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产权明晰化的含义是( )。
①产权的排他性
②产权的可分割性或可分离性
③产权的不可分割性
④法人财产权的独立化
⑤产权的可转让性
⑥产权的有效保护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④⑤⑥
【答案】C
【考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产权明晰化
【解析】满足产权明晰化的相关条件包括:①产权的排他性;②产权的可分割性或可分离性;③产权的可转让性;④产权的有效保护。排他性产权的确立,使公平、自由的市场交易成为可能;产权的可分离性可使人们在拥有和行使这些权利时实行专业化分工,获取由分工带来的收益增量;产权的可转让性使资源能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在全社会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率的交易不仅需要明确的界定产权,还要求有效地保护产权。
2间接融资是指( )。
A.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关系
B.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融资活动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
C.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融资活动
D.金融中介机构与中央银行之间的融资活动
【答案】B
【考点】货币银行学——间接融资
【解析】间接融资也称为“间接金融”,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3基础货币是指( )。
A.流通中现金
B.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
C.流通中现金+定期存款
D.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答案】D
【考点】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
【解析】基础货币是现金加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并且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是信用货币创造的源头。
4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差用升水、贴水和平价表示。一般情况下,利息率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应( ),利息率较低的货币远期汇率应( )。
A.升水/贴水
B.贴水/升水
C.平价/平价
D.平价/贴水
【答案】B
【考点】货币银行学——升水(贴水)公式的推导
【解析】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的要高,贴水则反之。升水(贴水)公式为:Et-E0=E0(Rf-Rh),其中,Et为远期汇率,E0为即期汇率,Rf为外币一年期利息率,Rh为本币一年期利息率。一般情况下,利息率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贴水,利息率较低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升水。
5如果以课税对象的经济性质为标准,可以将各种税收分类为( )。
A.从量税和从价税
B.直接税和间接税
C.所得税、商品税和财产税
D.价内税和价外税
【答案】C
【考点】财政学——税收分类
【解析】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税种划分为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三大类。A项,按照课税标准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B项,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划分是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D项,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划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6以下不属于财政职能基本内容的是( )。
①资源配置职能
②收入分配职能
③汇率调整职能
④劳动就业职能
⑤经济发展职能
⑥经济稳定职能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①⑥
【答案】B
【考点】财政学——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
【解析】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和经济发展职能。
7如图1所示三条等产量曲线Q1、Q2、Q3。以下正确的表述是( )。
图1 等产量曲线
A.Q1、Q2、Q3是在同一技术水平下的不同产出
B.Q1>Q2>Q3
C.厂商选择在A点生产最优
D.厂商选择在B点生产最优
【答案】A
【考点】西方经济学——等产量曲线
【解析】等产量曲线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所有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描述出的轨迹。等产量曲线有无数条,离原点越远,表示产量就越大。厂商生产的最优点应该是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的相切点,A点、B点不一定是最优点。
8在国际贸易相关法律上所指的倾销应包括( )。
①产品低于正常价位或公平价值销售
②这种低价销售行为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
③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④低价销售是长期持续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考点】国际经济学——倾销的界定
【解析】倾销的法律定义通常以《1994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六条规定为依据,即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法律上所指的倾销有三个构成条件:①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②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③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一价定律
【考点】国际经济学——一价定律
【解析】一价定律是关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商品价格定价规律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这个定律在经济中是通过诸如购买力平价、利息平价、远期汇率等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
2税收原则
【考点】财政学——税收原则
【解析】税收原则是指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亚当·斯密从经济自由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最小征收费用等四大税收原则。瓦格纳作为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代表,提出了税收的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正原则和税务行政原则。总的来说,税收原则主要包括税收的效率原则和税收的公平原则,前者包括经济效率与制度效率,后者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受益原则、能力原则。
3价格歧视
【考点】西方经济学——价格歧视
【解析】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在同一时期内,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①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②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价格歧视被划分为三类: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垄断厂商在不同市场(或对不同的消费群)上收取不同的价格。
4自动稳定器
【考点】西方经济学——自动稳定器
【解析】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的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功能,其自发稳定作用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发挥作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制度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
【考点】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
【解析】(1)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这是取得收益的主要路径。对于所聚集的资金,除了必须保留一定部分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以应付客户提存和转账结算的需求外,其余部分主要以贴现、贷款和证券投资等方式加以运用。
(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自有资本包括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以及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这一部分也称为权益资本。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不过却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外来资金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以及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等。
2试分析本币对外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与实现条件。
【考点】国际经济学——国际收支失衡的若干理论
【解析】(1)本币对外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
①本币法定贬值会使在国际市场上以外币计价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从而有利于增加或者促进出口。其机制流程为:
本币对外贬值→本国出口价格下降→出口量上升→国际收支改善
②本币法定贬值会使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币计价的外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进口高价限制了消费,从而有利于减少或者限制进口。其机制流程为:
本币对外贬值→本国进口价格上升→进口量下降→国际收支改善
通过一增一减两方面的作用,出口得以扩大而进口受到压缩,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2)本币对外贬值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实现条件
