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民俗与宗教
一 民俗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历史洗礼,形成了汤加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
1.生活观念
汤加人常年生活在热带地区,这里植物繁茂,很多食物天然形成,人们生活富足,少有忧患感,再加上人们喜欢群居,一个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是常见的情形,形成了汤加人独特的生活观念,如家庭观念很重、以长幼尊卑划分的等级严密、礼节繁复;待人热情慷慨、对物品所有权的观念淡薄;等等。
热带地区植物繁茂,大海里鱼类丰富,丰裕富足、无忧无虑、缺乏竞争的生活,使汤加人养成了截然不同于其他地区人们的生活态度。一方面汤加人乐于助人、热情好客;另一方面富有耐心,似乎万事不愁、对人对事甚至漫不经心。汤加人很好面子,甚至为了保全面子,不愿意让别人失望,对于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有时也不善于拒绝。比如在当地问路,得到的答案有时会模棱两可、方向不明,甚至路线有可能根本不对,这些都与当地人不善于说不、对人宽容、对事也不求甚解的态度多少有些关系。凡事有利有弊,汤加人的耐心使他们缺乏时间观念,对于约定的时间,迟到个把小时不足为奇。对此,汤加人也笑称这是他们的“汤加时间”。
丰富的物品、群居的生活方式,也使汤加人对物品没有明确的所有权概念,他们认为个人的物品都是公用的,可以随意拿走。所以,如果到汤加旅游,和本地人住在一起,突然发现自己的物品不翼而飞,不用反应过激,那可能是被人“借”走了,拿东西的人并无恶意,要了解这是汤加的真实写照,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泰然视之、幽默处理即好。
2.宗族观念
汤加人的慷慨和真诚源于汤加社会的四个基本价值观念:相互尊重,分享、合作以及互尽义务,谦虚和慷慨,忠诚与责任。这与汤加人世代以大家庭为社会单位密不可分。
大多数南太平洋岛国重视宗族世系,国内有许多不同的宗族,彼此之间发生战乱也屡见不鲜。然而汤加种族比较单一,外国人一直占少数。人们始终坚信不疑地认为他们共有一个祖先,所有汤加人都是国王的亲族,人们对国王和族长都非常忠诚。正是这一点,使得汤加能够始终确保政治统一。
家庭是汤加生活的核心单位,在大家庭里面,年长者备受尊重,每个家庭成员都明确各自的角色。典型家庭除了子女和祖父母外,还可能包括养子、表亲和其他远房亲戚。从食物到睡觉用的物品,每一样东西都是公用的。男性家长通常在家里占主导地位,汤加实行长子继承制,土地会传给长子。
家务劳动会根据性别来分配:男性负责照看当地的一种地锅——乌慕('umu),以及种植、收割庄稼、收集椰子壳等一切体力劳动;女性则主要负责打扫卫生、洗衣服、烹饪食物、照看孩子等。
对每个汤加家庭来说,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就是举办婚礼和葬礼。在这两个场合中,人们都会互赠礼物,通常包括传统的塔帕织布和编织的席子。时至今日,尤其是在外岛(即主岛汤加塔布岛之外的岛屿),许多汤加人仍然生活在村子里,那里的生活方式和早些时候没有不同,这也使得汤加成为南太平洋地区古代村落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区域,许多游客慕名前去。
汤加人家庭观念很重,逢年过节必是全家人团聚的日子。尊敬老人是汤加人推崇的美德。每到新年,汤加人也同中国人一样,走亲访友,特别是要给长者拜年,家庭成员都要到年长者的家中吃团圆饭。这些观念同东方人极为相似。
3.妇女地位
尽管在汤加社会中,男性家长占主导地位,但女性在汤加的社会地位并不低,甚至在某些方面更高。值得注意的是,汤加家庭中有一种独特且重要的关系——“珐笏”关系(fahu,汤加语为mehekitanga)。在这种关系下,一个男子的姐姐及其子女对这位男子和他的财产有极大的掌控权。以姐为尊的习俗曾让当时到访的欧洲人极为困惑。据史料记载,库克船长到访汤加期间,汤加国王是保拉豪(Paulaho)。库克非常惊讶地发现保拉豪虽贵为国王,却还要对一些人行“莫伊-莫伊”吻足礼,其中包括拉图尼普鲁(Latunipulu)。库克发现国王保拉豪从来不去拉图尼普鲁的房间,如果拉图尼普鲁来到国王所在的房间,而国王正在吃饭的话,国王竟会马上离开。拉图尼普鲁会无所顾忌地向人们索要物品,哪怕这些物品归国王所有。后来库克才明白,拉图尼普鲁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国王的姐姐。因为他母亲的缘故,在家庭中他比他的舅舅、时任国王保拉豪的地位都要高。然而这种珐笏关系只在家庭内部起作用,与政治权力无关。
