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推疗法:轻松解决颈肩腰腿痛](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07/27613407/b_27613407.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腰椎动推疗法
第一节 腰椎前部动推疗法
一、腰椎前部抗阻动推疗法
患者体位:
坐位。
治疗师位置:
站立于患者一侧。
起始姿势:
患者腰椎向头面方向屈曲;治疗师右手放于患者腰腹前面,以便对抗患者腰椎前屈力(图4-1A)。
操作手法:
患者主动用力前屈腰部,治疗师右手在患者患侧腰腹前面施加阻力,同时左手示指和中指置于患者患侧腰部或腹部疼痛处按揉,阻力由小到大,活动次数3~5次,按揉时间以指下条索感减轻或消失为宜(图4-1B)。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478CB/15859873904951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4-1_121783.jpg?sign=1739052443-GccMa3moO5j26t7S89jvnA9X5X26fVnb-0-fa8a701b4575367e02ae3f547591dea8)
图4-1 腰椎前部抗阻动推疗法
A.腰椎前部抗阻力起始姿势;B.腰椎前部抗阻力动推疗法
适应证:
髂腰肌、腹肌急慢性劳损,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骨关节炎等。
注意事项:
1.本手法治疗师左手按压的部位主要为腰、腹、臀外侧的肌肉,如髂腰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等。如果治疗师能精确判断是哪块肌肉引起的疼痛,则根据其肌肉解剖结构按相应肌的起止点或肌腹,并根据其对应肌肉深浅把握力度。患者前屈是中立位还是偏左、右侧,依据受累的肌群所定。
2.在进行该体位抗阻动推疗法时,应配合患者呼气进行。
3.本手法中为患者主动抗阻运动,每次操作需要患者和治疗师密切配合,治疗师操作时注意勿用力过猛,或用力过小。
4.患者主动活动用力由小到大,速率根据治疗师指令而定,一般3~5次。
5.治疗师手指按压不宜暴力或次数过多,避免术后肿胀。
二、腰椎前侧牵伸动推疗法
患者体位:
坐位。
治疗师位置:
站立于患者一侧。
起始姿势:
患者坐位,后伸腰部5°~10°;治疗师站于患者身体外侧,右手放于患者肩、胸前面,以便向患者施加向后的压力(图4-2A)。
操作手法:
治疗师右手向患者背侧施加压力,使患者腰椎前侧肌群、腹部肌群处于拉伸状态;同时左手示指和中指放于腰椎或腹前侧方疼痛处按揉,按揉时间以指下条索感减轻或消失为宜(图4-2B)。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478CB/15859873904951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4-2_121787.jpg?sign=1739052443-OuKlX3H9iJIGAFyVJrEbb2Hi3oPzfg5L-0-6c3a776b565a3cc2f751a44366d4d592)
图4-2 腰椎前侧牵伸动推疗法
A.腰椎前侧牵伸起始姿势;B.腰椎前侧牵伸下动推疗法
适应证:
髂腰肌、腹肌急慢性劳损,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骨关节炎等。
注意事项:
1.本手法治疗师左手按压的部位主要为腰、腹、臀外侧的肌肉,如髂腰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等。如果治疗师能精确判断是哪块肌肉引起的疼痛,则根据其肌肉解剖结构牵拉相应肌的起止点按其肌腹,并根据其对应肌肉深浅把握力度。患者后伸腰椎时偏左后、右后还是中立位也是依据受累肌束而定。
2.在进行该体位牵伸动推疗法时,应配合患者吸气进行。
3.本手法为患者被动活动,不需要患者配合,勿紧张,放松就好。
4.治疗师左手按压轻重交替进行,需要注意与右手用力配合进行。
5.治疗师左侧手指按压不宜暴力或次数过多,避免术后肿胀。
6.本手法健侧卧位下进行亦佳。
三、腰椎前部功能位动推疗法
患者体位:
站立位。
治疗师位置:
站于患者一侧。
起始姿势:
患者站立位,腰椎自然前屈(图4-3A)。
操作手法:
患者主动用力前屈腰椎,同时治疗师左手示指和中指放于患者另一侧腰部或腹前外侧疼痛处按揉3~5次,按揉时间以指下条索感或疼痛感减轻或消失为宜(图4-3B)。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478CB/15859873904951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4-3_121790.jpg?sign=1739052443-0gzgdmBpH5ypt0sHiq1NcpiVsfyQ0em3-0-ea262977f56353ce7dd7b157beac4790)
图4-3 腰椎前部功能位动推疗法
A.腰椎前部功能位起始姿势;B.腰椎前部功能位动推疗法
适应证:
髂腰肌、腹肌急慢性劳损,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骨关节炎等。
注意事项:
1.本手法治疗师右手按压的部位主要为腰、腹、臀外侧的肌肉,如髂腰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等。如果治疗师能精确判断是哪块肌肉引起的疼痛,则根据其肌肉解剖结构按相应肌的起止点或肌腹,并根据其对应肌肉深浅把握力度。患者前屈是中立位还是偏左、右侧,依据受累的肌群所定。
2.在进行该体位功能位动推疗法时,应结合患者呼吸进行。
3.本手法中患者为主动运动,每次操作需要患者和治疗师密切配合,治疗师操作时注意勿用力过猛,或用力过小。
4.患者主动活动用力由小到大,速率根据治疗师指令而定,一般3~5次。
5.治疗师手指按压不宜暴力或次数过多,避免术后肿胀。
6.此外,患者可以通过多组动作练习,如仰卧两头起、向后下腰、桥式运动等,来达到锻炼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的目的,此时也可以进行动推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