依靠本币对外贬值达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效果需要满足多个条件,其中包括:
①对方不报复;
②本币对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通货膨胀);
③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也就是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要大;
④弹性法的使用还存在着J曲线效应,即本币贬值先造成收支的继续恶化,然后才会好转。在大多数情况下,本币的贬值会使一国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只有在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才会改善。
3简述欧元对欧盟及世界经济的意义。
【考点】国际经济学——欧元对欧盟及世界经济的意义
【解析】欧元是欧洲货币联盟国家单一货币的名称,是欧洲货币联盟国家的统一法定货币。欧元的启动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步伐,使所有成员国获得经济收益,尤其是有助于稳定低利率和零汇率风险。
(1)欧元对欧盟的意义
①对欧盟的积极影响
a.欧元实行后,各国将金融政策的制定权交给独立的中央银行。由专门的中央银行来监管单一货币有利于稳定价格,降低通货膨胀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刺激经济增长。
b.实现统一货币有利于促进欧洲内部统一大市场的成熟,带动并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欧元将带动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资金利用率,使欧盟内部统一市场更完善、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c.欧元为欧洲金融部门提供更大的机会,其金融市场规模将空前增大,从而给中小企业带来极大的好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刺激欧盟企业的生产和贸易,同时促使欧洲的金融市场趋向统一。
d.欧元将促使欧盟各国整顿并严格管理自己的公共财政,努力营造健康稳定的经济环境。同时,有助于加强欧盟内部的竞争,缩小与邻国明显差异,吸引人才和投资。
②对欧盟的消极影响
a.对于其成员国,欧元的产生就意味着他们出让了部分的经济主权,无法运用货币政策的调节手段,财政受到严重约束。
b.由于各个成员国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欧元在其内部发展得不到平衡。
(2)欧元对世界经济的意义
①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
a.欧元的面世,有效制约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促进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b.欧元成为国际货币秩序中新的稳定因素,为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奠定基础。
c.欧元的产生对国际贸易及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欧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欧盟成员国内部及欧盟成员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方面,实行单一货币后欧元计价结算广泛出现。以欧元计价的债券、股票交易和投资也不断活跃,欧洲市场作为投资市场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大。
d.欧元使欧盟成为统一货币的统一大市场,资本的流入大量增加,改变了全球的资本流动方向。同时,欧元的出现也会激励其他国家和区域经济组织调整相应策略,使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巨大变化。
②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
a.欧元会加剧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增加国际游资的机会,使国际金融体系更加无序。
b.欧洲银行对于外国银行构成相当大的威胁,加剧世界银行业的竞争。
4简述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
【考点】财政学——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
【解析】纵观各国税制结构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决定税制结构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经济发展水平、征收管理能力、财政支出结构、税收政策目标以及周边国家示范效应等。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低),人均收入越高(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越高(低)。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工业化国家以所得税为主,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商品税为主的原因。
(2)征收管理能力
会计制度越完善,征收管理手段越先进,诚信纳税程度越高,所得税的收入比重越高。相比之下,商品税的收入比重在发展中国家比较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品课税在管理上要比所得课税更容易些。
(3)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结构对税制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专税专用的情况下,如果某项财政支出的需求较大且所占份额较高,那么,为此融资的相应税种的收入比重也会随之较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会保障税。
(4)税收政策目标
理论上一般认为,间接税比所得税更有利于经济增长,而所得税比间接税更有利于公平收入分配。所以,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一般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旨在公平收入分配的发达国家,一般是以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的税制结构。
(5)相邻国家的示范效应
一国的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周边国家税制结构的影响,这种示范效应涉及资本、劳动力、商品在相邻国家间的流动。
四、论述与计算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作出了什么新的论断?
【考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过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解析】(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演变过程如下:
①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通过放权让利,把计划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二大上,“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被正式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②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根据这一论断,在以下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具有统一性;计划与市场板块式结合。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从1984年年底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并进行了具有明显的市场取向的改革,如减少指令性计划比例,扩大市场调节范围,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价格双轨制等。
③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的多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④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在1992年春的南巡讲话中,明确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六大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2已知某经济可描绘为:IS:Y=200-5r+5G,LM:Y=1.25r+5Ms,总供给:Y=210。试求:
(1)当G=5、Ms=40时,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收入是多少?
(2)该一般均衡收入是否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3)如果不是,如何用财政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如何用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
(4)结合以上结论简要说明什么是需求管理政策。
【考点】西方经济学——IS-LM模型中利率的决定;一般均衡与充分就业;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解析】(1)当G=5、Ms=40时,代入IS和LM曲线中得:IS:Y=225-5r;LM:Y=1.25r+200。联立上面两个方程解得:r=4,Y=205。
所以,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收入是205。
(2)因为由(1)得出的一般均衡收入小于总供给,即205<210,所以该一般均衡收入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3)①若货币供给不变,即Ms=40,则将总供给Y=210代入LM方程可得利率为:
r=(Y-200)/1.25=(210-200)/1.25=8
将r=8和Y=210代入IS曲线方程Y=200-5r+5G可得政府购买支出:
G=(Y-200+5r)/5=(210-200+5×8)/5=10
故用财政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政府需要增加政府购买支出5。
②若政府购买支出不变,即G=5,则将总供给Y=210代入IS方程可得利率为:
r=(200+5G-Y)/5=(200+25-210)/5=3
将r=3和Y=210代入LM曲线方程Y=1.25r+5Ms可得货币供给为:
Ms=(Y-1.25r)/5=(210-1.25×3)/5=41.25
故用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政府需要增加货币供给1.25。
(4)需求管理政策是指通过调节宏观经济的总需求来稳定或刺激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统称为需求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