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 福州台商投资发展现状
7.2.1 台商在福州已经初步形成了三大产业集聚群
截至2014年底,福州市累计引进台资企业3 078家(含第三地),台资企业总产值超过700亿美元,形成电子信息、机械冶金、纺织三大百亿产业集群。福州与台湾一水之隔,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便不断有台商前来投资。台商数十年间的根植创业大大推动了福州经济发展,目前台资企业(包括含台资成分的企业)约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40%,台资项目平均规模超过200万美元,打造出电子信息、机械冶金、纺织等三大产业集群。冠捷科技、中华映管、福顺微电子、英冠达电子等台湾电子信息企业在福州投资办厂,规模均超过百亿;福州机械冶金产业集群有100多家台资企业,其中,东南汽车是大陆批准成立的最大的海峡两岸合资汽车企业;福州纺织产业集群则以福华、大同引领染整织造业,以贺泰发、美全、三富等企业引领服装业。除了这三大规模达百亿产业的集群外,台商在福州还形成以顶益食品、统一食品为龙头,中富包装、紫江包装为配套的食品集群。台湾水泥、裕隆集团、清禄集团等台湾大企业也在福州迅速发展。
福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发展。截至2014年,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22家,高新技术企业368家。2014年袁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 400亿元遥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实现产值或营业收入1 648.98亿元,增长15.2%。其中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 144.48亿元,增长14%。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04.5亿元,增长20%。目前福州市经认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54家,认定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52家。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40项,总投资307.3亿元。其中22个项目已建成投产。
7.2.2 传统台商在各种因素下不断向外转移
福建,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台商在大陆最大的集聚区,尤其是1988年台商在福建投资占比达到60%以上。但是伴随珠三角、长三角的城市群崛起,伴随两大城市群产业带的形成及其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原来在福建的台商企业不断在这两个区域扩大投资,有的甚至连总部都迁移了。台商在福建的投资占其在大陆总体投资比重不断下降,目前已经在10%以下。2014年福建对台贸易,进口86.19亿美元,出口38.21美元,同期两岸贸易总额达到1 983.1亿美元,其中大陆出口额为462.8亿美元,进口额为1 520.3亿美元。
进入21世纪后,伴随我国房地产迅速发展的是土地成本及人工成本的迅速攀升。很多原来投资大陆的台商开始向东南亚一带转移,比如在福州的清禄集团,其鞋业订单生产量已有三分之二迁移到泰国。
7.2.3 两岸台商对福州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充满期盼
尽管两岸签署了ECFA,但是服贸协定在2014年由于台湾“太阳花”运动而停滞不前。台湾近年经济发展趋于停滞,每年GDP增速不到3%,年轻人已经连续16年没有涨薪。客观讲东南亚尽管是一片相对大陆的要素成本洼地,但是其跨区域分割及政局不稳,从长期看也将对未来经济发展形成制约。而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无疑是台商面向未来“阴霾”中值得期盼的曙光。
台湾全球运筹协会秘书长王亮2015年1月就认为,虽然服贸协议至今还“卡”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货贸协议两岸尚未签妥,但闽台可以利用自贸试验区进行产业对接,打破这种僵局,发展“台湾研发—大陆市场”,共同打造“环海峡经济合作圈”。他举例说,如一项高新科技产品可以在台湾进行设计、研发,然后到福建自贸试验区制造生产;或者从全球进口原料,在岛内加工到一定程度后,再转至福建自贸试验区制造成品,最后销往大陆或出口国际市场。这不仅符合“中国制造”的原产地规则,能够享受零关税待遇,同时福建招商引资也可取得新突破,带动当地人流、物流和金流的流动。
在具体产业方向上,台湾京扬物流公司董事长游文相则希望两岸在港口方面加强合作,提高通关效率。他建议台中港—福清江阴港对接,共建福建两岸汽配零件发货中心,推进两岸汽配产业的对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则希望两岸文创产业加强合作。他说超过90%的台湾优质文创人员还没有进军大陆,其核心问题就在于知识产权保护尚不够完善。此外,目前在出版、影视,动漫、游戏等方面,台湾文创产品还无法被视作“内版”,受到外资配额限制,而由于审批程序繁琐、耗时长,产品通过审批上映时,已无利可图,制约了两岸文创产业发展。“福建自贸试验区若能在知识产权保护、简化审批流程等方面先行一步,必将抢得发展先机”,李永萍说。
湾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理事长黄松雄指出,台湾的医疗水平先进,但由于医疗资源过剩,迁往大陆的意愿强烈。按照原来规定,境外医师从事临床诊断和治疗业务不能超过一年期限,这些条例的突破或理顺,是台湾医疗资源能否落地的关键。金融方面,台湾金融服务业联合总会秘书长廖灿昌建议,对两岸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适当提高台资的控股份额;缩短台资银行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同省异地设立第二家分行的间隔周期等。他说:“如能放宽管制,简化审批流程,相信将大大加快台湾地区金融业西进福建自贸试验区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