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三兄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添忠汕头学纺织

王春妹是广东蕉岭人,蕉岭是梅州下辖的一个县,和福建的武平、上杭县接壤。王春妹老家那个镇叫十方镇,也在205国道上,离通桥只有20公里。

王春妹14岁就参加革命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就给地下党当小交通员,常跑上杭县,解放后就被留在了湖洋区当妇女干部,岁数比庆远小8岁,党龄比庆远还长。

1952年,寨背还是乡时,她就当上乡党支部书记了。庆裕是1951年走的,她们没有见过面。1956年,寨背降为村了,她喜欢这里的百姓,这里的百姓也不让她走,她就留在了寨背,仍当支部书记。

改革开放后,广东的步伐比福建迈得大,很多农民都去了沿海开放城市谋生。她有一个弟弟,叫王春和,1988年去了汕头,在澄海县金砂镇开了一个纺织作坊,织一些毛衫,由外贸统销。

王春妹想顺路看看这个弟弟干得咋样了。没想到,添忠一看这个活就喜欢上了。

添忠有一点女孩子的性格,手指十分灵巧,在那住了三天,就能上机器织毛片了,尤其是用钩针连片时,比女孩子还巧。

王春和对添忠喜欢得了不得,求姐姐把这个外甥留给他。王春妹征得添忠同意后,就让他留在了作坊里。

金砂镇这类作坊很多,被称为毛衫镇。上游有专门提供毛线纱锭的铺面,下游有提供毛纺机的厂家,中游有织毛衫的作坊,龙头是ST市外贸公司。

王春和的作坊,房子是租村民的,三间房子,一间吃饭睡觉,两间摆毛纺机,一共有六部机器,雇了一个妇女,加上他和妻子,一人守两部机器。他本人还得跑订单、进线、送活,他管的那两部机器,在他不在时就只能停下来。

添忠来了,不仅六部机器都转了,而且连片成衣的效率高出了许多。他还会看图,帮舅母和女工调针脚、连线头、換针频,好象他天生就是干这活的织女似的。

添忠会这些不足为奇,他数学好,脑袋够转,心算特准;

他学木工时十分喜欢添凯的精雕细刻,心中有图案,下刀如绘画;

他从小就爱围着奶奶大娘和妈妈的纺车和织布机转,因为他个小眼尖,大人们经常让他帮忙找断了的线头;

他不仅能找到,还能学着大人们翻转指尖,捥扣接线。

他之所以想留在这个舅舅身边,是因为他发现小宁英说的一些话,什么频道啦?什么电话号啦?什么单元啦?什么几路车啦,他都听不明白,他对那个陌生的地方感到紧张。

添忠跟哥哥做过生意,对赚钱很敏感。他爽耳音听到了大娘跟兄弟唠的嗑:织一件毛衫能赚到5元钱,一部织机一天能织8件,六部就是48件,那么,一天就进240元,一个月就7000多元。

而房租、水电一天才20元,雇工才800元,吃饭一个月有600元足够了。一个月能赚5000元,一年能挣6万元。

他心里盘算,如果学会了这门手艺,自己也开一个作坊,一年就能把老家的二楼盖上,到那时,哥哥一定会夸他能干!

王春妹在汕头住了3天就走了,因为她在屋里住,弟弟就得住机房,机房的机器是通宵转的,添忠和舅舅要把耳朵堵上才能睡觉。对这一困难,添忠都能克服,只要不睡马路上,他就能睡着。

舅舅脾气很温和,对他也很好,吃饭时总给他夹肉,还总说:“你和我儿子一般大,他还在读书,你都出来做工了,正长身体时,多吃点身体壮实。”

舅母也是个好人,就是嘴爱唠叨,总和雇来的女工拌嘴。人家一要走,她就软下来了。添忠渐渐明白了,这里雇工不好雇,尤其是熟练工,都会因工钱少而跳槽的。

添忠勤快,还有眼利见,他来后,纱锭摆放的整齐了,衣片堆得规整了。他还给成衣打了衣服挂,给饭桌上面做了个大台面,包装成衣时不用蹶屁股在地上折叠打捆了。

一个月下来,两口子离不开添忠了,添忠也住习惯了。他开始提摸机器原理和花纹编织的规律了。

添喜和添忠都离开家了,添雄开始下地干活了。他也可以不干,添娥绝不会埋怨他的,因为各家都是这样,男人即使不出去打工,也不会干农活的。因为那会被人笑话的,笑话你没有钱赚了。

添雄是心疼媳妇才下地干活的。他一下地,添娥就撵他回去,她有四奶给她看孩子了,心里就够知足的了,不然,添喜一走,她又要欲哭无泪了。

为此,她对四奶十分好,每天给她捏胳膊捶背,洗脚擦身子,报答她为自已看孩子的恩情。

四大娘虽然83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走路还是那么稳。他不仅能做饭、做菜,而且还会杀鸡、宰鸭,最拿手的是做鱼。

为了两个孩子茁壮成长,她每天都去溪里网魚,网着大的烧着吃,网着小的炸着吃,网到中的炖汤吃。

每次网鱼回来,不管网没网到,她都会说一句:“溪里的魚越来越少了,都是化肥和农药作的孽呀!”

添雄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拿出一亩地来做鱼塘,种上荷花莲藕,既能采莲卖藕,又能卖鱼。墟上的鱼己经长到4元一斤了,一亩水面撒上三千尾草魚,一年能长到1斤就行,能挣12000元。卖莲藕钱就能挣出买魚苗和饲料的钱来。

为了保险起见,他又去县里找添培了。添培也是农口的,帮他找到县农业局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水产专家。

专家告诉他,池塘养鱼要有给氧设备,一亩的水面至少放4个,一套3000块,可以养5000尾鱼苗,草鱼春放冬捕,最多可以长到一斤,多为七八两。第一年不赚钱,第二年是鱼的快速生成期,能长到二斤多重,第三年是盈利期,雌鱼可以产卵了,可以捕之不尽,年年有鱼了。

添雄一听傻眼了,专家见他气馁了,告诉他一种新科技,叫稻田养蟹法,只要用网把稻田四面网住,在稻子插秧后,把蟹苗放进去,到秋就能捕到成蟹。

一斤蟹苗20只左右,10元一斤,到秋一只蟹能涨到3两左右,一斤4只蟹,涨5倍,5元一斤,一斤蟹苗能出25元,挣15元。一般一亩地放200斤蟹苗,出1000斤蟹,挣3000元。

添雄认可了这一项目,询问到哪里能买到蟹苗。专家告诉他,你要想干,我们全力以赴支持你,帮你验水、查土、去化学残留物,还减半价格帮你支网,目的是推广这一科技项目。

添雄决定就这么干了。

专家见他真要干,说道:“这个项目也是有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