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绩效总结
总体来看,莱芜市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但由于历史原因,莱芜市未来深化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改变统筹城乡发展中财政资金“一股独大”的状况;其次,农村虽然实行了以“两股两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但城乡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莱芜市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还需要协调。
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模式的实质是共享型融合发展。其中,四个方面的共享既是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也是莱芜模式的核心内容所在。为了评价其共享成效,本章通过建立共享发展指数,对莱芜市以及山东省17个省辖市共享发展程度进行量化测算,评估结果和结论如下。
(一)城乡共享发展水平快速提高
从时间序列看,莱芜市城乡共享发展指数自2001年以来持续提高,2010年较2009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进入共享程度较高阶段(见图2-18)。这主要是因为莱芜市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对城乡共享的高度重视。
从共享的四个方面来看,每个子系统共享指数差别较大。
1.公共服务共享取得较大成效
以2010年为例,实现度从2001年的36.3迅速增加到100,从数值上看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例如,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基本实现全覆盖。这主要归因于莱芜市政府近几年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反映公共服务质量的指标不高。目前,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莱芜市公共服务共享实现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近几年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基本实现了覆盖面的一体化。但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资金,不可能形成长效机制,下一阶段莱芜市需要进一步探索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种质和量相统一的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2.发展机会共享成效显著
2010年,发展机会共享指数达到85.4,是2001年的4倍多。从具体指标看,莱芜市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成效显著,基本建成了城乡统一的劳动要素市场。此外,金融机构贷款逐渐向农村居民倾斜。
3.基础设施共享成效凸显
在四个子系统中,城乡基础设施共享指数达到67.2,总体来看,与前几年相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现指数不高。基础设施既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城乡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继续完善农村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对农村居民用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这些都是最终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内容。
4.发展成果共享有待加强
发展成果共享指数较低,2010年仅为45.7。一方面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发展成果在城乡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另一方面也说明统筹城乡发展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带动作用发挥不够。统筹城乡发展未来的重点任务,就是要更加注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平台,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共享发展水平在山东省的位次显著提升
同山东省其他16个省辖市相比,莱芜市共享发展指数增长较快。根据评价结果,2006年,莱芜共享发展指数排在青岛、济南、淄博、烟台、威海、东营、潍坊、泰安之后,列全省第9位。到2010年,莱芜市该指标已经上升至第6位,位于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威海之后(见表2-10),并与这些城市共同进入共享程度较高阶段。
表2-10 莱芜市城乡共享发展指数横向比较
在横向对比中,莱芜市公共服务共享对共享指数的贡献仅排在青岛、济南之后,位于山东省第3位;发展成果共享方面,莱芜市位于全省第8位;城乡基础设施共享方面,目前莱芜市处于山东省中游位置。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莱芜市共享发展指数要低于济南、青岛等大城市,但从增长速度来看,莱芜市在山东省是指数增长最快的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共享特征将会进一步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