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态城镇篇
Chapter Ⅱ Liveable Cities and Towns
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城市总规编制[1]
Formatting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with the Idea of Ecological Progres
贵阳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成立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现在贵阳市实施的96版总规,期限是1996年到2010年,即将到期。新一轮总规的期限是2010年到2020年。我讲讲初步想法。
制定城市的总规,首先要解决城市性质、城市定位问题。96版的城市总规将贵阳市定位为“贵州省的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这个定位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十多年过去了,各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变化,我们要与时俱进。贵阳究竟怎么定位?是照搬原来的思路,还是结合实际做一些新的思考?值得认真研究。在与国内外有关专家交流之后,我们初步将贵阳市定位为生态文明城市,包括六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生态环境优美;二是生态产业发达;三是文化特色鲜明;四是生态观念浓厚;五是市民和谐幸福;六是政府廉洁高效。
为什么提出将贵阳定位为生态文明城市?有这么几个考虑:第一,这是贵阳的比较优势所在。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比较优势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一种物品、提供的一种服务比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贵阳的比较优势是什么?我认为最明显的就是气候,贵阳是中国避暑之都,加上空气质量好,具有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二,这是创新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一个地方究竟怎么发展,有多种选择。贵阳是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特别是工业化程度比较低,这是短处;但贵阳的生态环境没有因工业化过度发展而被破坏,这是长处,是用多少GDP都换不来的。因此,我们要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符合贵阳市情的生态文明发展路子。第三,这是当今城市发展的潮流。生态城市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的,它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态城市一经提出,便受到全球广泛关注。目前,印度的班加罗尔、巴西的库里蒂巴、澳大利亚的怀阿拉、美国的克里夫兰都是按照生态城市的理念规划建设的。特别是印度的班加罗尔,凭借海拔适中、气候宜人、优良的空气质量以及干净整洁的环境,吸引了大批科技人才前来定居,成了世界上最有名的软件生产基地。贵阳的自然条件与班加罗尔差不多,要学习其先进经验。
确定生态文明城市定位之后,就要把这个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之中。城市空间布局方面,要通过绿地、湿地、公园、森林、湖泊等把几个片区有机相连,真正形成“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特色。贵阳是山城,山是宝贵的资源,但现在“山”这个文章没有做够、做好。有的地方山有多高,老百姓的房子就建得多高,特别是有的开发商为了一己私利将山炸得遍体鳞伤,很可惜。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要在规划上控制。在城市,每一个街区、每一栋建筑的规划设计,都要贯穿生态文明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相协调,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在农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文明乡镇、生态文明村寨。产业方面,要扬长避短,大力发展生态产业,重点发展旅游、文化、现代物流、高新技术等产业,特别是要把“避暑之都”和民族民间文化优势发挥出来,培育和强化城市文化特色,推进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按照生态文明理念,严格城市功能区分,科学划定城市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要贯穿生态文明理念。环城高速公路以及其他骨干道路要建成景观路、生态路、环保路。生态社会建设方面,要让老百姓感到住在贵阳很幸福。生态文化方面,要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意识,对自然环境抱着尊重、友善态度,形成生态化生活方式。在体制机制方面,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市人大正在研究制定在全市范围内禁止销售、使用含磷物品的相关法规。我们还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为生态建设作出贡献的地区实行补偿。通过这些措施,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求是非常高的,指标是非常严的。我们制定了衡量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一共有33项,包括绿色出行、绿色建筑、市政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每一项达到什么程度都有明确规定。贵阳现在的一些指标差距还很大,比如,公交出行分担率只有20%多,而生态文明城市要求达到50%。比如,产业结构还不太合理,重化工占比较高,磷、铝等资源型产业主要靠卖矿石及初级产品,如果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重的越来越重,轻的越来越轻,那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也将是一句空话。
总之,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理念,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有了这个目标就像有了灯塔一样,我们就知道新一轮总规编制往哪儿努力了。
注释
[1]这是李军同志2007年11月28日在贵阳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