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酒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家大业大的老宋家

女儿嫁了,那就是别人家的人,跟她是半点关系都不在有了,一个个还会因为嫁得好,不在听她这个母亲的话。

自打大丫头去了河间府,这两年都没来看过她了,连封信,都没有给她稍过,半句问候都不曾给家里两老,让老太太对她怨言更多。

想要依靠她们,还不如在看得见时,多秀几块帕子,多存几个铜子,而她,用宋小蔷来堵宋晓梅的嘴,那是一堵一个准。

四房的大闺女宋小蔷,有个好爹,在家时小姐似的,又给选了好亲事,出嫁后过着少奶奶的生活,不说村里有多少人羡慕嫉妒,就是县里都有很多闺女嫉妒。

可惜,自家闺女没有那么有能耐的爹,只能靠她自己去博,也不知道她能给自己博出个什么样,更不知道她出嫁后是否也跟她大姐二姐般。

想起两个女二,小王氏的脸刷一下直接黑成了棺材板。

在见她的脸色柔和后又阴沉了下去,以宋小梅在她手低下活了十一年的经验,宋小梅知道,她娘这是又在想儿子了,缩着脖子大气都不敢出,直到好半响后。

小王氏抬头挺胸:“走吧”

“哦···”宋晓梅暗暗松了提起的心。

屋里人走了,矮屋门没有关上,就这么大咧咧开着,空间里宋灼蓁还在龇牙咧嘴。

尼玛,现在知道这小王氏为什么会这么下死手了,感情她没儿子还嫌她给老四一房挣了银子。

只是她的心比她下的手还毒,居然都想到要卸磨杀驴了,美得她,不过,她倒是给她了个好提议,让她从银子入手。

可话又说回来,说到这宋家,她真的只有一个深深的佩服。

真是家大业大啊!

一个老头,一个农村老头,居然有这么多的银子,小说里不多说农民都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住的茅草屋四面透风,吃的糠加野菜还衣不蔽体。

为什么她在的这个世界里,农民却富得流油,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孙子还有小斯,虽然这么暗腹着,其实脑子里原主娘对原主的话,还有原主的记忆都让宋灼蓁清楚明白,这是为何。

还能为何,有了原主娘这个傻缺呗!

话说,在十九年前,这宋家就宋家村一平凡的庄户人家,像这里的每家每户一样,他们也靠天吃饭。

事实上,早年这一家的日子是比很多人家难的。

因生的儿子多,吃用多,那日子过得可寒颤了,为了补贴家用他们不得不小打小闹的做些货郎生意。

突的,有一天,宋老四带了一个女人回来做妾,初时大家对他是说什么话的都有,可在妾进门后,居然有了铺子还开了酒坊,然后,他那正房怀了不说,就是大房二房都跟着又怀上,一家人就跟开了怀似是,那是一个赛一个能生,到目前为止,宋家,是村里人口最多的人家。

话说这宋大福膝下有七子,那是个个孝顺,他说他不死,就不能分家,这一家子就一直不分,问题是儿子是一样样的,但挣的钱却是不一样的啊。

宋老大一家游手好闲,怕是一个子都挣不进门,宋老四却在镇上县里都有门面,卖的酒又是送进京城的,完完全全是他养着宋家一大家子。

可是养了这么多人,人家却心甘情愿,这真是羡慕死村里人,所以,走在村里,他宋大福的腰杆子是挺得最直的,不止有个会挣钱的老四,还有六个跟他一样会生的娃。

说到老爷子会生,就不得不说说这一家子人口分布。

宋老大娶王家村女,王氏,下头三子三女,三子两女以婚嫁。

他们这一房的老大下头有一儿一女,老二下头有两子一女,老三下头有两子。

他这房的大孙子已婚,孙女也嫁了一个,曾孙怕是快有了。

老二娶张氏女,生有一子三女。

老二家的,全部成了婚,他这房的的孙子快要出生了。

老三娶小王氏,王家村跟大王氏是堂姐妹,没儿子,就三女儿。

三个女儿两个已经出嫁,小的那个才十一岁,不过快了,在过年把就会相看。

在来就是老四,也就是原身的爹,娶的是袁家女,起初结婚五年都不下个蛋,在原主娘被骗进门后,不止原主娘生了,那原配是更能生。

一口气就生了八个,比宋家老太太还多一个。

如今这家就大丫头嫁了人。

而后就是老五,娶的是本村的宋氏,早不知道多少年就出了五福的,家有两儿一女。

三孩子都已经圆成,有两孙子,一孙女。

最后就是老六跟老七。

老六家的姓徐,四个儿子老大成了,有个女儿。

老七家的姓曾,三儿一女,跟着上头的比,他家人口算最单纯,老大也不过十四岁。

第五代都快有了,却还不分家,这一家人除了原主娘三,是足足有五十九人。

在这个时代,因婚嫁得早,四代同堂的人很多,五代的就不多见了。

像他们这种,都快有曾曾孙,儿子都快做曾爷爷了却还不分家的,大户人家很多,但在农村去很少,宋家可谓是这十里八乡的第一家。

在现代,通常,孩子圆成完父母就会分家。

在古代,讲究的是家族,这人口越是多,家谱越是长的人家,才越是能得尊重,很少有人在父母在时分家,当然,也不是就没有,有的父母开明,有的父母偏心,例外自然就有了。

而古代,人的寿命都不长,五十多就是老人了。

像宋家这两老都快七十的,很少,像他们这般曾曾孙都快有了,却还是没有要分家的打算的人,就更少了。

通常,谁都会想要多顾及小家,老人不让分,媳妇也会撺掇,毕竟,自己都当爷爷了还得让父母当家的,这实在是有点丢份。

但显然,这一屋子的人没这种感觉。

这一大家子人,全在,吃饭都要摆六桌,可谓是多子多福的典范,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全福人家。

只是人口多,朝廷给的宅基地却是按户分的,一户就一亩。

宋家人虽然多,可是没分家,自然,也只有一亩。

在原主娘没有来时,这家人口要少大半,一家就住老屋,可是原主娘来了后,这一家是赛上了,几个伯娘一个比一个能生不说,还半个夭折掉的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