出来:
(1)这个行业所面临的痛点有哪些?
(2)哪些痛点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是最紧迫的?
(3)如何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这些痛点结合起来?
当然,作为新人的你,回答得可能不够完美,甚至在专业人士眼里,你的答案还显得很幼稚,但这些答案会很讨面试官的喜欢,你未来的老板也会因此喜欢你。这就能够帮助你赢得跟这些优秀的人一起工作的机会。
行业分类如此之多,而每一行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都不一样,职业发展是人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慎重选择行业无比重要。
未来10~20年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我参加过很多场投资公司的年会,在这些年会上,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未来最有发展的行业产业有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3D技术、无人机技术、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健康养老、体育、文化娱乐、教育等。
同时,投资人的观点还有:
1.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场景空间最为广阔,与传统产业融合的空间巨大,一定会产生一批世界级企业;
2.互联网技术改造所有的传统服务业,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机会多多;
3.智能技术改造所有的传统制造业;
4.互联网技术扩展了文化产业的内涵,广义上的文化产业包括新媒体平台、直播平台、内容IP、教育/知识付费、游戏、体育、音乐、影视、会展、赛事活动等。
2018年我受邀参加一家传统行业公司的年会,其主题就叫作“未来已来”。未来的变化方向未定,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变化会越来越快。我们应该做什么工作,才能应对这个不确定的未来?其实,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几乎都会经历3~4次的职业变迁,我们要多培养自己的可迁移能力。应对未来,最好的做法就是提升自己的格局视野、思维能力和学习力。我一直强调,一个人要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去经营,要有愿景、使命、价值观,要有人生战略目标,要有年度KPI目标和月度行动计划。本书中有专门介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章节,大家可以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