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幸入私塾
窗外答题
年少的朱重八下田劳作不久,发现在田里耕作永远无法实现家人吃饱穿暖的梦想,于是他在穷苦面前抒发心志,畅想未来,不肯像父兄一样终生埋没在田地之间。重八的心思被母亲察觉,陈二娘决定送他去读书。
本来,孤庄村有一所规模较大的私塾,私塾由一位年过花甲的于老先生创办,村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来接受蒙学教育。但随着年景一年不如一年,前来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于老先生教了一辈子书,如今倒落得生活无着落,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甚是凄惨。最近,朝廷又传出取消科举考试的消息,读书的孩子更少了。
朱重八以前经常从私塾外面路过,每每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他都会驻足聆听,产生无限向往之情。他很机灵,往往听过几次就会背诵一段诗词文章,久而久之,他虽没有入学,却已经知道不少篇章。如今,他听说母亲打算让他读书,格外激动。还没有等父母决定下来,他就悄悄跑到私塾外面探听观看。
重八趴在私塾外面的窗子下,听到里面诵读声阵阵,心里非常着急,恨不得自己也能立即进去坐下来读书。突然,读书声停了下来,老先生轻咳几声,开始向学生提问题。接连提了三个问题,学生都对答如流。老先生很高兴,捻着胡须提出第四个问题:“子贡问政,孔圣人的回答是什么?”学堂里半天无人回应。
原来,我国古代的教育分为蒙学和大学两种,蒙学又称为小学,古籍记载儿童“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小学学习“六甲五方会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大学学习“显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简单地说,就是对少年儿童首先进行蒙学教育,从识字开始,孩子们逐渐了解各种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儒家思想打下基础。但由于教育条件简陋,大多数乡村之中的学堂采取混龄学制,学生不论年龄大小都在同一间教室上课。所以,刚才于老先生提出的前三个问题是小学知识,都是《千字文》、《千家诗》、《百家姓》里面的内容,而第四个问题就不同了,是《论语》之中的知识,属于大学范畴。
私塾外的朱重八听到里面静悄悄的,无人回答先生问题,心想,我以前听他们背诵过这一段,不就是“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想到这里,他冲着窗子大声读出这句话。
于老先生听到回答,惊奇地看看学堂内,问道:“谁?谁回答先生的问题了?”
学生们纷纷转向窗子,指着那里说:“窗外有人。”
于老先生慌忙来到窗下,打开窗子喊道:“是谁啊?怎么不进来?”
朱重八仰面看着先生,一脸渴望地说:“是我,我叫朱重八。”
于老先生看看重八,见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好奇地问:“你在哪里读书?怎么跑到这里来玩?”
重八回答:“我母亲打算让我到先生这里来读书。”
于老先生仔细打量重八,见他黝黑的脸庞,大大的眼睛透着灵气,高兴地说:“记起来了,你是村东头老朱家的小子。怎么,你父亲同意你读书?快进来。”
重八高兴地转过院墙,一溜小跑进了私塾。他第一次跨进私塾大门,看着整齐的桌椅,一本本发黄的书,当真觉得进入了另一个天地。他的心怦怦跳个不停,手心都冒出汗来了。这个在草地山林间打斗玩耍、杀牛掏鸟无所畏惧的孩子转瞬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拘谨而安稳。
于老先生奇怪地问重八:“你以前不是在放牛吗?刚才怎么会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重八腼腆地说:“我放牛时常常路过这里,听到大家诵读就记下了。”
原来是这样,于老先生点着头低声说:“我说嘛,你家也没人识字,你怎么知道这么深奥的道理。”他嘟囔几句,随即问重八:“你还记住什么了?背背我听听。”
重八抓抓脑袋,把平日里听过的唐诗背了几首。于老先生非常激动,他来回转了几圈后,站在重八面前说:“太好了,重八,你很聪明,还没有入学就记住这么多内容,要是跟我读两年书,以后肯定有所作为。”
听到先生夸奖,重八十分开心,更加渴望立即入学就读。想到这里,他转身跑回家去告诉父母这个消息。朱五四夫妇还在为重八要不要读书的事各持己见、互不服气呢,听说重八已经跑到学堂去了,还回答了先生的问题,并得到先生夸奖,真是出乎他们的意料!陈二娘借机说:“我说重八是块念书的料,你还不让他去。”朱五四说:“不是我不让他去,去了不是得花钱?”停了一下,他闷着头继续说:“既然他想去,就想办法让他去。”
重八听到这句话,高兴地跳起来,围着父母跑了一圈,俯身问:“当真叫我去念书,不用我下田工作了?”