这种以姐为尊的“珐笏”习俗一直传承下来,在某些情况下,如没有姐姐时,其妹妹也可以被尊为“珐笏”。女性去世以后,其子女和孙辈也被尊为“珐笏”。在现代汤加,情况有所变化,“珐笏”的作用通常视家庭关系远近而定,不过总体而言,女性尤其是年长女性仍然得到相当多的尊重。因此,在所有正式和非正式场合,如婚丧嫁娶、孩子出生等,享有“珐笏”地位的人都会得到最高级别的尊重。
由于对女性地位的重视,和南太平洋其他一些岛国不同,汤加女子可以继承父业,也可以参加国家的政治活动。在家庭中,女性往往受到同辈们的特别尊重,在婚后的夫妻关系中,常常也是妻子说了算。
汤加有专门的政府部门管理妇女事务,此外也有非政府组织旨在保障妇女的权利。妇女在商业、公共服务和当地的非政府组织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她们在政治领域的作用非常小,妇女比自己的男性合作伙伴要少很多政治和经济权利。尽管妇女公共活动越来越多,但汤加还未批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在2005年的选举中,乐宝罗·塔乌尼茜拉(Lepolo Taunisila)被选为纽阿斯地区的议会代表,成为第一个参政的汤加女性。
4.饮食习惯
汤加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盛产各种根茎作物和热带水果。汤加人传统主食有马铃薯、芋头、山药、木薯等,也喜欢面食;肉蛋类有猪肉、羊肉、鲸肉、鱼、鸡、鸭、蛋类等;蔬菜有卷心菜、黄瓜、西红柿、南瓜等;调料有棕榈油、胡椒粉、盐等。他们用餐讲究少肉多素,注重菜肴丰盛量大。汤加人饮食一般不喜欢太咸,但喜爱酸、甜味道。烹调时喜用烤、炒、烧、扒等方法。汤加人喜欢中餐中的鲁菜和粤菜,欣赏大拼盘、烤乳猪、冬瓜盅、鼎湖上素、罗汉斋、糖醋鱼、德州扒鸡、火烤大虾、手抓羊肉等风味菜肴。在酒水上,喜欢当地的“卡瓦酒”(名为酒,实为饮料),同时也爱喝果汁、椰子汁、可可汁、绿茶等。对于果品,他们喜欢椰子、香蕉、瓜类、菠萝等,还喜欢吃尚未成熟的涩口青香蕉。对于干果类食品,喜食花生等。
5.美食和宴会
汤加人淳朴、热情,走在大街上,随处会看到同不认识的外地人打招呼的汤加朋友。他们喜欢热闹,总是想尽一切理由与亲朋好友聚会。每逢大型聚会,人们会把自家烹饪的美食和采购的食品端到长长的“波拉”桌子上,有烤乳猪、牛肉、螃蟹、鱼、龙虾、章鱼、水果等。除了烤乳猪是在炭火上炙烤而成的,人们一般用在地上挖出的炉灶,即当地人称为“乌慕”的土制炉灶烹饪食物。虽然在现代社会汤加人也逐渐开始使用煤气炉灶,但是在星期天,当地人还是坚持使用传统的“乌慕”烹制美食。令到访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当地人用“乌慕”烹制食物,食物在土灶里慢慢熟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自身的风味,同时还会产生烟熏的味道。
美食和宴会是汤加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汤加的宴会规模之大、食品种类之多,在整个太平洋地区都享有盛名。在汤加宴会上,几十种美食摆放在用椰子树叶编织成的长形托盘上,多是传统食物和海产品,如烤的冒油的猪肉,蒸制的鱼肉、鸡肉、牛肉和章鱼,以及非常新鲜的当地蔬菜,如山药、甜薯和木薯等。像大蕉和面包果这样的水果富含淀粉,可以当作蔬菜食用,通常和可口的椰奶放在一起熬制。当地人常把蔬菜包在香蕉叶里面,或者进行烹饪,或者直接端上饭桌。最受欢迎的汤加美食有欧塔伊卡(‘ota ‘ika,泡在柠檬汁和椰奶中的生鱼肉)和卢普露(lu pulu,用山芋叶子包裹的混合的咸牛肉和椰奶)。
