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九、肠 梗 阻
【概述】
急性肠梗阻属于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分为机械性和动力性,临床上多为机械性,常见粘连性肠梗阻、嵌顿疝或肠腔肿瘤。假性肠梗阻病因不明,病情较轻,多采用保守治疗。
【诊断步骤】
1.问诊要点
(1)腹痛部位、性质、发作频率与变化趋势,是否伴畏寒、发热,有无与之伴随的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早期或不完全性肠梗阻可仍有排气排便)、腹胀等,有无进食异物、柿子、山竹等,年龄及大便习惯的改变。
(2)是否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的频率与程度,呕吐物的量与性状。
(3)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手术史、腹部外伤史,是否有腹股沟区包块、腹部及妇科疾病、心血管病史(主要是心瓣膜病、房颤、心内膜炎、心脑梗死、高血凝状态者)等,处理的方法及转归。
2.体检要点
(1)机械性肠梗阻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绞痛,中腹部或全腹的轻压痛,腹痛伴腹胀、肠鸣音亢进。固定性压痛多提示粘连或梗阻的部位,常见于原手术瘢痕附近,伴有腹膜炎体征提示发生血运障碍。
(2)麻痹性肠梗阻以持续腹胀为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无腹部压痛,常为麻醉、腹腔感染、腹部外伤等原因所致,X线见肠管普遍充气扩张,并可见肠腔内有多个液平面。
(3)结肠梗阻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腹胀、腹痛,早期可无呕吐,听诊肠鸣音亢进不明显,易于发生肠穿孔,常见原因为结肠肿瘤和乙状结肠扭转。
(4)必须检查腹股沟区,以排除腹外疝。
3.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1)血常规、水电解质、血气分析:
了解有无感染、贫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帮助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但对病因诊断价值不大。
2)腹立卧位片:
可明确观察到液-气平面和梗阻近段肠管扩张,可作为首选。
3)腹部超声:
可发现腹、盆腔积液,提示存在绞窄和血运障碍。
(2)选择性检查
1)腹部和盆腔CT:可明确病因、病变的部位、梗阻的程度,应根据病情选择应用。
2)心电图:可初步排查有无缺血性心脏疾病。
3)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可口服水溶性造影剂,既行消化道造影检查,又有治疗作用。
4)对于结肠梗阻、肠扭转建议消化道造影或择期行结肠镜检查。
4.诊断要点
(1)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X线表现为梗阻以上肠管扩张和液-气平面等,即可诊断为肠梗阻。
(2)患者出现以下表现提示绞窄性肠梗阻:①腹痛发作急骤剧烈,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重;②进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且难以纠正;③呕吐剧烈而频繁,出现腹膜刺激征、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④不对称腹胀并有孤立胀大的肠袢;⑤呕吐物和胃管引流有咖啡色液体或粪便,肛门排泄物有血性液,腹腔穿刺见血性液或有混浊粪臭味液体;⑥超声检查腹水大量增多。结合相关病史、辅助检查可鉴别,必要时立即行剖腹探查。
(3)老年人结肠梗阻可为肿瘤或粪块所致,多伴有脱水及电解质失衡。
(4)对于临床表现不严重、病因不明者应考虑假性肠梗阻,主要行保守治疗。
5.鉴别诊断要点
(1)与急性胃肠炎相鉴别:
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和腹泻为急性胃肠炎,多有不洁饮食史,无固定性压痛,无肠梗阻典型的X线表现,一般对症治疗后能较快恢复,易鉴别。早期或不完全性肠梗阻尚有排气排便时与急性胃肠炎难鉴别,需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2)与消化性溃疡穿孔相鉴别:
溃疡病穿孔患者的腹痛常突然发生呈刀割样,腹膜炎体征明显,可呈板状腹,X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无肠梗阻典型的阶梯状气液平面,后期可有麻痹性肠梗阻或粘连性肠梗阻表现,但全身情况较差,一般容易鉴别。
(3)与急性胰腺炎相鉴别:
肠梗阻患者多有腹部手术史或腹部外伤史,为阵发性腹痛,腹部平片检查有阶梯样液-气平面或孤立胀大的肠袢,而急性胰腺炎有胰腺肿大、界限模糊、胰周积液的影像学改变,血淀粉酶升高。重症胰腺炎患者可合并有麻痹性肠梗阻的表现,此时主要依据上腹部增强CT及明显增高的血尿淀粉酶进行鉴别。
(4)与急性肠扭转、急性缺血性肠病相鉴别:
急性肠扭转发病早期即呈绞窄性肠梗阻表现,X线表现为孤立胀大的肠袢,急性缺血性肠病早期腹痛剧烈而体征轻微,无典型的阶梯状气液平面,容易出现肠坏死,坏死后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肌钙蛋白升高,腹部CT或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
6.确定诊断
(1)根据典型表现如: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结合X线表现发现梗阻以上肠管扩张和液-气平面,即可诊断为肠梗阻。
