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移动互联网基础
过去的3个世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生产力飞跃的3个世纪。从1712年汤姆斯·纽科门发明蒸汽机和1781年詹姆斯·瓦特发明现代蒸汽机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类社会进入机械系统的时代。从1867年韦纳·冯·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和1870年格拉姆发明电动机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社会进入电气化时代。从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发明图灵机以及1945年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第一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开始,计算机日益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收集、处理和分发;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是信息的广泛共享与高效处理[1]。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对信息时代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二者融合所产生的计算机网络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Tanenbaum教授在《计算机网络》一书中,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通过同一种技术相互连接起来的一组自主计算机的集合,所谓相互连接是指各台计算机之间能够交换信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行走在路上的人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发送或者接收电子邮件、浏览网页或者访问远程文件等。随着无线接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移动操作系统和移动浏览器的开发,无线移动互联网具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应用,并且越来越多的使用者逐步接受无线移动互联网。据统计,2016年8月份我国手机上网用户已经达到10亿,每月每户平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近800MB,手机上网流量占9成。与此同时,“无线城市”不仅成为耳熟能详的新名词,而且通过Wi-Fi、4G等无线网络技术组建的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可以说,无线通信成为固定宽带之后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无线移动互联网代表了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乃至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21世纪已成为无线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本章1.1节是引言,1.2、1.3分别回顾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演进历程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和特点,1.4节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相关标准化组织,1.5节阐述了移动互联网的设计要求,1.6节是本章小结。
1.1 引言
计算机网络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影响力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是互联网[2]。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所建立的ARPANET。ARPANET是由一些被称为接口消息处理器(IMP)的小型机所构成的分组交换网络,每个节点具有接口消息处理器和主机,主机向接口消息处理器发送消息,接口消息处理器将该消息分组,接着向目的节点发送分组。ARPANET已经具备了互联网的一些特点,并迅速成长。
虽然ARPANET成长迅速,但是各个网络的消息格式、接口等缺乏统一标准,多个网络之间的互联和通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方案在于协议,只要各个网络采用相同的协议,那么相互之间的通信就能够实现[3]。这促进了有关协议的研究工作,最终研究者们提出了TCP/IP参考模型及其协议簇[4],该模型被专门设计用于处理网络互联的通信。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连接到ARPANET,TCP/IP成为互联网的核心协议簇。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ARPANET的基础上,建立了美国境内的骨干网络,并且将一些区域性网络连接到骨干网上,这些区域性网络和骨干网构成了NSF-NET。随着NSFNET规模不断增长,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鼓励MERIT、MCI和IBM组成非营利性企业ANS,该企业在NSFNET的基础上构建了ANSNET。随后,ANS被美国在线公司(AOL)收购,美国在线等公司成为IP服务的提供商。可见,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军用需求推动最初建立、政府资助推动扩大发展和商业运营推动广泛应用的过程,其演进过程如图1-1所示。随后,随着文件下载FTP、远程访问TELNET、电子邮件乃至万维网应用的发明,互联网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
图1-1 互联网的演进
除了帮助ARPANET成长之外,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还资助了卫星网络和分组无线网络PRNET,PRNET成为无线移动互联网的雏形,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移动自组织网络,然后进一步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无线mesh网络等无线移动互联网,如图1-2所示,相关内容在后续章节详细阐述。
图1-2 移动互联网的演进
纵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发展经历了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从固定结构互联网到无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1.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演进