汤加人接待贵宾最隆重的宴会就是举行“全猪宴”,即用柴火烧烤整只小猪,烤制的小猪外焦里嫩,通体呈橘红色,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宴会上,不论宾主,所有参加者都席地而坐。男人们头上、身上戴着各种饰品,腰间系着“拉伐拉伐”草裙,或再围一条腰席作为迎宾的盛装。妇女们则都在头上、颈上戴上各种鲜花。小猪烤好后,长者首先带领大家祈祷,祈祷完毕才能动手切下第一片烤肉献给客人。然后众人便一起分享烤猪。通常,席间姑娘、小伙子们进行精彩的歌舞演出,以助食兴,为宴会增添热烈的气氛。此外,汤加人有向远道而来的宾客献“卡瓦酒”的习俗。他们的这种习俗同斐济人一样,饮“卡瓦酒”时,要举行礼节严谨的神圣仪式,一般在各种迎送宾客的仪式上,都要举行敬献“卡瓦酒”的传统礼仪。
6.卡瓦酒
热情好客的汤加人在客人来访时,主人常常先请客人喝一杯卡瓦酒。他们习惯用香蕉叶制成杯子盛酒。卡瓦酒是用一种名叫“卡瓦”的胡椒科植物的根制成的。做卡瓦酒时,一般先用石头把树根捣碎,泡在水中,搁置一段时间,卡瓦酒就算制成了。卡瓦酒味道略微辛辣,口感黏稠,对于非汤加本地人,这种口味需要慢慢习惯。卡瓦酒中的化学成分是生物碱,有麻醉和止痛作用,会产生催眠效果。目前在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用于制作天然镇静剂,但在某些国家还不能合法使用。
卡瓦酒在社交和典礼仪式上不可缺少,从古至今,其地位都不可小觑。卡瓦酒是汤加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到家庭小酌,大到宴请国宾,都大有用场。
古代汤加人在制作卡瓦酒时,先把卡瓦树根捣碎,由专人负责咀嚼,等嚼的差不多了,这些人就把嘴里嚼成一团的卡瓦根吐在一个大木碗中,加水混合,用一捆纤维把残渣过滤,最终的成品盛在椰子壳或用车前草叶子做成的杯子中。库克船长曾参加过一次卡瓦酒宴,他在后来的记载中骄傲地写道:“我是唯一一个品尝卡瓦酒的人,这种酿造方式让人望而生畏,直接就给每个人解了渴。”卡瓦根还是一种表达尊敬和友谊的物品,来访船只靠岸前,当地人经常抛掷一根卡瓦树根,以示友好。克拉克(Clerke)船长当初看到这些人划了三千米之远来拜访他们的船,第一个举动就是献上卡瓦酒。类似的事情也让库克船长印象深刻,深为感动,他说:“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来表达友谊:把自己库存里最好的,甚至是能有的最好的酒拿出来呈献给朋友,还能有比这更好的方式来欢迎朋友吗?这些友好的人们就是这样招待我们的。”所以库克船长在离开这些热情好客的汤加人以后,将他们的岛屿命名为“友谊之岛”。
如今,人们通常用捣烂的卡瓦树根泡上水制作卡瓦酒,盛在椰子壳里,喝下后全身快速放松,同时舌头和嘴唇会感到麻木,卡瓦酒宴在所有波利尼西亚国家都是一个古老的习俗,至今仍然是汤加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卡瓦树在汤加几乎家家都有种植,更是在整个太平洋地区都享有盛名。质量最为上乘的卡瓦酒产自哈派群岛的托富阿岛以及纽阿托布塔布岛的塔法西,那里的火山岛土壤非常肥沃。
喝卡瓦酒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多数汤加村庄都至少有一个卡瓦俱乐部(汤加语为kava kulupu),夜幕降临后许多男人聚集在那里聊天喝酒,谈论共同关心的话题,常常会进行到深夜。然而饮酒过量是一个严重问题。很多男性过量饮用卡瓦酒,酗酒现象越来越普遍,酗酒是造成汤加国内暴力现象的主要因素。
在正式场合,如贵族册封仪式上,卡瓦酒的制作和分享都要遵循仪式进行。人们围坐在一起,座次、礼物的摆放以及品尝卡瓦酒的顺序都有严格规定,能够看出汤加社会严格的等级区分。一场盛大的卡瓦宴会犹如传统汤加社会重现,让人看到汤加过去的习俗。
对于游客而言,品尝卡瓦酒是非常独特的体验,虽然卡瓦酒看起来脏兮兮、喝起来辣乎乎,但是对于没有喝过的人来说,来到汤加,卡瓦酒绝对值得一试,如果喝上几口之后感到昏昏欲睡,可在附近海滩的树荫处找到吊床小憩一下,这样的经历终生难忘。
7.民宅
汤加的民宅很有特色。在农村,房子由硬木支撑,墙壁用芦苇扎成,各部分之间不用钉子,而是用由椰子纤维制成的绳索打结固定,房顶盖上甘蔗叶或椰子叶,并向下倾斜,便于雨水流下。城里的房子建造的较有现代感,主体用木头建成,房顶则是用瓦楞铁板铺就。和只有一个房间的农村房子不一样,城里的房子有多个房间,而且还有阳台。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房子周围一般没有围墙。在农村,人们虽然没有院落的概念,但大家都喜欢在房子周围种上一些能散发香气的树木,因此村子里一年四季都香气袭人。
