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兴亡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 平安武士的战争样式

平安时代的武士在日益频繁的战争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战争模式,这种战争模式继承了关东骑射文化的传统,并由关东武士发扬光大。

(一)“一骑打”与合战规则

平安武士的战争称为 “合战”, “合战的样式是骑马战、弓矢战、刀的格斗战”。“前九年之役……依然是采取个人战的形式。” “保元、平治之乱的合战样式等,还是个人战的样式和武具,与从前相同。”[84]“正规的战斗是一对一的一骑单打。”[85]主体是个人战,由敌对双方一对一的打斗定胜负,即双方选代表决定胜负。“一对一的打斗是当时战争的规则和武门名誉的行为。” “先是双方派出的战将进行骑在马上的弓矢战,矢射完后又拿大刀交战,若是还不能定胜负,便在马揪打,最后是跌落在地上揪打。”[86]“前九、后三”两役的合战绘卷中,也主要是 “一骑打”。

合战有一定的规则, “10—11世纪形成的战斗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选定合战日期和场所,二是保障军使性命,三是战斗参加者的姓名,四是一骑单打的原则,五是不杀降者和非战斗员”[87]。此外,战争程序 “还有语言战”[88]。这种经典的合战样式,与中国著名的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描述的战争场面颇为相似。在有关 “前九年之役”的绘卷中,还可以看到击鼓进军的战斗场面。

合战之前,交战双方先有一番 “语言战”。大声自我介绍,诉说自己的居住国、姓名、先祖以来的系谱和功勋,以先祖的勋功威吓对方和强调自己的存在价值,即夸耀祖先系谱和勋功的 “氏文读”。“中世前期的合战模型,开战之际都要进行 ‘言语战’。即盛赞自己的德行、侮辱对方的语言战斗…… ‘言语战’的重要构成要素,是用语言夸耀自己作为兵的名誉的家系。”[89]内容 “从追溯先祖的功勋,到宣扬今日合战的正义性和敌方的不义,压倒敌方的士气”[90]。如 “保元之乱”时,武将大庭景能和景亲在阵前描述自己的家世说:先祖镰仓权五郎景正,后三年之役时,年仅16岁,右眼被敌箭射中,仍用箭还击,射死敌人。[91]

可是,由于军事天才源义经不宣而战的奇袭战法,由于源赖朝在镰仓宣布源氏军队的有功者可获得新恩地,有效地调动起东国武士的参战激情,合战规则也逐渐发生变化。“源平大战时代,是从古典的个人骑马战向集团战转化的过渡时期。”“第一个冲入敌阵作为大战功而受到重视。”[92]“活跃于12世纪末源平合战中的源义经的战法,完全无视以前的传统习惯。源氏方面军在合战中出现的 ‘争头阵’、‘争功名’等,说明 ‘兵之道’发生了变化。”[93] “奇袭战是义经战略的关键。”[94]义经在 “一谷之战”、“屋岛之战”、“坛浦海战”等战役中的胜利,使用的都是奇袭战法,义经也被誉为日本奇袭战法的始祖。

(二)焦土战术、杀人竞赛与随军妓女

关东武士 “在战斗样式上,主要是烧毁敌方阵营的田地、夺取其农业再生产的机能。《将门记》中说的战法,甚至在平忠常时代,也是采用焦土战术。忠常之乱后仅剩18町公田,就是彻底的焦土战术的结果”[95]。“平忠常之乱”后,上总国的公田由2万余町剧减为18町,原因就是焦土战术。不过,各武士团之间的争战也日益以夺取对方所领为目的。于是,在战争中也出现了失去所领的浪人。例如,近江国佐佐木庄的领主佐佐木秀义,在平治之乱中作为源义朝的部将英勇战斗,合战失败后其本领佐佐木庄被平家武士夺取,成为失去所领的浪人。[96]源平大战结束后,由于平氏的灭亡,平家及其部将的所领被没收,许多平氏武士成了浪人。

随着源平大战期间 “第一个冲入敌阵作为大战功而受到重视”,武士在合战中的杀人竞赛愈演愈烈,拼死争夺率先取敌首级的 “一番首”、“二番首”、“三番首”,以及最先杀入敌营的 “一番骑”、“一番枪”、“一番刀”和 “二番骑”、 “二番枪”、 “二番刀”、 “三番骑”、 “三番枪”、“三番刀”。

