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重镇安神药
龙骨 龙齿
【名称】
别名:龙骨别名为陆虎遗生,又名那伽骨。
【品考及产地】
苏颂曰:李肇《国史补》云,春水至时,鱼登龙门,蜕骨甚多,人采为药,岂龙骨即此鱼之骨乎?
寇宗奭曰:诸说不一,终是臆度,曾有崖中崩出一副皮骨,头角皆备,不知蜕耶毙耶。
按苏、寇之说,较为切实,然亦是臆想。
据《和汉药物学》谓:在最古代,有如象样兽(Mastodon),埋没土中,其骨骼化石,往往从地下掘出,即今之龙骨也。龙齿与龙骨,同生于一体。
周伯度曰:龙骨以白者为上,齿以苍者为优,生则微黑,煅之则如翡翠色可爱,较白者功用更捷(《本草思辨录》)。
产于河北、四川、山西等处(《药物道地录》)。
【形态】
龙骨作粗大之块状,其色白者多。龙齿为齿状物,其完整者,各枚行列整齐,外表光泽如瓷,而内细松如龙骨。
【修治】
酒浸,火煅,打研生用。
【性味】
味甘、淡。
【成分】
主成分为磷酸及碳酸钙(Calcium,加尔叟谟)盐类等(《台湾皇汉医界》第31号)。
【用量】
龙骨三钱至两许( 9~30克左右);龙齿三钱至六钱( 9~18克)。
【效能】
(1)龙骨之主治:
《本经》:心腹鬼疰,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别录》:心腹烦满恚怒,气伏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四肢痿枯,夜卧自惊汗出,止汗缩小便,溺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
甄权:逐邪气,安心神,止夜梦鬼交,虚而多梦纷纭,止冷痢,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
时珍:益肾镇惊,止虚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龙齿之主治:
《本经》:大人惊痫,诸痉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小儿五惊十二痫。
《别录》:小儿耳热不可近,大人骨间寒热,杀蛊毒。
甄权:镇心,安魂魄。
《日华》:治烦闷热狂鬼魅。
(2)倪朱谟曰:
龙骨安心神,定魂魄,敛虚汗,收脱泄之药也。周士和曰:其体坚重,其质黏着,其性收敛,故本草主小儿惊痫、大人癫狂、神志浮越不宁之证,以此宁之。如《日华》言能敛虚汗,止泄泻,渗水气者,总因收摄敛涩,涩以固脱之义。如《别录》又治遗精、淋浊、崩漏、带下、骨脱诸病者,亦敛闭精气,收摄神藏之功也。以上诸病,倘因血热积滞为患者,法当通利疏泄,不可便用此止涩之剂,恐积滞瘀血未清,反能为害也(《本草汇言》)。
周伯度曰:许叔微云游魂不定者,治之以龙齿,古方如远志丸、龙齿清魂散、平补镇心丸,皆收摄之剂也(《本草思辨录》)。
(3)《药征》曰:
(龙骨)主治脐下动也,旁治烦惊、失精。
《和汉药物学》曰:龙骨镇静精神激动之心悸,止发魇之恶梦,并治健忘虚汗、下痢遗精、子宫出血带下等,且能制食际分泌之汗。
【次公按】
古代视龙为神秘之动物,飞腾变化,莫可端倪,故谓其遗骨有潜阳育阴之妙,凡人身血气滑脱,心神耗散,肠胃洞泄,皆能愈之。实则本品之用,重可镇怯,涩以固脱,八字尽之矣。
龙齿与龙骨,虽同生于一体,然龙齿之用,偏于镇怯。
龙骨、牡蛎近世每并用,论潜镇之功,则牡蛎优于龙骨,收敛之功,则龙骨优于牡蛎。
龙骨既以收敛见长,以入丸散,较有用处,入汤药实煎不出何等气味。古人以温粉止汗,具见龙骨收敛之效,在外治矣。
牡蛎
见收敛制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