8.服饰
汤加男性身材高大,肌肉发达,肩膀宽阔;女性整体而言五官端正,很多人看起来很强壮。
古代汤加人的衣服大都是用树皮做的,叫“咖图”(ngatu)。男女服饰很相像,通常是用一片大约两米宽、两米半长的布包裹住身体,中间的腰带或用同样的布料制成,或用椰子纤维拧成,系在腰间,系上后裙子大约到小腿中部,或是一直到脚踝。一般来说腰带处会塞上多余的布料,天冷时可以拉出来,一直盖到肩膀和头部御寒。穷人用不起那么长的布料,通常只是用一块很窄的布从胯下围过来系在腰间,还有一些平民只是穿一件用树叶做的衬裙。
除此之外,还有“塔奥瓦拉”(Ta'ovala)和“基基”(kiekie),这是一种围在腰间的草席,通常在正式场合穿着,样式有很多种,库克曾把它们称为“奇怪的围裙”。在正式场合或举办正式活动,如举行婚礼、葬礼、祈祷仪式、盛宴、生日聚会等,无论男女都要用草席裹腰,以示尊重,裹的圈数越多、位置越靠上表示关系越亲近。有的上面有星星、半月形、小方块等图案,装饰以贝壳串珠、红羽毛等,还有的是用深棕色或白色的布料做成花边,在特殊场合时上面装饰的东西会更多。然而参加葬礼时要穿上又破又旧的“塔奥瓦拉”,库克曾见过国王参加葬礼时穿的“塔奥瓦拉”非常破旧。
在汤加,无论男女都经常佩戴饰品,最常见的是用气味香甜的鲜花或是用成熟的露兜树果子穿成的项链。其他的有用小贝壳、种子、小鸟的翅膀或腿骨、鲨鱼的牙齿、珍珠母贝碎片制作的项链,也偶见有个别项链用由鲸的牙齿做的小人或小鸟的雕像穿成。用龟壳做成的戒指和手镯、用鲸牙齿或竹子做成的耳环也很常见。
现代汤加的服饰风格日趋国际化,衣服也多使用棉麻化纤等布料制成,不再使用树皮。由于汤加气温四季如一,男士一般上身穿印花短袖衫,下身穿深色短裙,女士则穿连衣长裙,一般以过膝为好,在重大场合时重要人物会在腰间围上草席。19世纪以来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汤加人相对保守,不允许光着上身,泳装只限于在海滩穿着,星期天安息日时不允许在公共场合穿无袖的衣服,尤其是在教堂参加活动时,需要用衣物遮住肩膀和膝盖。
9.社交礼仪及禁忌
汤加人与宾客见面时,一般行握手礼,并习惯相互问候和寒暄几句。人们通常以名字(不加姓氏)来称呼对方,认为这样更亲切,只有在表示特别尊敬对方时才用姓氏加头衔相称。等级低的人拜见等级高的人时,要施“莫伊-莫伊”吻足礼,在古代尤其如此,如见到女王、公主、领主等地位较高的人时,要行此大礼。如今在王室仪式上,该礼仪仍然存在。例如公主和她的孩子跳完舞后,较低头衔的女性要趴在地上表示她们对王室的忠心和尊重,有的人会上前亲吻公主的双脚。只是现在这种礼仪完全出于自愿,而非强制。虽然当代汤加人享有比过去更多的自由,仍然有很多人对王室怀有浓厚的感情,自愿行礼。
就餐时,尽管餐桌上常备有餐具,但汤加人更习惯和喜欢用手取食。在当地人家里,如果和他们一起席地而坐,会受到这家人的热情欢迎。
汤加人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人们见面擦肩而过,可能只是抬抬眼眉以示问候。在稍正式些的场合,人们会握手、拥抱甚至屏住呼吸互相贴面行礼。在大街上经常看到同性朋友手拉手或肩并肩,人们并不忌讳这样的举止,反倒是在公共场合异性之间的亲密行为有悖汤加传统,在大街上不会看到恋人间相互牵手,更不要说当众亲吻了。
绝大多数汤加人信奉基督教,把星期日当作安息日,人们在这一天不得外出工作,并严禁袒胸露背到公共场所,否则会触犯当地法律。受西方文化影响,汤加人忌讳“13”,认为“13”是不吉祥的,是会给人带来厄运和灾难的数字。他们忌讳吃饭时相互说话,认为这是一种不礼貌的举止。
在汤加一般只有亲密的朋友间才送礼,鲜花不宜作为礼物。近些年来,受西方文化影响,人们在去医院探望病人,或是2月14日情人节时,可以将鲜花作为礼物。但是传统上拿鲜花的唯一场合是葬礼,有亲友去世时,人们用鲜花做成花环,送给逝者,汤加人相信这些鲜花可以使死者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变得美丽芬芳。
在汤加不要夸奖女子身材窈窕,因为她们以胖为美,以身材窈窕为丑。女人必须胖到一定程度才能嫁出去,最受男性爱慕的姑娘必须长得肥胖,脖子要短,不能有腰身。但是随着汤加与外界交流的日益增多,这种观念在悄然发生改变。
10.审美标准
