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简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迷雾中萌芽——巨头们的基因

在19世纪中叶成立的那些老牌通信企业,见证了一个巨头频出的时代。通信业发展至今一半靠的是技术、一半靠的是资本。

在19世纪中叶的芬兰小镇上,一个彼时和通信业毫无关系的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rik Idestam),凭借着造纸生意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之后,他和深耕橡胶业的朋友合伙创立了诺基亚公司。与摩托罗拉公司的创立极其相似的是,诺基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并不经营通信相关的业务,主要是纸浆、橡胶和电缆业务。直到进入20世纪后,他们才开始布局通信业务。可以看出,巨头们在早期就展现出了自身基因的差异。

虽然诺基亚把进入电信行业当作进入20世纪后第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但从具体决策上看,他们还保留着传统资本密集型行业出身的投资习惯——1902年,诺基亚进入电信业的切入口是增设电缆公司,此时距离诺基亚公司的成立,已经过去了近40年。

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只能说当初诺基亚的创始人对无线电通信行业发展的趋势预判并不敏锐。

因为横向比较后,可以看出未来的手机巨头们都早已切入了更具有竞争力的技术研发路线。但“出身”的不同,让这些未来在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的手机巨头们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例如一早就进入通信行业的西门子。

1847年,维尔纳·冯·西门子(Ernst Werner von Siemens,以下简称西门子先生)与好友共同成立了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公司有一项最为重要的技术资产就是西门子先生发明的新一代电报技术。当时世界上的电报都使用莫尔斯电码,而他的发明,是使用指针来指出字母顺序。这一电报技术后来成为主流。这也是我们现在观看的反映欧美19世纪风物的电影中,指针式电报机的来源。

图3-1 古老的德国纸币上有着维尔纳·冯·西门子的画像

与此同时,西门子在电报行业的扩张之中,无意间为另一家通信行业的未来巨头、同在北欧的爱立信提供了发展的基础。爱立信的创始人,是在瑞典电报公司负责维修电报设备以及其他机械设备的员工拉什·玛格纳斯·爱立信(Lars Magnus Ericsson,以下简称为爱立信先生)。他对电报行业有着极大兴趣,曾在德国游学并在西门子公司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工作期间专门研究西门子公司的电报工程技术,迄今我们还能找到他就职西门子公司时的设计图纸。爱立信先生在游学结束回到瑞典后,于1876年4月1日与他的一位工友安德森共同创建了爱立信机械维修公司。当美国生产的电话机进入瑞典市场后,原本做机械修理的爱立信先生通过对电话机的维修和研究,迅速掌握了电话机制造技术,推出了自己的电话机从而进入通信行业,并且快速扩张。

西门子公司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和爱立信有着命运的联系,但可以看到的是,爱立信是从机械维修切入市场,其后来发展采取的是和西门子公司完全不一样的战略,尤其是在细分市场上,爱立信公司甚至远远超过创始人爱立信先生曾经学习过的西门子。

具体来看,在诺基亚还没有投身于通信行业的19世纪,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就已经建造了从柏林到法兰克福跨度为500公里的欧洲第一条远距离电报线;同时开始参与俄罗斯远距离电报网络的建设工作。他们在英国伦敦设立了代表处,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设立了分支机构。

而此时爱立信公司在进行机械修理业务时,正逢贝尔电话实验室主导的电话相关业务在欧洲铺开,因而接到了很多电话机维修的相关业务。凭借着对电话机维修技术的认真研究和电报机行业的深入学习,爱立信公司很快开展了电话机制造业务,并在1878年11月推出了自己生产的电话机。考虑到彼时的电话机业务并非只是终端产品的贩卖,而是电话网络系统的整体运行和维护,加上贝尔电话实验室早已经在瑞典多个地区建立了电话网络,因此,爱立信只有快速进入电话系统的运维才能获得地区市场。

从这个现实出发,爱立信在1881年开始以市级电话系统项目入手,和当时的贝尔电话公司(即后来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一起参与了地方招标,最后爱立信以产品的简便、耐用、美观打败贝尔电话公司获得了这一项目。随后,在挪威又再度通过竞标打败贝尔电话公司。此时,怀疑爱立信公司产品性能的人们纷纷回头,客户们认为,“这家报价更便宜的北欧本土企业是可以与世界上最大的电话公司竞争的。”很快,竞标中“打败贝尔”成为爱立信公司开拓全球市场的宣传语,这家北欧的小企业几乎一刻不停地开始了全球布局。

和很多“山寨”企业从早期到中期的发展历程一样,爱立信公司通过最初仿制,然后自主开发,再到用低廉的价格争夺市场。获得认可后,爱立信公司就迅速地将眼光投向远方。这样的发展路径,可以投影到诸多领域的巨头公司,这也是对创新能力的一种考验。当爱立信电话机在欧洲大面积推广后,他们就做起了俄罗斯人的生意,同时还和彼时的清政府有着贸易往来。在诺基亚宣布成立电缆公司时,爱立信已经领先其10年(1892年)就将电话卖到了那时的中国。

当然,重资产出身的诺基亚,在19世纪的发展也不能说是失败的。因为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创始人熟悉重资产行业的运作,但是以技术创新转型,则需要长期投入的魄力和对相关行业景气度、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以及对产业未来敏锐的判断和把控。这对于传统行业的实业家而言,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更何况当时以通信起家的西门子,在19世纪末也开始进军电气列车和灯泡制造业。

与此同时,需要看到的是,这些欧洲手机巨头们,向海外市场扩张的时间非常之早。这很容易分析——因为对于欧洲公司来说,全球化扩张是欧洲大部分企业很容易展开的战略。这不仅是因为欧洲整体市场份额有限,竞争激烈,还因为追溯到大航海时代,欧洲资本家就已经有了海外贸易的概念,这让人联想起瑞典与清朝开展贸易的哥德堡号商船,或是后来在海外贸易获得巨额利润,同时臭名远扬的东印度公司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作“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简称BEIC),有时也被称为约翰公司(John Company), 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许可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

19世纪的电信巨头们正在拨开迷雾眺望未来,而且他们勇于探寻并不断尝试。市场也在不断地成熟,因为通信天然就是全球化、跨区域、跨国家的生意,属于巨头们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在19世纪末,西门子、爱立信已经在电话、电信相关业务上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此时,诺基亚也注意到了“邻居们”的动态,摩拳擦掌,准备加入这场商战。

在进入20世纪后,这些有着不同基因的巨头们已经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和资产,这时的他们将参加一场前所未有的通信业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