关东武士还在战争中养成了敢于舍命搏杀的作战方式,在大将军面前勇敢战斗,“即使是父亲战死,儿子被攻击,也要拼死战斗,绝不退缩”。例如 “后三年之役”中,镰仓权五郎景正在战斗中被敌矢射中右眼,依然坚持到射杀敌骑后才返回己方阵地,由同伴取出眼中弓矢。另外,关东武士在战场上的行为也非常残暴、血腥,“中世初期,东国野蛮的战争风习盛行。……赖义斩首15000人,逐一切下耳片,义家也不例外”[97]。赖义在 “前九年之战”结束后,取干耳两箱回京,专门设置纳耳堂陈列所取首级和耳片。合战中,取敌首级和 “验首”(首实检)也成为一种固定样式。

当然,关东武士舍命奋战的真谛在于以土地为核心的现实利益。“对东国武士来说,要得到称为 ‘拼命之地’的所领安堵和新所领等恩赏,无论如何也必须在战场建立战功。”[98] “武士的军功是为了请求恩赏的行为,没有请求恩赏的证据便毫无意义。 ‘单身一人攻入敌阵,无证人而死,乃徒劳无益,可谓犬死。’《源平盛衰记》‘显武勇,重在知场所。于无人见处,拼命讨死乃犬死。若有人见,则应争先于万人以示武勇,虽讨死,可扬武名于子孙。’《北条五代记》”[99]可见,驱使武士崇尚武勇与献身精神的动力,并不是什么抽象的理想或社会意识,而是换取主君的恩赏与扬名天下。为了获得更多的战利品和扬名天下,武士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争夺 “一番首”、“一番骑”、“一番枪”和 “一番刀”。

此外,据 《平氏物语》、《源平盛衰记》记载,源平大战期间,已有随军妓女存在。[100]双方均以随军妓女慰劳立功将士,刺激将士的杀伐欲望。日本学者笹间良彦在 《图说日本战阵作法事典》一书第五章第一节中,依据文献资料专门论述了源平时代至织丰时代的随军妓女,还附有相应的插图。

“武家产生和成长的关键在于合战。时代的动乱是武家产生的背景。……由于社会的混乱、政治的纷争,因而产生武家。……武家在战乱中产生,在战争中进一步成长。”[101]9世纪中后期,社会动乱愈演愈烈,武士成为 “国衙三使”——检非违使、押领使、追捕使。10世纪的 “将门、纯友之乱”,开辟了平乱功臣及其子孙走向中央政界的道路。11世纪初的 “平忠常之乱”,为源氏成为关东武士团首领创造了条件。11世纪后期的前九、后三两役,成为催生武家栋梁诞生的舞台。12世纪中叶的“保元、平治之乱”,平清盛在京都的六波罗建立起 “半公半武”的平氏政权。12世纪80年代的 “源平大战”,源赖朝依赖关东武士的武力战胜平氏、征服奥州,创建起镰仓幕府,开创了武士作为统治阶级的武治主义新时代。


[1][日]五味文彦:《日本历史·4·武士的时代》,岩波新书2000年版,第3—4页。

[2]《体系日本史丛书·8·社会史·1》,山川出版社1982年版,第217—219页。

[3]町是日本的面积单位,律令时代的1町=10反=3600步,江户时代的1町=10反 (段) =100亩=3000步。加有名字的土地称为名田,名田的所有者即名主。

[4][日]石母田正等:《日本史概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119页。

[5][日]坂本太朗:《世界各国史·14·日本史》,山川出版社1982年版,第151页。

[6][日]石母田正等:《日本史概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119页。

[7][日]石母田正等:《日本史概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119页。

[8][日]关幸彦:《武士的诞生》,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9年版,第78—79页。

[9][日]安田元久:《源赖朝·新订版·武家政权创始的历史背景》,吉川弘文馆1986年版,第6页。

[10][日]奥田真启:《武士团和神道》,白扬社1939年版,第40页。

[11][日]安田元久:《源赖朝·新订版·武家政权创始的历史背景》,吉川弘文馆1986年版,第9页。

[12][日]川上多助:《武士的勃兴》,岩波书店1934年版,第34页。

[13][日]下村效:《日本历史小百科·武士》,东京堂1993年版,第36页。

[14]引自 [日]高桥富雄 《武士道的历史·第1卷》,新人物往来社1986年版,第84页。

[15][日]关幸彦:《武士的诞生》,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9年版,第159页。

