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从『中华第一龙』说起
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品当中有着诸多中国之最,“中华第一龙”是颇有分量的一件。它是一条蚌壳摆塑的龙,经碳14同位素测定,为距今6460±135年以前的创作。蚌塑龙造型生动,富有动感,上半部呈波折状,兽头长尾。从构图来说,已是一条相当成熟的龙。这条龙发掘于1987年,它的出土给考古界带来很大惊喜,因为它的年代——公元前44世纪,和它的龙形之成熟,改写了中国龙文化史。
“中华第一龙”的发掘地为河南濮阳西水坡。蚌龙长1.78米,头北尾南。其西边,与之平行地摆塑虎的图案,也是头北尾南。龙与虎脊背相对,龙虎之间隔着头南足北的墓主人。在这三者的正北,即龙头与虎头的方向,蚌壳摆塑的三角与两根人肋骨形成指针状图形。
指针状图形,以及蚌塑的龙、虎图案,如果三者分别为单独的存在,它们给予研究者的话题会减少许多。然而恰恰相反,这三者围绕墓主人,形成一种有机组合。它们的组合、它们各自的方位,使它们具有了图画之外的意义。发现之初的惊奇,引来解读者的惊喜、诠释者的惊叹:“中华第一龙”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它是时光那么遥远,造型却又那么完美的龙,而在于这龙是一幅壮观的天文星图的组成部分——图中不仅有着青龙、白虎,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还有北斗。正如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录:星汉流年》所说,对蚌塑龙、虎遗迹的诠释,“确认北斗是一项关键工作”。
中国古典天文学的星图上,画着它的框架体系——四象二十八星宿,画着它的“枢纽构件”——北斗。
四象是由星宿组成的四种图像: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象各居一方,东方为青龙,西方是白虎。这正与蚌龙、蚌虎的方位相契合。北斗居天宇北极附近,是古代观天文、定季节的重要星辰。斗建如一枚旋转的指针,指示着四时和月份。西水坡蚌龙蚌虎之北的指针状图形,应是北斗。因此,“中华第一龙”带来的惊喜还是属于天文学的:这条龙,与蚌虎一道,为中国天文星宿四象之说,提供了六千年前的史料证明。这条龙,不仅是造型成熟的龙,还是代表初期天文学发达水平的东方青龙!
古典天文学所面向的星空,有一条繁星汇成的河,有一片供翘首观天者检阅的广场。广场上,二十八星宿的排列,以一百五十九颗星的集结,组成田径跑道般的圈框,古人称其为四象——四组星宿构成的神灵:“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踞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汉代张衡《灵宪》的描写,坐北朝南,左东右西,勾画出壮丽的图景。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描述的宇宙模式,在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作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的坐标,称为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宿一周天,古人将东西南北划分为四宫,每宫七宿,即所谓四象,又称四兽、四神。南宫七宿被想象为一只展翅的大鸟。西宫七宿被视如老虎。北宫七宿为玄武,想象其为龟与蛇的合体。东宫七宿南北排开,被想象为一条巨龙。随着五行五方五色之说的流行,四象被着了色,分别称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汉代瓦当上,可见造型生动的四象。
四象之中,青龙和白虎常有双双出现的情况。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箱盖上绘青龙白虎二十八星宿图案。画面上,青龙白虎一左一右,中间为北斗,北斗周围是二十八宿。其构图省略了朱雀和玄武,与河南濮阳西水坡蚌塑龙虎遗迹虽相隔几千年,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青龙也叫苍龙,它舒展于东方,龙头向南,龙尾在北,三十颗恒星的阵容,包括角宿二星、亢宿四星、氐宿四星、房宿四星、心宿三星、尾宿九星、箕宿四星。这七宿中,角表示龙角,亢为龙颈,氐为龙头,房是龙腹,心宿是青龙之心,尾宿和箕宿为龙之尾。
青龙七宿的心宿,在古代受到特别的关注。《晋书·天文志上》讲心宿:“心三星,天王正位也。”特别是被称为心宿二的那颗星,古人称其为火,或叫大火——伟大的火。这是一颗星光呈红色的星星。这颗大火星,后来演变为戏龙之珠。表现这一内容的龙戏珠图案,成为著名的传统纹饰之一。例如,为人们所熟悉的清代北京北海九龙壁,云水山石之间,龙戏火珠。
大火星成了龙珠,使它在组成青龙的三十颗恒星中脱颖而出。《尔雅·释天》:“大火谓之大辰。”郭璞注:“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时候主焉。”心宿二醒目,一岁一周期地移动隐现于天空,成为先民观星测时的重要星辰——“时候主焉”。《尚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日永,白昼最长;星火指大火星,即心宿二。夏历五月黄昏,大火星出现在中天,是夏至的标志。《诗经·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的黄昏,大火星位置由中天向西降,流火表示这种向下的移动,此时秋天就要到了。青龙心部的这颗大火星天下仰望,翘首以待,首先因为它能够提示春天的到来。先民们发现,每当大火星于黄昏时在东方天际升起的日子,正好是新一轮农事应该开始的日子。
星光醒目的大火星,一岁一周期地随青龙东西移动,隐而再现。恒星是相对恒定不动的。青龙七宿和大火星的位置变化,实际上是地球公转造成的恒星运动。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青龙宿与太阳处于同一方向时,由于太阳光冲淡了星光,人们看不到青龙和它的大火。过一段时间,地球的位置转移了,青龙重又出现。
于是,有了《说文解字》中说龙的话:“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至此,该来说说辰龙之辰了。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辰:“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这句话中,“民农时也”,一语千钧:首先,关乎农时,这是大事;其次,“农时”前置了个“民”字,这不单单是关乎几个人或一群人的事,而是民之事、天下事。《说文》释辰,用了“震”“振”“農”三字,字形均含有一个“辰”。
辰为农时之说,被郭沫若称为“卓见”。他的《释支干》考证,“辰”为象形字,本来表示农耕用具,所以“農”“蓐”等字都从辰形;同时,由于观星象定农时,星与农事大有关联,因此农具之辰,成为象形字中星辰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