(2)尚需判断是否发生绞窄、肠梗阻为完全或者不完全性(液-气平面不明显,尚可有排气排便)、机械性(如粘连性肠梗阻)、动力性(麻痹性肠梗阻)或血运性(如肠扭转、急性缺血性肠病等)。
【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禁食、卧床休息、开通静脉通道,纠正休克、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2)对症治疗
1)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对病情危重者行心电血氧监护、给予低流量吸氧。
2)肠梗阻时肠壁和腹膜常有多种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梭形芽孢杆菌、链球菌等),对于发热患者应尽早做血培养和监测降钙素原。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都证实尽早和积极地采用抗革兰阴性杆菌的广谱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肠梗阻的病死率。
a.临床常用二代或三代头孢:如头孢西丁1~2g/次,3~4次/天;或头孢他啶每天2~4克,分2~3次静滴;非常严重的感染可每天4~6克,分2~3次静滴。疗程约7~14天,上述药物均为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
b.庆大霉素成人肌内注射或稀释后加入静脉滴注,一次80mg(8万单位),一天2~3次,间隔8小时,静滴时将一次剂量加入50~2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使药液浓度不超过0.1%,该溶液应在30~60分钟内缓慢滴入,以免发生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药物具有耳毒性,损伤听力,小儿禁用。
c.甲硝唑成人常用静脉给药首次按15mg/kg给药,维持量7.5mg/kg,每6~8小时静脉滴注一次。
3)生长抑素可减少消化液分泌,减轻腹胀和肠管水肿,可短期使用,如奥曲肽,用法为0.3mg/12h,持续静脉微泵维持,或0.1mg/8h,皮下注射,仅用于缓解症状而不能解除病因,疗程不应超过5天。
4)对于轻症和单纯性肠梗阻患者可酌情使用生大黄水、液体石蜡、甘露醇等口服或胃管内注入,以及开塞露纳肛、灌肠等润肠通便治疗,向患者说明治疗风险并严格监测病情变化,以免造成病情加重、穿孔等不良后果,对于完全性梗阻者应慎用。
(3)手术治疗
1)肠梗阻患者一旦确诊即应住院治疗,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即可缓解,保守治疗24~48小时无效者或怀疑发生扭转、绞窄、穿孔、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时需及时手术。
2)保守治疗难以缓解者可行剖腹探查、粘连松解、肠袢复位、肠切除吻合、短路或肠造口术等。
3)动力性肠梗阻除非伴有手术指征,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4)有手术史、反复发作、保守治疗能控制的,多为上次手术粘连引起,可在缓解期行腹腔镜探查松解粘连。
2.中医治疗
肠梗阻属中医学“肠结”范畴,是临床的危急候。在专科诊治的基础上,针对保守治疗者,可配合中医康复治疗。
(1)中医内治:
辨证先分气血,临床常见有痞结证、瘀结证、疽结证等证型,其中疽结证相当于晚期绞窄性肠梗阻,急需手术。治则以通下为主,辨证辅以行气、活血等治法。常用方剂有复方大承气汤、桃仁承气汤等。
(2)其他治疗:
针刺取穴以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庭等为主;亦可选用中药保留灌肠、推拿等外治法。
【风险规避】
1.误诊防范
(1)对于年龄大于50岁的慢性腹痛、腹部包块、慢性梗阻、持续大便潜血阳性或间歇性黑便者要警惕消化道肿瘤。
(2)肠扭转、肠绞窄早期等难以明确诊断、病情急速进展,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腹痛持续加剧无间歇、血压下降等应急诊手术或腹腔镜探查,等到有呕血、便血或腹穿见血性液、肠鸣音消失或明显腹膜炎体征时多已经发生肠坏死。
(3)老年患者机体反应差,儿童患者表述不清楚,病情发展快而腹部症状却不典型,故不应过分强调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而应采取较为积极的治疗态度,高度怀疑绞窄时即应探查,以免延误手术时机造成不良后果。
(4)单纯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随病情变化相互转化,要动态严密观察。
2.医患沟通
(1)一般告知:
增加膳食纤维,避免辛辣刺激,及时治疗便秘和腹泻,避免长期卧床等。
(2)风险告知
1)肠梗阻可先采用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无效或发生绞窄时仍需手术。
2)肠梗阻在治疗中一旦出现血压下降、肠鸣音消失、腹水增多、腹水为混浊的粪臭味液体,病死率极高。
3.记录要点
(1)记录有无腹部手术史,记录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主要症状性质特点,有无伴随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
(2)告知需住院治疗,病情严重时可发生肠绞窄坏死,必要时可能行急诊手术,拒绝住院应告知风险并作好记录。
(王三贵 王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