汤加传统的审美标准是“以胖为美”,无论男女老幼都以体态肥胖、项短腰粗为美,而把身材窈窕看作丑陋,甚至女性也以脖子粗短、体型浑圆、臀部肥硕为美丽的标准,认为这样能给夫家带来好运,不够肥胖的女子为了增添姿色,往往在腰上一圈圈地缠布来增加腰围。值得注意的是,在汤加体重还是一种文化标记,越重的人通常代表其社会地位越高。因此,汤加人的审美标准也受到社会地位观念的影响。
汤加的审美标准与众不同,还和汤加人的饮食习惯有关,这里几乎家家都有小农场,种植大山药、木薯、红薯、芋头、面包果等,汤加人的主食就是这些富含淀粉的根茎作物,他们没有种蔬菜、吃蔬菜的习惯,因此很容易过多地摄入蛋白质和热量。另外气候原因也不容忽视,汤加地处热带,炎热潮湿的气候使得汤加人不爱运动,比较慵懒。因此热量摄入超标、运动量少造成了当地人大多肥胖。据调查,汤加成年男子平均身高为1.8米,平均体重为81.7千克;成年女子的平均身高为1.6米,平均体重为72.6千克。这样的美丽标准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的报告,汤加90%的成年人体重超标,超过20%的国民患有同肥胖有关的疾病。汤加最胖的人是前国王图普四世,他身高1.83米,体重曾达到209.5千克,因此被载入1976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荣膺“全球最胖君主”的桂冠。他本人也多年忍受肥胖及相关疾病的折磨,在2006年9月去世前,曾多次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他本人也通过节制饮食和运动达到了有效减肥,体重下降了1/4,为国民做出了榜样。
国王的倡议得到了国民的积极响应。随着汤加和外界的接触日益增多,近年来,汤加人逐渐意识到减肥对于个人健康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政府提倡全民健身,并发展国民橄榄球运动。如今,体形健硕、精力充沛的橄榄球运动员已开始引领汤加新的审美标准。首都努库阿洛法虽然不大,但也有几家健身房,不少年轻人工作之余去健身减肥。现在汤加每年都举行全国和各个地区的选美活动,入选的小姐个个身材苗条,可见肥胖不再为美,健康苗条已成时尚。对汤加人来说,改变喜好淀粉类食品、过多摄入蛋白质和热量的饮食习惯,以及喜静不喜动的生活习惯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 节日
1988年汤加修订了《汤加公共节假日法案》,规定每年有11个公共节假日,实行公休制。平时按国际惯例设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公休日。这些节假日的设置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很大,其中近一半为基督教传统节日,另一半则和王室庆祝及历史上重大事件等有关。如果假日恰逢周日,则会顺延到周一;然而如果恰逢周六(虽然周六也是非工作日),则假日时间不变。
该法案还规定,国王有权自行决定在一年的任何时间新增一个官方节假日,如2016年适逢图普学院成立150周年,因此这一年的6月22日新增为“图普学院成立150周年纪念日”。在新增的假日内,国王有权宣布所有非重要行业停止商业活动,这时如果商业部门违规开业,将会被处以罚金。
根据汤加法律,国王生日和加冕日都属于公共节假日,但由于现任国王加冕日和生日是同一天,因此公共假日中增加了澳新军团日,只是该假日以后可能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节假日安排按时间顺序如表1-2所示。
三 宗教
古代汤加人信仰多神教,19世纪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汤加本土宗教受到极大的冲击,基督教成为汤加国内的主要宗教。以下将对汤加从传统宗教到现代基督教的宗教变迁作简单介绍。
1.传统宗教
