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谢蓉蓉同志把即将付梓的《宁波晚清洋泾浜文本 <英话注解>语言文化研究》书稿发给我一阅,并嘱作序。蓉蓉多年前曾于宁波大学读研,与我有师生之缘。毕业后,服务桑梓,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以身作则,不忘科研,孜孜以求,特别注意对地方文化的研究。作为外语出身的专业人员,她研究起了由宁波人编写的用宁波话注音的《英话注解》,并成功申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发表了多篇论文,后又在论文的基础上倾力深研,撰就这部书稿,洋洋数十万言。在细读之余,颇有感触,深觉这一开拓性的学术成果对东海之滨的宁波乡帮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故欣为之序。
《英话注解》的研究对宁波地域文化来说,是极富意义的。宁波的历史文化极其丰富,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保护,诸多遗迹和文献寂寂无闻。春秋越国时期,勾践曾筑城于勾章,到宋时,古城塌毁,今已湮没不可考。吴大帝赤乌年间,西域高僧那罗延来勾章五磊山结茅,后遂发展为五磊讲寺,但那罗延来华事迹已茫不可考。阿育王寺在北宋有寺僧过万,而这样规模巨大的寺庙殿宇,在今天的阿育王古寺几无遗迹可寻。这些物质性的建筑遗迹暂不去说,且看古籍的文化考古方面也不令人满意,如宋代鄞县高僧志盘的《佛祖统记》最早版本,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最早版本等,在宁波当地也少有人知,在学界更是鲜有研究,在民众中更是少有关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在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发展、旅游开发等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宁波市做出了较好的成绩,但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却有所忽视。过于注重商业和经济发展,文化事业投入较少,受到了制约。宁波市的两张名片,“港通天下”,下了很大功夫,见了实效,而“书藏古今”,似乎很少受到重视,也未受到广大民众关注,大量文化人物及其著作文献,要么湮没无闻,要么束之高阁。在这样的现状中,谢蓉蓉同志耗费心血,倾力研究宁波晚清时期的古本《英话注解》,集多年之功,撰成专著,用自己的多年心血为宁波的精神文化建设奉献出一份成果。在目前学术研究都在紧盯着国际热点问题的时候,她能用拔俗的眼光和胆气研究一部早已被人们忘却的英语学习教材,实属难能可贵。她出于对桑梓文化的热爱与关注,独能从几乎被历史湮沉的古籍中剔罗爬掘,发现这部曾在那一特定历史时期对宁波文化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教材,并且联系时代背景的各个方面进行头头是道的深入研究,让我们能够从她的专著中回望那段历史中的宁波语言文化事件及其对后来的影响,同时运用语用学的模因论来分析和解释,这一研究无疑具有学术价值,对我们今天宁波作为文献名邦的历史文化来说,具有现实意义。以宁波话为代表的宁波地域语言文化的研究已有周志峰等学者的多部著作,而在受外来语言文化影响的宁波洋泾浜语言来说,谢蓉蓉对《英话注解》的研究则具有很大的开拓意义。
该书的研究内容系统而又丰富。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引论首先对宁波人冯泽夫等人编写的《英话注解》编写过程、背景、版本、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对自己的研究范围、思路、方法和所运用的理论加以说明。第二章介绍了语用学中的模因论研究,然后阐述运用模因论研究《英话注解》的道理,提出了研究的总体框架。第三章专门研究《英话注解》的语言特色,指出了词汇、句法、语音、标音的模因特征,分析了宁波话与外来语的关系,最后讨论了《英话注解》所反映的语言接触问题。第四章讨论了《英话注解》所反映的文化特色,其中有海洋文化、商帮文化和跨文化交际,最后深入分析了《英话注解》对当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意义。第五章深入讨论《英话注解》与当年的中国英语学习情况。这一章通过《英话注解》这部教材对最早的中国英语学习,特别是民间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探讨中国英语学习史或教学史具有重要价值,指出了洋泾浜英语在中国英语学习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作者在这里所做的分析对研究中国英语教学史具有参考价值。第六章对《英话注解》不同时期的版本进行了比较,深入研究了这部教材的特征,对不同版本的前后修改和变化进行了对照,对教材中收入的各种词汇的增减进行了详细说明,是对这部教材的透彻研究。最后第七章对研究进行理论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继续研究的展望。总体说来,该书章节安排合理,系统全面,考虑周到,论证翔实,具有深度。该书既有理论性,对《英话注解》进行了模因论的全面分析;又有资料性,全书收集了有关《英话注解》的大量历史文献,为我们深入了解和进一步研究这部教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为我们今后深入研究宁波地方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读完这部书稿,令人颇生感慨。冷门研究特别有必要,但很少有人问津。当初蓉蓉在申请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时,曾就这部教材的选题,向我做过咨询。我认为她能就这部教材做深入研究,具有独到的眼光,对发掘宁波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于是鼓励她认真撰写课题申请书,认真阐述选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我认为这样的选题是会得到评审专家认可的。结果令人十分满意,这个选题顺利地得到了批准。成功获批选题后,蓉蓉即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先后撰写了多篇研究论文,对《英话注解》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论文写作过程中,蓉蓉就有关问题和观点与我交流,可见她做事认真。论文完成后,投稿也成一大难题。她向多家刊物编辑部投去论文,但由于学术的市场化,她的论文被认为是冷门的研究,很少有机会或渠道被发表。地方文化研究虽然重要,但异地发表却成了瓶颈,好在像《宁波大学学报》这样的刊物对宁波地方文化研究十分支持,蓉蓉的论文在这家刊物很快被发表。但光有一家地方刊物支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术界对地方文化这样的冷门研究轻视的问题。这次,蓉蓉对《英话注解》全面深入研究的书稿得到了浙江大学出版社的重视,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相信这部书的出版必将对推动宁波地方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书稿花去了蓉蓉大量的心血,如今付梓,可喜可贺。蓉蓉是年轻学者,但对治学态度认真,研究颇为深入,非思维敏锐、心细周密不能到也。写作过程中,蓉蓉跑遍了各大图书馆,细心查阅和收集不为人知的藏书,颇为不易。这些资料既有图书版本方面的,又有历史文献方面的,还有语言学研究方面的,可谓相当丰富,相当深入。书稿既有文字论述,又有图表;既有大量的数据统计,又有较深的理论分析。诚然,这部书稿也有一些不足,比如:书中所涉及的一些人名或机构名称,尚欠具体交代;文字表述个别地方尚欠清晰等,但这些不足瑕不掩瑜。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蓉蓉会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
杨成虎
2018年8月于宁波大学文萃新村竹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