数据通信是指通过某种传输介质在两台设备间进行数据交换。数据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消息、发送方、接收方、传输介质和协议[5]。其中,消息,或者称为报文,是需要由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换与传送的基本数据单元。发送方、接收方分别是发送、接收数据消息的设备,可以是计算机、移动节点、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传输介质是将消息从发送方传送到接收方的物理通路,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协议是控制数据传送的规则,进行通信的设备双方需要按照相同的约定进行消息传送,这种约定就是协议。图1-3所示为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首先发送方按照一定协议将数据封装成协议要求的消息格式,即报文,报文通过传输介质传送到接收方,接收方按照协议的约定解析该数据消息以获得传送的信息。
图1-3 数据通信基本原理
人们最初使用的电话是与固定接口连接的固定电话,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无需与固定接口连接的移动电话(即手机)。移动电话的使用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信成为现实,人们对互联网数据通信的移动性提出了要求,希望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发送或者接收传真和电子邮件或者浏览网页、访问远程文件,希望实现移动办公室、移动管理等。在该需求的推动下,无线移动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
移动电话系统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的模拟语音通信;第二代数字语音通信的移动电话系统(扩展为2.5G后可以支持低带宽数据通信),主要采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和码分多路访问系统(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第三代移动电话系统则同时支持数字语音与高速数据混合通信。其中,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主要包括TD-SCDMA、WCDMA(Wideband CDMA)和CD-MA2000等。
移动电话系统和无线移动互联网都是在移动环境下对数字信号进行无线传输,并且都可以使用移动电话等作为终端设备,但是二者存在很多不同之处。首先,无线移动互联网主要面向数据包传送,而移动电话系统侧重固定带宽的高质量语音传送。其次,无线移动互联网在不同情况下,其数据流量和服务质量要求均存在较大差异,而移动电话系统的语音传送则具有固定带宽和服务质量要求。比如,在无线移动互联网的网页浏览中,通常需要较低的数据流量,但是也具有突发数据流的可能。在文件下载过程中,通常需要较高的数据流量,但也有可能由于传输完毕或者网络拥塞造成数据流量的突然降低。在流媒体传送中,则对延迟、带宽和丢失率有一定的服务质量要求。最后,无线移动互联网往往对带宽需求很大,而移动电话系统则没有这样的要求。
从2009年初开始,ITU在全世界范围内征集IMT-Advanced候选技术。2009年10月,ITU共计征集到了6个候选技术。这6个技术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3GPP的LTE的技术,我国提交的TD-LTE-Advanced是其中的TDD部分;另一类是基于IEEE802.16m的技术。
ITU在收到候选技术以后,组织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进行了技术评估。在2010年10月份,在我国重庆,ITU-R下属的WP5D工作组最终确定了IMT-Advanced的两大关键技术,即LTE-Advanced和IEEE 802.16m。我国提交的候选技术作为LTE-Advanced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包含在其中。在确定了关键技术以后,WP5D工作组继续完成了电联建议的编写工作,以及各个标准化组织的确认工作。此后WP5D将文件提交上一级机构审核,SG5审核通过以后,再提交给ITU讨论。
在此次会议上,TD-LTE正式被确定为4G国际标准,也标志着我国在移动通信标准制定领域再次走到了世界前列,为TD-LTE产业的后续发展及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基础。
TD-LTE-Advanced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3G标准TD-SCDMA的发展和演进技术。TD-SCDMA技术于2000年正式成为3G标准之一,但在过去发展的17年中,TD-SCDMA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标准,在产业链发展、国际发展等方面都非常滞后,而TD-LTE的发展明显要好得多。
2010年9月,为适应TD-SCDMA演进技术TD-LTE发展及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加快了TD-LTE产业研发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率先规划2570~2620MHz(共50MHz)频段用于TDD方式的IMT系统。在良好实施TD-LTE技术试验的基础上,于2011年初在广州、上海、杭州、南京、深圳、厦门六城市进行了TD-LTE规模技术试验;2011年底在北京启动了TD-LTE规模技术试验演示网建设。与此同时,随着国内规模技术试验的顺利进展,国际电信运营企业和制造企业纷纷看好TD-LTE发展前景[1]。
2012年1月18日,国际电信联盟在2012年无线电通信全会全体会议上,正式审议通过将LTE-Advanced和WirelessMAN-Advanced(IEEE 802.16m)技术规范确立为IMT-Ad-vanced(俗称“4G”)国际标准,我国主导制定的TD-LTE-Advanced同时成为IMT-Ad-vanced国际标准。
日本软银、沙特阿拉伯STC和mobily、巴西Sky Brazil、波兰Aero2、印度Augere等众多国际运营商已经开始商用TD-LTE网络。同时,国际主流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基本全部支持TD-LTE,而在芯片领域,TD-LTE已吸引17家厂商加入,其中不乏高通等国际芯片市场的领导者。
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缩写为5G,也是4G之后的延伸,正在研究中。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终端即时通信应用蓬勃兴起。例如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
1.3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与特点