朱五四沉沉地说:“念书就是一两年的事,认识几个字以后还要下田工作。”
陈二娘看了丈夫一眼,拍拍重八衣服上的灰尘,轻声说:“去,叫你二姐帮你洗洗衣服,我们明天就去学堂。”
这天傍晚,朱五四全家正坐在院子里吃饭,一人捧着一碗稀面糊,里面漂着几根菜叶子,大家正吸溜喝着,于老先生从门外走进来。于老先生是村里最有学问的人,很少去一般人家串门,今天破天荒踏进朱家,真令全家人惊喜。陈二娘眼疾手快,搬来家里唯一的木制椅子请先生落座。朱五四老实,非常拘谨地坐在于老先生旁边一块石凳上与他搭话。于老先生也不客气,看着朱五四说:“重八是个聪明孩子,还没有入学就懂得‘子贡问政’这样深奥的问题,他要是读两年书,以后肯定有出息。”朱五四嗫嚅两声,好像不知道如何与先生对话。陈二娘过来说:“重八今天回来对我们说了,我和他父亲商量好了,明天就叫他入学念书。先生,以后您可要多管教他。”
朱元璋手迹
于老先生点着头说:“好,下决心让孩子念书不容易啊!”停顿一下,他叹口气说:“虽然现在朝廷不鼓励读书,可是读书是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对不对?‘学而优则仕’,这样的时代肯定会回来的。”朱五四夫妇恭敬地站在一侧,听着先生说话。于老先生为了鼓励朱五四家人支持重八读书,还特意为他取了字,兴宗,意思是长大了光宗耀祖,兴盛门第。朱五四欣喜地听着,默默念叨着“兴宗”二字。
重八虽然不明白“学而优则仕”是什么意思,但他看出大家对读书这件事很尊重,这让他对读书更加充满了渴望。这天夜里,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害得他三哥一个劲儿地嚷他:“你折腾什么?你明天不工作我还要工作呢!念书,念书,看你念书当吃当喝?!”
重八也不反驳,心里美滋滋地等待着黎明到来。
“盗”书苦读
朱重八终于进了学堂,开始了捧着书本诵读的岁月。对他来说,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毕竟家里用了两年时间才同意他读书。读书既新奇又富有吸引力,他很快就学会《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蒙学知识,开始迷恋上了四书五经。于老先生看着重八进步飞速,当然很得意,经常与他讨论问题。每每听到重八说出准确的答案,于老先生会对他夸奖一番。可见,重八幸读诗书的日子非常快乐,他吸收的知识也相当丰富。
这天,于老先生问重八:“你没有入学就知道‘子贡问政’,那么你知道圣人的回答是什么意思吗?”
重八平静回答:“圣人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意思就是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军队,再加上老百姓对官府朝廷的信任,就能保证政权稳固。”
朱元璋像
于老先生点着头,欣喜地说:“嗯,解释得非常好。”他对这个只有十岁的农家孩子能够如此轻易地参透政事要领深感惊奇。确实,重八出生成长在村野农家,接触的是农人、土地,怎么会对国家政事如此敏感呢?
