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本书坚持以案例研究为基础,通过分析以往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来解答本书关注的四个核心问题,从而系统性地对中资企业在德收购进行解读。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表述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选题的意义和相关研究框架。
第二章主要分析中资企业为何倾向于选择德国公司作为收购目标。可简单归纳为:①德国是中资企业海外收购最安全的国家之一;②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势必推动中资企业加快收购德国企业;③德国的优势产业可以帮助中资企业弥补技术上的差距;④中资企业可以通过收购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第三章主要总结概述中资企业在德国收购的现状和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①可以确认德国是中资企业近年来(2015—2018年)在欧洲收购规模最大的国家;②中资企业在德国的收购过程呈现出了一些特殊性,例如,民营企业是收购的主力、收购领域主要是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收购行为全部都是善意的,以及收购的目的主要是战略导向性等;③从德国的视角分析中资企业在德国收购带来的影响,可以发现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
第四章至第十三章是本书的核心章节,主要是对中资企业在收购期间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基于中资企业在德国收购遇到的主要挑战,包括不熟悉德国公司法体系以及收购程序、面临较大的公众和舆论压力、德国收紧国家安全审查、收购后整合执行不力、未能充分识别法律风险以及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等,一一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应对之策,包括熟稔德国公司的法律法规和收购程序、选择合适的服务中介机构并审慎签署交易文件、准确地对目标公司进行价值评估、因地制宜地设计收购策略、合理搭建交易结构、努力在德国公众和媒体面前树立正面形象、积极应对德国国家安全审查以降低审批风险、重视美国和欧盟等其他因素对交易的影响以及合理安排投后整合。
第十四章主要是总结和展望,即对全书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中资企业未来在德国收购进行简单的预测。
二、主要研究框架
本书的逻辑思路和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逻辑思路和研究框架
(1) Statistisches Bundesamt,“Volksrepublik China ist erneut Deutschlands wichtigster Handelspartner”,21. Februar 2018,https://www.destatis.de/DE/PresseService/Presse/Pressemitteilungen/2018/02/PD18_055_51.html.
(2) 2017年,中国、荷兰和美国是德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国,其中,荷兰和德国双边贸易额为1773亿欧元,美国和德国双边贸易额为1773亿欧元。美国(1115亿欧元)、法国(1052亿欧元)和中国(862亿欧元)是德国前三大出口目的国。中国(1005亿欧元)、荷兰(914亿欧元)和法国(642亿欧元)是德国前三大进口来源国。
(3) 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资企业宣布在欧洲的收购交易金额为220亿美元,是北美交易额(25亿美元)的8.8倍,已完成收购交易金额为120亿美元,是北美交易额(20亿美元)的6倍。
(4) "German push grows for Chinese investment", Customs Today, October 24.2016, http://www.customstoday.com.pk/german-push-grows-for-chinese-investment/.
(5) 殷桐生.德国经济通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徐聪.德国经济治理[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5.史世伟,陈建平.德国经济数字地图2011[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6) 卜石元.中资企业德国投资指南与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7) [法]纪尧姆·杜瓦尔.德国模式为什么看起来更成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