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
当今的许多问题根本来源,并不在于外在的种种因素,外在的现象是内心投射的结果,真正的缘由都来自我们的心灵;内在身心灵的正能量让我们得到快乐成就,负能量让我们得到痛苦。想要改变而努力于外,或许能得到暂时纾解,日后还会反复发生,如同药的本质是现象症状解与暂时解,过于执着于外,甚至反扑回来吞噬我们。努力于内的才是真正根本解,也是我们难得人身的短短一生,真正所要好好努力的地方,也是我们真正的学习所在,因那是我们真正生命所需与所归。
财富是许多人关注的地方,要明白财富从何而来,若把时间与心力过于投入外在的追求,可能会造成舍本逐末。这社会所发生的黑心油、黑心食品与庞氏骗局,就是源于内心世界的严重污染,才会有这些丧心病狂的种种问题一而再的重复出现。找到一个正确谋生与简单投资的路是很重要,而它都是内在的内心指引而来,正如太阳盛德所说:「如果没有弄清楚,很多事情就会愈来愈复杂,如果你已经弄清楚了,再复杂的东西就会变得简单。」修行就是理心,理出好心情,理出不为利诱的心,理出临危不乱平静的心,欣然面对生命中亿百千劫的心志磨炼,提升拒绝诱惑的能力,日益精进增长智能圆满所缺,让我们成为明白的人。
投资致富需要时间的积累,能活得长是身体健康问题,要活得好却是心灵问题。我们除了关注身体的健康,更应该关注于心灵的健康,没有健康的心灵,外在的欲望就是黑洞,愈陷愈深不能满足,好比没有深地基的高层大楼,一味地往高处建设,最终带来的可能是一场灾难。内在世界的平和是真正健康快乐的源泉,当我们内心平静下来,所有周围的事务也会跟着静下来,何来情绪的波动。当我们内心清澈,我们自然选择做对的事物、吃对的食物、养成好习惯、减少外在污染、减轻身心负担、能简单高效理财等,使身心健康愉悦。
财富的源头是什么?赚取财富的目的动机是什么?赚取财富的方法又是什么?投资道理很简单,不要怕不要贪、等待机会寻找机会买好股耐心就有,问题是如何锻炼这个能坚忍能耐的核心真功夫,内心坚强才能有极大耐心能力忍受煎熬、才有能力抵御虚假利好诱惑与利空恐惧的考验。
投资理财的岁月数十年,但能买的低点并不多,没有坚强的内在走不出恐惧与贪婪的牢笼,纵然学到百般知识技术,我们依然会在恐惧与贪婪间摇晃,最终得到可能仅是一场空,一场梦。若心术不正野心大,不当运用杠杆以小博大融资股票或期货投机贪快,忽视下方风险的跌价,补保证的金游戏是温水煮青蛙,害人害命大都源于此。例如,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创办的LTCM公司,虽然以年报酬超过40%短线套利获利,最终还是躲不过风暴倒闭,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发生的崩盘事件,都会让投机高手走投无路锻羽而归。至于赚多少钱,赚取我们应有的能力与福德吧,深深体悟「困厄所在就是福德不足处!」拥有一颗决战长期的德性与耐心,并能理性应对峰谷,才能成为理财赢家,请相信,财富的范围不出于理心的范围!
在上海一个人的时候,有一段长时间,几乎是每晚睡前必读之经典;如六祖坛经、心要法门、金刚经、礼元录……等20几本经典著作,读后有与圣贤同眠之感。常常早上约4点多晨起,写论文到9点,不写论文的时候,我就徒步走路到江湾之共青国家森林公园,然后抄写心要法门经典,于早上9点再从森林公园坐公交车回校,晚上与释心平法师学习打坐修行90分钟,持续多年之后,我才从修行实践过程中,明白经典的妙义,洞悉其隐含意涵,深深感受到修行对理财的重要影响。
理财学习的核心在于「修行」这门最重要的功课,它不只是止于至善的内点解;经济学之预算最大效用,更是摆脱名闻利养、得失毁誉等意识形态牢笼的角点解;效用无边无际往外扩散。修行让我们深入洞察了解与发现身心灵的问题,如同佛陀所悟:「诸尘殆尽,得法眼生」而后能觉察清晰洞见事物的纷扰根源,终止恶性循环发展,并进而将内在潜能发挥。因为投资理财的问题源自于自己的内在,能清楚明白问题所在,加以克服修炼,使内在心灵平和,外在财富自由快乐自然会来,并能体现一个真善美的生命升华,而后有服务利他能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深深体会只有对事物的系统性全然了解,才能做对事不会犯错,而磨炼与修行让我们发现身心灵的问题与无限潜能所在,借由身心灵的探索与学习,不仅可以发现金矿,更是解决所有人生问题所在。因为我们发现的不是一般的表象问题,而是深层的真正核心问题,发现真正问题乃是生命成长的关键、也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答案。当智慧具足、心性具足时,因缘条件成熟时,财富就会自然到来,而且长长久久。
一个因缘,我的女儿带我去认识实践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台东鹿野清净母语农场主人吴曦先生,他坚持三十年清净农法,用善待一切众生,不分地上或地下生物的态度经营农场,参观有着蝴蝶飞舞,万物参与平等共生共荣的农场,恍若经典所现「正德、利用、厚生」「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华严世界,明白了经典中的「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真如」,然后又看了禅修道场,与其大堂上陈列一辈子可能看不完的南传北传所有重要经典之后,在心中开办一个结合修行、经典、哲学与理财教育的构思就开始不断生起。写这本书也是在这样因缘而起、惟尘事甚多,如无量寿经所说:「急不急之事」以致怠惰至此,书不成书,册不能列,想到毓老师说:「出书没圆融会害人」,只能不放逸,继续行证体悟努力精进!本书是三十多年理财实践心得,书中不足的地方甚多,还需要更多时间去体证完善,惟体证究竟圆满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加上年岁不低,本书也仅能将实践所悟心得分享,明白的写出来以励后进,不明白的就继续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