其实,好男儿志在四方,关心国家天下是大多数少年男子的情怀,这种壮志将伴随他们度过美好的少年时光。在成年以后,有些人会慢慢埋没在日常琐事中,有些人会满足于一些微小的成就停止探索,有些人则始终不忘少年时的梦想,不断探索追求,最终实现理想。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意无意地损伤孩子的梦想,挫伤他们进取的勇气,这都是非常不对的。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进取心,鼓励他们勇往直前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由此可见,出身寒微却能登上九五至尊宝座的重八,如果缺乏少年时代的梦想,甘于平庸的生活,恐怕也就丧失了他的致胜法宝。
重八心气极高,人又聪明,善于思考问题,对于四书五经里的内容当然充满探索的欲望。在我国,从汉朝以来一直把四书五经当作儒学经典,其中包括《论语》、《大学》、《中庸》、《诗经》等著作。到了两宋时期,经过程颐、朱熹等儒学家的编撰提升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儒学经典的地位和作用更显突出。所以,重八接受的儒学教育已经相当完善。而他对这种正规的儒学教育非常喜欢,尤其是其中关于议论治国、学习的内容,重八最为着迷。
重八还常常把书里的内容与现实作比较。比如,他了解“苛政猛于虎”后就想,圣人先哲们教育当权者不要采取苛政,为什么现在还在施行苛政呢?这样下去,国家不就面临灭亡的危险吗?当然,这样的问题,他想归想,很少与人讨论,偶尔与先生讨论一下,先生总是以“我们读书,不关心政事”打发他。
读的书越来越多,重八的思想境界提升得越来越快。他渐渐不满足于先生平时讲授的内容,也不满足于天天翻来覆去读的那几本书,他希望读更多的书。可是,在孤庄这个村子里,到哪里去找更多的书读呢?
重八经过观察,发现于老先生有个书柜,里面装满了书,可是老先生从不拿出里面的书给外人读,这是为什么呢?有几次,重八鼓起勇气向先生借书,可是先生都没有借给他。这件事一直缠绕在重八的心头,让他时刻都想打开书柜阅读其中的书籍。
终于有一天傍晚,重八有机会翻阅先生的书柜了。这天,学生们陆续离开私塾后,重八发现先生的书柜敞开着,他悄悄走过去翻阅里面的书籍,都是些颜色深暗、看起来年代久远的书。重八抽出一本,看到上面写着“孙子兵法”字样,他奇怪地想,兵法是什么东西?好奇心促使他很快翻阅下去。读了一段,重八才知道,这是一本讲述行军作战的书籍。他激动地想,原来打仗还有专门的书籍,真是太神奇了。
这时,门外传来先生的脚步声,重八慌忙把《孙子兵法》藏到书包里,仓促地跟先生道别回家了。回到家中,重八来不及吃饭,坐在门前埋头阅读《孙子兵法》。朱五四看他认真读书,高兴地问:“重八,今天学会什么字了?”重八头也不抬头,回道:“兵法。”朱五四一愣,心想兵法是什么?有什么用处?还想再问几句,看重八看得认真也就不再去管他。
晚饭过后,月亮升上天空,照耀着村廓田野,静谧而安详。朱家的东窗下,少年重八正捧着《孙子兵法》苦读。他看得十分入迷,就连蚊虫叮咬也毫不在乎。重八的三哥迷迷糊糊起来看到重八读书,低声喝斥他:“白天一整天都干什么了,还不睡觉去,干吗在这里喂蚊子?”重八似乎没有听见喝斥,依旧埋头读书,毫不在乎。三哥生气地过来推他说:“睡觉去,明天再看。”重八这才注意到三哥,轻声说:“别说话,这是我偷偷拿了先生的书,明天还要还回去。”三哥听了,吃惊地指着重八说:“你……你偷书?”重八忙说:“没有,我明天就还给先生。”说着,不理三哥继续读书。
第二天早上,三哥醒来时发现重八依旧坐在窗下读书,惊讶地问:“重八,你一夜没睡?”
重八笑笑说:“我哪有那本事,我这不是刚刚起来嘛。我要早早地赶到学堂还书,去晚了会被先生发现。”说着,他匆匆洗脸,饭也不吃就赶往学堂。
每天早晨,于老先生打开大门后就出去散步,今天也不例外。重八瞅着先生出去了,急忙跑进学堂放好《孙子兵法》,然后坐下来阅读先生昨天教过的文章。
就这样,重八用这种办法偷偷地苦读了不少书籍,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增长了他的知识,对于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