汤加人相信在遥远的西北方向,有一个精灵国度普洛托(Pulotu),那里是他们的神灵的居住地。普洛托所在的岛屿比汤加所有国土加起来的面积还要大。“此岛遍布各种植物,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硕果累累……仙香萦绕。岛上有世间所有漂亮的鸟儿,而且因为汤加人喜食猪肉,在他们的想象中,岛上还会有许多猪在四处漫步。”在这里居住的神灵中,一些是永生的“原始神”,即“最初的神灵”(original gods),其他的神灵是次等神,大都是死去的领主或者其使者的灵魂。所有神灵里面职位最高的是海库里奥(Hikule'o),他是一位原始神,是普洛托神地的首领,是神圣图依汤加国王的主人和保护神。所有领主和使者死后灵魂都会进入普洛托神地,无论生前是否在世间行善。汤加人相信一切奖赏与惩罚都在人生前和神灵的交往中理清,没有死后算账一说。19世纪时马里纳曾试图教给当地人基督教教义中地狱和惩罚之说,得到的回应却是当地人的同情,他们认为“白人真是很可怜啊”。
人们相信像领主这样的人享有“不死的灵魂”(汤加语称laumālie),这是第一位半神领主阿霍埃图留下来代代相传的遗产。他们死后进入普洛托神地,在众神中做世人的代表。平民则没有这样好的前景,他们不但没有不死的灵魂,而且死后会变成虫子进食泥土,因此被称为“食土者”(kāifonua)。
汤加人还相信一系列天神和冥界的神。天神统称作考·坦格娄阿(Kau Tangaloa)包括塔玛珀乌力·阿拉玛弗阿(Tamapo'uli'Alamafoa)、埃图玛图普阿('Eitumatupu'a)、汤加娄阿·图番加(Tangaloa Tufunga)以及汤加娄阿·阿图隆高隆高(Tangaloa'Atulongolongo)。考·莫伊(Kau Maui)包括莫伊·劳阿(Maui Loa)、莫伊·普库(Maui Puku)、莫伊·阿塔兰加(Maui'Atalanga),以及莫伊·基希基希(Maui Kisikisi)。据说人们感到地震即将来临时就去喊莫伊·基希基希。他平时用双肩顶住大地,如果他累了需要伸展筋骨,或是需要换个姿势时,就会引发地震。所以一旦觉察到将发生地震,人们就会声嘶力竭地喊叫,使劲用棍棒击打地面,期望能喊醒他,让他顶稳大地。
汤加人相信神通过动物移动的轨迹来和人交流,因此蜥蜴、海蛇、鲨鱼、章鱼、鸽子以及其他动物和禽类都被拜为神兽。每一个家族或部落信仰的神灵都有一个动物化身,人们会对这种动物顶礼膜拜,并禁止进食其肉。人们观察这些神兽的移动轨迹,将其阐释为神的警示、信息或是事情发生的先兆。
贝壳、精致的席子、鲸的牙齿等许多无生命的物体,也被当作神物放在神庙里祭拜。鲸的牙齿有特殊的意义,许多神庙里都会摆放,把它当作重要的膜拜之物。一名早期的传教士还曾提到许多神灵拥有用象牙做的神龛,人们将其磨光擦亮后涂上油膏,悉心包在精致的席子里,然后再裹上一层本地织布,放在神庙的高处,进行膜拜。除了象牙外,有的地方也会用某些种类的贝壳做神龛。
有时人们用木头或鲸牙雕刻出小的人形雕像,当作神的化身进行膜拜,据说这最早是从萨摩亚传来的。哈派群岛的利富卡岛曾经有大量的人形神像,然而绝大部分在陶法阿豪一世(Tāufa'āhau I,即图普一世)19世纪30年代早期信奉基督教时被销毁,他曾用绳子把很多这样的小神像从脖子部位穿成一串挂在他住处的墙上,向人们昭示他认为古代的神都已经死了。
汤加人信仰多神教,每个家族都有自己专有的保护神。其他神或是和天气有关,或是因地理特点而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神,什么事情找什么神都是一定的”。有权势的领主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要属图依汤加的保护神(Hikule'o)和后来汤加实权派统治者图依卡诺库柏鲁的保护神泰莱图普(Tailiaitupou)。
汤加有一种神专司恶作剧,据传人们如果有什么烦心的事情,或是倒了什么霉运,都是他们惹的祸。据说,他们可以让旅行者迷路,在黑夜里跳到他们肩膀上,让他们做噩梦。
神和人之间的中介是祭司,祭司有男有女,负责照看神庙,保证神庙的圣器和神庙得到精心维护,同时给神庙的进香者传递神的意旨。祭司一般出身上层社会,有的直接来自统治家族,他们和所服务的领主一般关系特别近。比如说19世纪20年代时,考拉瓦伊(Kolovai)的女祭司法依阿娜(Fa'i'ana)就是当地领主的妹妹。由于知识渊博且和神灵保持紧密联系,祭司都受到尊敬。在成为祭司之前,他们一般要接受领主的培训,才能有资格担任祭司。在成为祭司之后,不必放弃之前的职业,因此祭司可以继续保有自己的土地、建造房屋、航海或是教授传统项目。女祭司也可以结婚和孕育子女。