1.3.1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各自独立发展后互相融合的新兴市场,目前呈现出互联网产品移动化强于移动产品互联网化的趋势。从技术层面的定义,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的定义,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因此一般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桌面互联网的补充和延伸,应用和内容仍是移动互联网的根本。
1.3.2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虽然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共享着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但移动互联网有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准确性、可定位的特点,日益丰富且智能的移动装置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客户需求来看,移动互联网以运动场景为主,碎片时间、随时随地,业务应用相对短小精悍。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终端移动性
移动互联网业务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服务,移动的终端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
(2)业务使用的私密性
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3)终端和网络的局限性
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便携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限制:在网络能力方面,受到无线网络传输环境、技术能力等因素限制;在终端能力方面,受到终端大小、处理能力、电池容量等的限制。无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必须遵循按流量计费的商业模式。
(4)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
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自身的特性以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终端类型以及特殊的终端应用。
1.4 协议与标准化组织
在使用无线电磁波作为传输介质将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连接的情况下,为了进行通信,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必须达成协议。协议是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是用来控制数据通信的各个方面的规则。协议的关键因素包括语法、语义和时序。其中,语法是数据的结构或者格式,主要描述各个数据组成部分的顺序;语义主要规定每部分比特流的含义;时序则描述发送数据的时间以及速率。
目前,产业界有众多的网络设备生产商和供应商,一个单独的网络设备生产商容易保证自己的产品之间能够较好地协作,但是多家生产商所生产的同类网络设备要进行互联互通,就必须遵循相同的协议。对数据通信而言,标准就是指协议的文本定义和阐述。
数据通信标准包括两种:事实标准和法定标准。事实标准是指业界广泛使用而非正式颁布的标准,例如IBMPC及其后继产品成为个人计算机的事实标准。法定标准是权威的标准化组织所采纳的、正式颁布的标准。无线互联网的相关技术标准大部分都是由标准化组织制定并颁布的。鉴于标准的重要性,下面将介绍与无线互联网相关的主要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
1.4.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目前,国际标准领域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于1946年,是一个由89个成员国的国家标准组织组成的国际组织。ISO为大量的学科制定标准,具有约200个处理专门主题的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TC),其中TC97负责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每个技术委员会具有若干分委员会,分委员会则通常由若干工作组组成。
1.4.2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在标准领域的另外一个重要组织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领域专业组织,负责开发电气、电子和计算机领域的标准。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由很多委员会(工作组)组成,802委员会完成了大量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制定工作,见表1-1。其中,IEEE 802.2、IEEE 802.4、IEEE 802.6、IEEE 802.7、IEEE 802.9、IEEE 802.10、IEEE 802.12、IEEE802.14的工作组已经停止工作;IEEE 802.8的工作组已经自行解散;IEEE 802.3、IEEE802.11、IEEE 802.15、IEEE 802.16是目前非常重要的工作组,研发了很多通信标准,他们的大量工作成果已经成为无线接入网络技术的基础。第2章将详细阐述这些无线接入网络技术的标准。
表1-1 IEEE 802工作组[1]
(续)
1.4.3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当ARPANET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美国国防部建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对该项目加以监督。1983年,该委员会被定名为互联网工作委员会(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IAB),后来更名为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委员会。1989年,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委员会进行了重组,成为互联网研究任务组(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IRTF)和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Force,IETF)。
在互联网工程任务组中,有关互联网工作的文档、新协议或者修改协议的建议都以技术报告的方式提出,这些报告被称为互联网RFC(Internet Request For Comment)。所有RFC按照创建的时间顺序编号,所有RFC以及RFC草案可以在http://www.ietf.org/网站上查阅。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已经成为互联网标准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组织,也是创建互联网的核心TCP/IP协议簇的组织。例如,IP协议为RFC 791,TCP协议为RFC 792。IETF针对移动互联网专门成立了包括manet、mip4、mext等近10个工作组。