[16][日]关幸彦:《武士的诞生》,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9年版,第118页。

[17][日]安田元久:《源赖朝·新订版·武家政权创始的历史背景》,吉川弘文馆1986年版,第30页。

[18]同上书,第13页。

[19][日]川上多助:《武士的勃兴》,岩波书店1934年版,第36—37页。

[20][日]安田元久:《源赖朝·新订版·武家政权创始的历史背景》,吉川弘文馆1986年版,第19—20、27页。

[21][日]川上多助:《武士的勃兴》,岩波书店1934年版,第42—43页。

[22]《日本精神文化大系·第3卷·平安时代编》,日本图书中心2001年版,第319页。

[23][日]野口实:《源氏和坂东武士》,吉川弘文馆2007年版,第44—45页。

[24][日]野口实:《武家栋梁的条件》,中央公论社1994年版,第97—98、141、142页。

[25][日]奥富敬之:《镰仓北条氏的兴亡》,吉川弘文馆2003年版,第6—7页。

[26]《日本精神文化大系·第3卷·平安时代编》,日本图书中心2001年版,第319页。

[27]同上书,第322页。

[28]《图说学习日本历史之六·人物事典·古代至安土挑山时代》,旺文社1979年版,第140页。

[29][日]川上多助:《武士的勃兴》,吉川弘文馆1986年版,第45—46页。

[30][日]安田元久:《源赖朝·新订版·武家政权创始的历史背景》,吉川弘文馆1986年版,第33、43页。

[31]《日本精神文化大系·第4卷·镰仓时代编》,日本图书中心2001年版,第69页。

[32][日]高桥富雄:《武士道的历史·第1卷》,新人物往来社1986年版,第144页。

[33][日]奥富敬之:《镰仓武士·战斗与阴谋》,新人物往来社1986年版,第57页。

[34]转引自 [日]福田以久生 《骏河相模的武家社会》,清文堂2007年版,第131页。

[35]《吾妻镜·新订增补国史大系·第32卷》,吉川弘文馆2000年版,第32页。

[36][日]石井进著作集刊行会编:《石井进的世界·1·镰仓幕府》,山川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6页。

[37][日]福田以久生:《骏河相模的武家社会》,清文堂2007年版,第8页。

[38]《吾妻镜·新订增补国史大系·第32卷》,吉川弘文馆2000年版,第54页。

[39][日]上横手雅敬、元木泰雄、腾山清次:《院政、平氏和镰仓政权》,中央公论社2002年版,第124页。

[40][日]冈田清一:《镰仓幕府和东国》,续群书类从完成会2006年版,第77、80页。

[41]《吾妻镜·新订增补国史大系·第32卷》,吉川弘文馆2000年版,第59页。

[42][日]福田以久生:《武者之世·东和西》,吉川弘文馆1995年版,第52页。

[43][日]野口实:《源氏和坂东武士》,吉川弘文馆2007年版,第185页。

[44][日]五味文彦: 《日本的时代史·8·京、镰仓的王权》,吉川弘文馆2003年版,第133页。

[45]《别册历史读本04号·日本的战争与合战》,新人物往来社2008年版,第197页。

[46]王金林:《简明日本古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1—214页。

[47][日]冈田清一:《镰仓幕府和东国》,续群书类从完成会2006年版,第76页。

[48][日]上横手雅敬、元木泰雄、腾山清次:《院政、平氏和镰仓政权》,中央公论社2002年版,第148页。

[49][日]石井进著作集刊行会编:《石井进的世界·1·镰仓幕府》,山川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50]《吾妻镜·新订增补国史大系·第32卷》,吉川弘文馆2000年版,第54页。

[51][日]石井进著作集刊行会编:《石井进的世界·1·镰仓幕府》,山川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

[52]同上书,第121页。

[53]周启明、申非译:《平家物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18—219页。

[54]《日本精神文化大系·第3卷·平安时代篇》,第322—324页。

[55][日]安田元久:《源赖朝·新订版·武家政权创始的历史背景》,吉川弘文馆1986年版,第80页。

[56][日]野口实:《武家栋梁的条件》,中央公论社1994年版,第150页。

[57][日]福田以久生:《武者之世·东和西》,吉川弘文馆1995年版,第36—37页。

[58][日]石井进著作集刊行会编:《石井进的世界·1·镰仓幕府》,山川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页。