在神庙举行宗教仪式和祭祀最常见的原因是为病重的人寻求解药,或是驱赶死神。领主家族成员去世时,会举办重要的宗教仪式,届时亲戚和朋友都会参加(如果是高级别的领主,如图依汤加或是图依卡诺库柏鲁去世时,汤加王国的国民都会参加)葬礼。葬礼会持续好多天,有一系列的程序,包括痛哭、唱歌、跳舞以及宴会。与死者关系密切的人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寄托哀思,即残害自己的身体。托马斯列举过20种常见的方式,如割伤、刺伤等,每一种看起来都非常痛苦,甚至极端情况下,还致人死亡。领主的墓穴是用石头砌成的,坟墓的穹顶上还盖有保护架。葬礼在汤加是很庄严的宗教仪式,不容耽搁,除非出现类似战争等特殊情况。普通人不举行葬礼,人死后遗体埋在一个偏远的角落里,只有死者家人知道。除了死者家人,不会得到其他人关注。
汤加最重要的宗教庆典是依纳西节('Inasi),类似于丰收庆祝,由领主及其属民通过海库里奥神在人间的代表图依汤加向神灵祈祷、展示丰收成果。'Inasi的意思是“分享”,即把土地上出产的水果以及一切可食用的东西以神圣图依汤加的名义供奉给神灵,以求神灵继续保佑,祈求神灵把福祉降临全国,尤其是确保土地丰收,番薯高产。
庆典到来的时刻,人们会吹响螺号,提示各个地方要做好准备到穆阿去展示供奉,同时提醒人们停止一切手头的工作和不必要的走动,进入“禁忌期”(tapu),有专门的喊话者跑遍各个地方大喊“Tapu a e Ngaue”(停止工作)。整个岛上的男男女女都会唱起这个主题的歌曲,聚集到穆阿,带来各种礼品,其中最常见的是番薯,此外,鱼类、竹芋粉、铁木、精致的席子、珍珠贝壳或是成卷的面料也时有出现。整个庆典会持续九天,每天都有特定的项目,包括专门的典礼、虔诚的祷告以及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成群结队的男人扛着挂满番薯的柱子沿着村庄前行,图依汤加、领主以及他们的使者坐在已故图依汤加的坟墓前,吟诵祷文。祷告之后,开始分配收成,一半分给图依卡诺库柏鲁,四分之一献给神灵(祭司随之拿走),剩下的分给图依汤加的仆人。分完后,盛大的卡瓦酒宴开始,举行各种娱乐活动,白天是拳击和摔跤,晚上则是唱歌跳舞。
在传统汤加社会,尤其是在19世纪之前,宗教对于汤加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不敬仰神灵,无视宗教礼仪,就会受到各种惩罚,公共灾难包括领主叛乱、战争、饥荒、瘟疫,个人对神的冒犯则会受到生病或是早亡的惩罚。宗教信仰和习俗的控制力量已经渗透到个人生活、公共生活以及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汤加本土宗教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上层社会:强大的神灵庇护的是上层阶级,平民得不到这些神灵的庇佑;宗教审判毫无公平可言,上层人士无论善恶,都会进入神地,享受永生,而平民则无论善恶,最终都会成为“食土者”;平民虽然有自己专属的家庭保护神,然而通常无名无姓;宗教仪式也是以上层人的婚丧嫁娶为主要内容,和平民少有关联。宗教提供给平民的好处少之又少,对平民的控制则主要靠强制性的约束,人们信奉宗教,是出于对惩罚的恐惧,并非宗教本身的吸引力。这些表明,汤加宗教不但缺乏统一神灵领导下的统一标准,而且缺乏公正性,在平民中的基础相当薄弱,势必不会牢固和长久,也为日后的宗教衰落埋下伏笔。
2.宗教变迁
传统宗教的地位开始动摇,最早要追溯到15世纪。由于当时王权分化,宗教事务和世俗事务分而治之,汤加国内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和宗教上的重大变革。王权不再统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争权夺利现象增多、战乱不断。战争中失利的一方自然会对保护他们的神灵产生失望、质疑,导致往日根深蒂固的信仰开始动摇。
到了19世纪,汤加仍没有统一,国内四分五裂。随着西方传教士接踵而至,人们对汤加传统宗教的质疑之声四起,一些位高权重的领主开始转而寻求基督教神灵的庇护,尤其是汤加北部瓦瓦乌群岛的领主陶法阿豪在信奉基督教后,统一了汤加王国,历经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汤加国内发生了巨变,一是国家统一,二是基督教传遍汤加,取代汤加传统宗教,一跃成为汤加国内的主要宗教。