1.4.4 国际电信联盟ITU
在电信标准领域最为权威的官方组织是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国际电信联盟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主管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由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和开发部门(ITU-D)三大核心部门组成,包括191个成员国和700多个部门成员及部门准成员,其前身为根据1865年签订的《国际电报公约》成立的国际电报联盟。1906年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27个国家在柏林签订了《国际无线电公约》。1932年,7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马德里开会,决定把两个公约合并为《国际电信公约》,并将国际电报联盟改名为国际电信联盟。1934年1月1日新公约生效,该联盟正式成立。1947年,国际电信联盟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从瑞士的伯尔尼迁到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的电信标准化部门负责对电话、电报和数据通信接口提供一些技术性的建议和标准。
1.4.5 中国的标准化组织
我国在无线互联网相关技术领域的主要组织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国家无线电办公室)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无线电管理局负责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hina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Association,CCSA)是国内企事业单位组成的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把通信运营企业、制造企业、研究单位、大学等企事业单位组织起来制定通信标准并且推荐给政府。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由会员大会、理事会、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技术管理委员会、若干技术工作委员会和分会、秘书处构成,主要包括IP与多媒体通信、移动互联网应用协议、网络与交换、通信电源与通信局站工作环境、无线通信、传送网与接入网、网络管理与运营支撑、网络与信息安全、电磁环境与安全防护等技术工作委员会,并且设置家庭网络、通信产品环保标准等特设任务组。
1.4.6 其他标准化组织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是由公司、政府和其他成员组成的自愿组织。它们协商与标准有关的活动,审议美国国家标准,并努力提高美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地位。AN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之一。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负责授权和管理除联邦政府使用之外的射频传输装置和设备。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s,ETSI)是非盈利性的欧洲信息和通信技术标准化组织,其贯彻欧洲邮电管理委员会CEPT和欧盟委员会CEC确定的电信政策,并且负责电信、广播和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日本无线工业及商贸联合会(Association of Radio Industries Business,ARIB)是由日本邮政省特设成立的,并从发展无线产业的角度去调查、研究、开发无线技术,对无线频率的使用提出建议,在电信和广播领域推动新的无线系统的实现和广泛应用。日本电信技术委员会(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mittee,TTC)是民间标准化组织,该组织通过制定电信网络之间、电信网与终端设备之间等互联的协议和标准,促进电信领域相关技术的标准化。
1.5 移动互联网的设计要求
基于无线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其与移动电话系统之间的差异,在无线移动互联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即时接入
无线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要求总是处于在线的状态,以便随时随地获得无线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这就要求扩大网络信号覆盖范围,使得原来没有有线网络接入的地方也能够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为了达到该目标,往往需要采用移动自组织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无线Mesh网络等组网方式,以及多种无线接入技术。
2.支持突发流量
无线移动互联网着重提供数据传输业务。与语音业务相反,不同的数据业务所需要的带宽资源不同,即便是同一个数据业务在不同时间所需要的带宽也有很大差异。例如,网页浏览过程中,可能会同时开启多个TCP连接,占用很大带宽来传输该页面上显示的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传输完毕则不再占用任何带宽。因此,要求无线移动互联网需能要很好的支持突发流量。
3.提供无缝的移动性
无线移动互联网相对固定结构网络而言,最大的特点在于节点的移动性。移动用户不仅能够访问通信对端,也需要能够被别人随时随地访问,甚至节点在移动过程中也需要无缝连接。也就是说,移动节点的用户在使用无线移动互联网时,希望对节点的移动是无感知的,如同使用固定结构网络进行数据访问。为此,需要研究移动IP技术、无线TCP技术以及异构网络互联等关键技术。
4.支持服务质量控制
无线移动互联网需要支持各种应用,包括多媒体业务和实时通信业务等。这就需要设计适合其特点的服务质量控制机制。可以说,服务质量控制机制是无线移动互联网得以广泛应用的必要条件。为此,需要在无线移动互联网各层协议中研究其服务质量控制方法,例如,如何在无线高误码率环境中提高TCP传输带宽或者控制传输丢失率和时延等。
5.提供安全保障
由于无线网络传输不需要使用光纤、双绞线等媒介,无线电磁波在空间中传输容易被窃听,因此无线移动互联网需要建立适合其特点的安全机制,为各种上层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传输。可以说,无线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机制与服务质量保证机制一样,是无线移动互联网得以广泛应用的必要条件。
