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内心不安的人:远离焦虑症,享受轻松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你究竟为什么会产生恐惧心理

恐惧是一种全球性的消极心理,它到处压迫着人们。在人们的恐惧中,有很多是年幼时某种价值观受到威胁后产生的后遗症。

心理学家将恐惧分为两类,一类是“害怕被拒绝”;另一类是“害怕成功”。

“害怕被拒绝”的恐惧往往是因为小时候受过批评。这些批评则来自父母、亲戚或老师,而最严重的是同辈伙伴的批评。这些批评把我们和错误连接在了一起。

不妨联想一下,幼年时期,如果我们犯错误或失败时,父母的反应是什么?“坏孩子”“淘气鬼”“再不乖,就把你赶出去”“不听话,坏人来了就把你卖给坏人”。父母一时无心的责备,无形中给孩子的行为贴上了标签。然而不幸的是,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并无认知能力,于是造成了行为与观念的混淆,从而导致了不安的后果。入学后玩伴又会给你取些绰号:“大头”“四腿田鸡”“糊涂虫”“竹竿”“雀斑”“胖子”“龅牙”。

一个人上了大学或进入了社会,情况并未改善,这时经常被别人批评:“无聊”“刻薄”“呆板”“假认真”“顽固”“粗野”“虚伪”“激进派”。在充满挫折、消极的绰号以及各种批评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经常会成为吹毛求疵的成年人,缺乏足够的自尊。“害怕被拒绝”的恐惧因此成为“害怕变化”。他们随波逐流,追求与社会制度相配的安全与地位,不敢“轻举妄动”。

“害怕成功”充斥在我们的社会中,原因在于我们小时候所受的教育。婴儿一直被抚抱,接着孩子开始知道,有许多事情是做不好的,有许多事情是不应当去做的。孩子也从电视中看到,许多演员在戏中互殴、厮杀、破坏别人的生活等等,但每当节目终了,一切也就恢复正常了。这种种变化,在孩子心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象。未成年的孩子在踏入社会前,都是住在家中。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父母相偕外出工作。家,成了每天住宿的旅馆。孩子们今天的遭遇,比起当年父母未踏入社会前的遭遇恶劣了许多。由于人口的膨胀,人们住的往往都是十几层的住宅,住宅旁是大马路,活动空间狭窄,以至孩子自小养成凡事将就的心态。在所有这些令人泄气的现象中,还有一种现代流行的反常行动,父母在子女年幼时因为工作的缘故无法尽心照顾、爱护子女,因此在父母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内疚,他们往往用金钱来弥补自己的不安,借此换取孩子的爱。他们还对孩子做了微妙的暗示和提醒:“既然我们对你的前途做了这些重大的牺牲,你将来一定要好好干,一定要胜过别人,绝对不能失败。”结果使孩子产生了“害怕成功”的心理,甚至对任何尝试都感到恐惧。它的特点就是拼命为自己找合理的解释,以及尽量地拖延。“我无法想象自己获得成功。”“我按照他们的通知,在早上8点30分就去应征,但我到了那儿,应征的队伍已经排满了半条街道,所以,我就离开了。”“我很愿意做这份工作,但是我没有足够的经验……”“我会把那件事办妥的,只要我有充足的时间……在我退休之后。”

大多数人都了解,只要运用想象力,就能发挥创造力。人们都曾经阅读过一些伟人传记,这些伟人本来也都是普通人,他们都是克服重大的缺点与障碍之后才成为伟人的。但人们却无法想象这种情形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便使自己安于平凡或失败,并在希望与嫉妒中度过一生,并养成了回顾过去的习惯(加强了失败的意念),并且幻想同样的情形会再出现(预测失败)。由于人们受制于别人所定下的标准,因此经常把目标定得高不可及。他们既不相信梦想能够真正实现,也未充分准备有所成就,因此,许多人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事实上,对成功的恐惧感,使人们拖延了成功所必需的准备工作以及创造性行为。而为失败找出的合理解释,正好可以满足这种微妙的感觉:“如果你们也经历过我的遭遇,你们也不会有所进展的。”

恐惧症患者对付恐惧感所采取的方法都是尽可能地躲避,期望这样去克制内心极度的、持久的不安全感。然而,正是躲避行为制造了一个恶性循环,使不安全感持久存在。让人的行为越发受限制,使人的自信也越发减少;越缺乏自信,恐惧感也就越强。

恐惧是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是由心理作用引起的一系列身心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人类心理应变的一种本能。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了解恐惧产生的原因和表现,通过身体的或心理上的治疗最终战胜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