19世纪汤加宗教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大而彻底的变化,一方面,由于汤加传统宗教多神教的特点,一旦发生冲突,总有失利的一方会感到庇护不灵,开始质疑自己的信仰,这是汤加传统本土宗教的内部缺陷。另一方面,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主要来自于从宗教得到神灵庇护,缺乏深层次精神熏陶和追求。此外,广大下层阶级在传统宗教中社会地位没有得到保障,缺乏明确和强大的信仰方向,这使得传统宗教严重缺乏群众基础,一旦领主改旗易帜,没有了对来自领主和神灵惩罚的恐惧,旧有的信仰对他们来说很快会失去吸引力和约束力。以上原因长期以来为传统宗教的覆灭埋下了隐患,后来西方基督教的到来,则加快了宗教更迭的步伐。
3.现代宗教
在现代汤加,基督教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汤加人是非常虔诚的教徒。2013年的数据显示,汤加有98%的人宣称为基督徒。2011年政府调查数据显示,有90%的人在基督教会中注册过。其中卫斯理宗的卫理公会教徒最多,有3万多人,约占汤加总人口的36%,其他基督教信徒有天主教(15%)和摩门教(18%),此外还有汤加自由教会(约占12%),这是卫理公会的变体,是汤加人为保持独立而成立的教会,和基督教有很大的关系。其余的汤加人加入圣公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耶和华见证会,还有极少数人信仰巴哈伊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
从19世纪初基督教传到汤加以来一直到现在,基督教在汤加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督教在每一个汤加人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重要程度仅次于家庭。宗教活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从星期六午夜12点到星期日午夜12点,禁止进行一切商业和娱乐活动,甚至飞机也要停运。如果有人签订商业合同,也会在法律上属于无效行为。安息日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条甚至写进了汤加宪法。星期日所有的商业场所,包括为游客开的酒吧也都会关门,同时严禁任何体育活动,哪怕是汤加人极其热爱的橄榄球也不例外。人们如果在这一天去游泳或是捕鱼会被处罚。无论汤加人还是外来游客都要穿上非常朴素的衣服,充分尊重星期日作为安息的日子。大多数汤加人都会在星期日参加两次主日崇拜,一次在上午10点开始,另一次或者在清晨或者在晚上。人们在这一天都会穿戴整齐庄重,而且绝不会迟到,大街小巷会响起清晰悦耳的合唱声、教堂的钟声以及当地一种叫“拉里”(lali)的木鼓有规律的敲击声。
汤加的传教士很多,大部分都受到人们尊敬。当地教会的代表经常来往于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许多地方。最受人尊敬的当地学校是政府运作的汤加中学,如果没能考入汤加中学,还可以到私立教会学校学习。在这些教会学校中,摩门教会创办的学校最好,师资和教学设备都是最好的,很多家庭改信摩门教以便孩子能来这里接受教育。
在汤加,人们非常尊重教会里的牧师。不论在汤加还是在其他国家,教会都依赖信徒捐款和筹款,而这经常给那些负担不起更多捐款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很多家庭在每年一度的教会捐款时,会贷巨款甚至在市场上卖掉传家宝。
除了宗教场合之外,举办其他大小会议或活动时,在开场时人们也都会先行祷告或布道,大街上随处可见和宗教有关的宣传画、纪念品和广告牌。如果看到棒球帽上印的GAP,不要误以为是美国时装品牌,这是“God Answers Prayers”的缩写,意为“上帝回应祷告”,此外,还有不少
T恤会印上《圣经》的引文。
时至今日,尽管基督教传入之前的传统宗教已经不是主流,然而遗留下来的许多观念仍然盛行。人们会惧怕泰沃娄(Tevolo,魔鬼),到墓地以后仍然会举行古代的仪式。一种说法是如果家里有人得了重病或急性病,那是因为祖先的尸骨受到了惊扰,人们会找到原来的墓地,挖出遗骨再埋到别处,期望这样能治愈自己的疾病。此外,人们生病时,相较于西药而言,人们更倾向于服用一种汤加传统药材“菲透”(Faito'o)。