6.提供灵活的组网方式
无线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具有很强的异构性,包括带宽需求、移动范围、移动速度和能耗需求等。因此,无线移动互联网强调,针对不同的场景需求采用不同的组网方式,例如低能耗弱移动下可以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高移动低带宽需求可以采用移动自组织网络,而弱移动的无线骨干网则可以采用无线Mesh网络等。
1.6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在回顾了无线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与演进之后,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特点,然后给出了协议、标准的概念以及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的基本情况,最后总结了移动互联网的设计要求。
习题
1.Tanenbaum教授在《计算机网络》中,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相互连接起来的一组自主计算机的集合,所谓相互连接是指各台计算机之间能够交换信息。结合上述定义,谈一下你对无线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2.互联网作为影响力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有着几十年的历史。简要介绍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总结互联网发展历程中的研究思路,并根据该研究思路对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3.数据通信是通过某种传输介质在两台设备间进行数据交换,数据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消息、发送方、接收方、介质和协议。请结合图1-3阐述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以及消息、发送方、接收方、介质和协议的概念,列举一个数据通信的实例,并结合该实例阐述你对消息、发送方、接收方、通信介质和协议的理解。
4.无线通信摆脱了以往通信所依赖的双绞线、光纤的限制,可以在水中、空气中甚至真空中进行通信。请列举3种无线通信所依赖的传输媒介,并且结合上述例子分析无线传输的基本特点,以及该特点对无线移动互联网设计具有何种影响。
5.随着无线通信用户增多,需要大量使用通信资源,多址技术作为资源共享的一种方式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重点。请列举几种介绍常见的多址技术。
6.根据传输介质的属性,可以将通信方式划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根据通信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将互联网划分为固定结构互联网和无线移动互联网。请谈一下你对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固定结构互联网和无线移动互联网的理解,以及“无线”与“移动”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别。请列举你身边的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固定结构互联网和无线移动互联网的实例。
7.请你设想下述情况:在战场上作战的士兵,需要及时得到医疗服务,然而随着战争的推进,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断改变。请问,在这种情况下,若能够通过一定形式的计算机网络使得士兵相互之间及时取得联系并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服务,应当采用哪种形式的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相比,该类型计算机网络具有哪些特点?
8.移动电话系统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并且移动电话系统和无线移动互联网存在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列举二者之间的相同点。试想,使用移动电话进行通话和使用移动电话上网,这两类应用之间存在哪些差异?根据这些差异,讨论移动电话系统和无线移动互联网的不同点。
9.在国际标准领域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请访问网站www.iso.org,了解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基本情况,简要介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组织形式。
10.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负责开发电气、电子和计算机领域的标准,其中802工作组完成了很多种类的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制定工作,请介绍4个较为重要的IEEE802工作组,及其所制定通信标准的主题。
11.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是互联网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标准化组织。请访问IETF网站http://www.ietf.org/,列举与无线移动互联网相关的3个IETF工作组(Working Group)并总结各工作组的主要工作内容。
12.在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中,有关互联网技术的协议都以技术报告(即RFC)的方式提出。请登录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的网站,并且查看4个与无线移动互联网相关的RFC,了解RFC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简要说明这4个RFC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 Andrew S Tanenbaum.计算机网络[M].4版.潘爱民,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Naughton John.A Brief History of the Future[M].Overlook Press,2000.
[3] Maufer T A.IP Fundamentals[M].Prentice Hall,1999.
[4] CERF,ROBERT E Kahn.A Protocol for Packet Network Interconnec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1974(22):637-648.
[5] Behrouz A Forouzan.数据通信与网络[M].吴时霖,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