[59][日]川上多助:《武士的勃兴》,岩波书店1934年版,第34页。

[60][日]石井进著作集刊行会编:《石井进的世界·1·镰仓幕府》,山川出版社2005年版,第99页。

[61]《体系日本史丛书·4·法制史》,山川出版社1982年版,第110—111页。

[62][日]丰田武:《武士团和村落》,吉川弘文馆1963年版,第21页。

[63][日]安田元久:《源赖朝·新订版·武家政权创始的历史背景》,吉川弘文馆1986年版,第194页。

[64][日]中村吉治:《日本封建制的源流·下·身份与封建》,刀水书房1984年版,第226页。

[65][日]家永三郎:《日本道德思想史》,岩波书店1984年版,第90—94页。

[66][日]奥田真启:《武士团和神道》,白扬社1939年版,第23页。

[67][日]川上多助:《武士的勃兴》,岩波书店1934年版,第49页。

[68][日]河合正治:《中世武家社会研究》,吉川弘文馆1973年版,第24页。

[69][日]中村吉治: 《日本封建制的源流·下·身份与封建》,刀水书房1984年版,第227—228页。

[70][日]丰田武:《中世的武士团·丰田武著作集·第6卷》,吉川弘文馆1982年版,第415、175页。

[71]转引自 [日]家永三郎 《日本道德思想史》,岩波书店1984年版,第90页。

[72][日]关幸彦:《武士的诞生》,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9年版,第112页。

[73][日]石井进:《日本历史·12·中世武士团》,小学馆1974年版,第130—131页。

[74][日]阿部猛:《镰仓武士的世界》,东京堂1994年版,第4页。

[75][日]近藤好和:《弓矢和刀剑·中世武士合战的实像》,吉川弘文馆1997年版,第6页。

[76][日]近藤好和:《中世武具的成立和武士》,吉川弘文馆2000年版,第239页。

[77]同上书,第60页。

[78][日]田口宏雄:《武士道的源流·从骑马民族到武士的黩武系谱·下卷》,新生出版社2005年版,第323页。

[79][日]下村效:《日本历史小百科·武士》,东京堂1993年版,第72页。

[80][日]斋藤慎一:《中世武士之城》,吉川弘文馆2006年版,第83—85页。

[81]《吾妻镜·新订增补国史大系·第32卷》,吉川弘文馆2000年版,第267—270页。

[82][日]近藤好和:《中世武具的成立和武士》,吉川弘文馆2000年版,第219页。

[83][日]石井进:《日本历史·12·中世武士团》,小学馆1974年版,第64页。

[84][日]中村吉治:《武家和社会》,培风馆1953年版,第80—84、102—103页。

[85][日]高桥昌明: 《武士的成立、武士像的创出》,东京大学出版会1999年版,第177页。

[86][日]笹间良彦:《图说日本战阵作法事典》,柏书房2000年版,第206—207页。

[87][日]下村效:《日本历史小百科·武士》,东京堂1993年版,第73页。

[88][日]高桥昌明: 《武士的成立、武士像的创出》,东京大学出版会1999年版,第177页。

[89][日]野口实:《武家栋梁的条件》,中央公论社1994年版,第5页。

[90][日]石井进著作集刊行会编:《石井进的世界·1·镰仓幕府》,山川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91][日]小松茂美编: 《后三年合战绘卷》, 《日本的绘卷》,中央公论社1988年版,第16—17页。

[92][日]石井进著作集刊行会编:《石井进的世界·1·镰仓幕府》,山川出版社2005年版,第100—101页。

[93][日]下村效:《日本历史小百科·武士》,东京堂1993年版,第73页;参见 [日]野口实 《武家栋梁的条件》,中央公论社1994年版,第80页。

[94][日]井泽元彦:《英杰的日本史·源平争乱篇》,角川书店2006年版,第18页。

[95][日]关幸彦:《武士的诞生》,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9年版,第134—135页。

[96][日]石井进:《日本历史·12·中世武士团》,小学馆1974年版,第25页。

[97][日]野口实:《武家栋梁的条件》,中央公论社1994年版,第144页。

[98][日]下村效:《日本历史小百科·武士》,东京堂1993年版,第73页。

[99][日]家永三郎:《日本道德思想史》,岩波书店1984年版,第90—91页。

[100][日]笹间良彦:《图说日本战阵作法事典》,柏书房2000年版,第188—189页。

[101][日]中村吉治:《武家和社会》,培风馆1953年版,第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